
第200章 晋国平中兵败鲜虞,楚令尹囊瓦结怨蔡侯
鲁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正月的时候,帮助周王室修筑成周的工程正式开工了。晋国正卿魏献子再次来到周王室的城邑狄泉主持开工事宜。两个月前,也是在狄泉,魏献子召集诸侯盟会,启动了修筑成周的工程,他坐在君位上对诸侯发号施令,受到了卫国大夫彪徯的公开指责,其它诸侯也都颇为不满。这次开工会议,魏献子依然我行我素,再次坐在了君位!卫大夫彪徯心中不忿,他说:“为天子筑城,却居于君位发号施令,这不合道义!重大事情违背道义,必有大祸。晋国如果不失去诸侯,魏舒本人恐怕没有好下场。”
盟会之后,魏献子将筑城事宜交待给晋卿韩简子和周室公卿原寿过,自己竟然跑去晋国的大陆泽田猎了,而且为了便于发现猎物,还放火焚烧田野树林。也许是劳累过度,也许是天降灾祸,担任晋国执政正卿六年的魏献子在田猎回来的路上,死在了晋国的宁邑。
执政副卿范献子(名士鞅,又名范鞅,原晋国正卿范宣子之子)总算等来了报复的机会,他一直对魏献子没有将祁氏、羊舌氏采邑分封给范氏耿耿于怀,而且魏氏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刻意打压范氏,范献子隐忍到现在。他继任晋国正卿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除了魏献子灵柩的柏木外棺(柏椁),理由是魏献子在狄泉主持完修筑成周的开工盟会后,没有向国君复命,就跑去田猎了,属于目无国君的行为,当予以惩戒。根据周礼,国君下葬用松椁(就是松木做成的外棺),大夫用柏椁,士杂之人用木椁,范献子下令撤去魏献子的柏椁,是降低了魏氏的身份地位。
鲁卿兼司空孟懿子也率领鲁国兵马赶到成周帮助筑城。三月十六日,夯土工程开始。宋左师仲几不接受分给宋国的工程任务,他在诸侯会议上说:“滕、薛、郳(小邾)国都是宋国的附属国,他们应该代替宋国承担劳役。”
薛国领军宰臣争辩道:“宋国无道,断绝我们小国与周朝的联系,带着我们去事奉楚国。晋文公在践土之盟上宣布‘凡我同盟,各复旧职’,薛国是小国,我们或者服从践土盟约,或者服从宋,都惟命是听。”薛国代表的意思是,践土之盟后,薛国应该直属周王室,不属宋国。滕国和小邾国的代表一听薛国宰臣站出来反对宋国的压榨,也都站在薛国这一边。
宋左师仲几则认为,薛国一直都是宋国的附属国,践土之盟所说“各复旧职”,应该是说薛国仍旧附属于宋国,所以他说:“践土的盟约本来就是让你们为宋国服役的。”
薛国代表不以为然,他反驳说:“薛国的始祖奚仲,住在薛国,做了夏朝的车正。后来奚仲迁居于邳地,仲虺(huǐ)住在薛国,做了商朝成汤的左相。如果恢复原来的职位,应该接受天子的官位,为什么要为诸侯服役?”奚仲,夏禹时期发明了两轮马车,被任命为车服大夫(车正),封于薛地,成为了薛国的始封国君,后来迁居到邳地,仲虺是奚仲的十二世孙。
仲几答道:“夏商周三代的情况各不相同,薛国怎能再恢复夏商时期的地位?为宋国服役,也是薛国的职责。”
晋大夫士景伯劝道:“晋国执政范献子刚刚就任,各国姑且给个面子,先接受工程任务。至于践土盟约到底怎么说的,等本大夫回国查一下府库中的档案。”
仲几还是不依不饶,连晋国大夫的面子都不给:“即使您不记得盟约的内容了,难道山川鬼神会忘吗?”
本来士景伯是想暂时搁置宋、薛两国的争论,先当场敲定各国的工程量,可这个仲几却没完没了,坚持要现场争辩明白,这就影响了修筑城墙的大事了。士景伯因此大怒,他对主持修城的晋卿韩简子说:“薛国用故人为证,宋国却以鬼神为证,宋国的罪过太大了。他自己无话可说,却用鬼神来压制我们,这是欺骗我们。‘给予宠信反而招来侮辱’,说得就是这种情况。一定要惩戒这个仲几了!”
韩简子当时就命人把宋左师仲几抓了起来押解回国,并在三月份把他押到京师,移交给了周王室。
筑城的工程干了三十天就完工了,诸侯的兵马各自回国。齐卿高昭子来晚了,没赶上诸侯开工。晋大夫女叔宽说道:“周朝的苌弘、齐国的高昭子都将不免于祸难。上天厌倦周德,苌弘主张迁都延其寿数,违背了天意;诸侯筑城以尊崇周天子,而齐卿高昭子却晚到,违背了人理。上天要毁坏谁,谁也保不了他。大众要做的事情,谁也不能违抗。”果然,苌弘在十八年后被周人杀害,齐卿高昭子在二十年后从齐国逃奔了鲁国。
晋国带领诸侯帮助周王室筑城后,再次面临着鲜虞国的袭扰。鲜虞国是白狄人建立的国度,居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古称鲜虞水,鲜虞国由此得名)一带,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市附近。那里土地肥沃,适于农牧,鲜虞人还擅于冶炼之术,制造出了各种兵器。鲜虞国的货币是一种“刀币”,青铜质地,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盛行。随着鲜虞国的经济发展,他们的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加强,在太行山以东盘踞,还在附近建立了肥国和鼓国,形成了三国同盟,对晋国东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魏献子曾跟随晋卿荀吴(中行穆子)率军攻打鲜虞白狄,与白狄首领无终所率群狄的兵马在晋国的大原(现在山西太原西南)遭遇,由于战场地形复杂险要,晋军兵车无法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而鲜虞白狄的步兵灵活机动、易于进攻,魏献子建议,放弃战车,组件步兵行列,将战车之上的晋军甲士与徒卒合编成步兵作战,荀吴采纳了魏献子的献策,但荀吴的亲信甲士带头违抗军令,不肯弃车就卒,荀吴、魏献子将其斩首示众,甲士们因此畏服,改编得以顺利进行。战场之上,白狄军队看到晋军放弃了战车而以步兵列阵,纷纷讥笑晋军,而没有列阵,被晋军趁机发起攻击,大败白狄。魏献子因此被称为步兵战法的创始者。
自从公元前530年(鲁昭公十二年)起,大将荀吴率领晋军灭掉了肥国,断了鲜虞国一支臂膀;然后又在公元前520年率军灭掉了鼓国,只剩下鲜虞国顽强地与晋国对抗。
晋国为了加强太行山东麓的边境防卫,在与鲜虞接壤的地区设置城邑,派出赵鞅的亲信董安于驻守石邑。董安于严明法纪,积极备战,鲜虞人因此不敢骚扰石邑。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九月,鲜虞国绕道攻入晋国的平中地区,晋国守卫平中的将军观虎不把鲜虞军队放在眼里,自恃勇猛,孤军冒进,结果被鲜虞军队俘虏。
为了防范晋国的讨伐,鲜虞国还在太行山东麓燕赵里一带建立了一座中人城,因城中有山,也叫中山国,与鲜虞国都新市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之势。
晋国此时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剿灭鲜虞国上,而是在吴国的国相兼行人伍子胥的大力推动下,利用楚国与陈、蔡两国的矛盾与吴国联合攻打楚国北部的方城。
三年前,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蔡昭侯命人制作了两块玉佩和两件皮衣,然后来到楚国觐见楚昭王,献给了楚王一块玉佩和一件皮衣。年轻的楚昭王穿上皮衣、戴上玉佩,很是高兴,设享礼款待了蔡侯,蔡侯也穿皮衣、戴玉佩参加了飨宴。令尹囊瓦心中不快,觉得楚王只是一个少年,楚国大小诸事都是我令尹在操持,你蔡侯竟然如此目中无人!他派人去对蔡侯说,应该也献给令尹一块玉佩和一件皮衣,结果还被蔡侯拒绝了。囊瓦本来就是一个图利贪贿的人,索要玉佩和皮衣的目的没有达到,更是怒不可遏,于是污蔑蔡昭侯私通吴国,派人扣留并软禁了他,而且这一软禁就是三年!令尹囊瓦的骄奢蛮横可见一斑。
楚国的附属国唐国国君唐成公有两匹肃爽骏马,他去楚国朝觐的时候,令尹囊瓦找他讨要宝马,唐成公不给,囊瓦又怒了,同样以私通吴国的罪名扣留了唐成公。唐国的大夫们商量了一个搭救国君的办法,他们向楚国请求替换先前跟随国君到访楚国的大夫,楚国同意了。前去替换的大夫们请将要回国的官员喝酒,灌醉了他们,偷出了宝马,献给了令尹囊瓦,囊瓦这才放唐成公回国。回到唐国之后,唐成公不但没有怪罪盗马的大夫,还重赏了他们。
蔡国大夫们听说后,也再三向蔡昭侯请求,将玉佩和皮衣献给囊瓦,以获取自由。蔡昭侯无奈,自己被软禁在楚国三年,也呆烦了,只好拿出玉佩和皮衣,献给了令尹囊瓦,换取了自由。蔡昭侯在回国途中恨得咬牙切齿,经过汉水时,他将一块玉璧投入汉水之中,发下誓言:“此生再不渡过汉水南下楚国,有大河为证!”
回到蔡国后,蔡昭侯便下定决心要投靠晋国,他带着儿子公子元和一位大夫的儿子来到晋国,以两位公子为质,请求晋国出兵讨伐楚国。
晋国此时的执政正卿为范献子,他禀明国君晋定公后,前往成周觐见周敬王,请求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诸侯讨伐楚国。周敬王是在晋国的扶持下登上的天子之位,还在晋国军队的帮助下,平定了王子朝的叛乱,而且现在王子朝就在楚国,他当场应允,命刘文公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诸侯,在蔡国以北的城邑召陵举行盟会,商讨伐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