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慧农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4 面临的主要挑战

1.观念问题

智慧农业面临的首要困难与挑战就是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也是最难实现的。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很难适应新技术、新信息与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与他们长期形成的“小农意识”密不可分。

不难发现,凡是经济贫困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思想观念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思想严重;二是“多子多福”的思想和“等、靠、要”的习惯盛行;三是故土难离的思想根深蒂固;四是缺乏诚实守信的思想;五是小富即安思想作祟,没有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可见,落后的思想观念是捆住农民手脚的“绳索”,是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不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与现代农业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观念,促进农民增收就是一句空话。

2.成本计算问题

信息化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农民收入不高,加上受知识和观念的限制,在没有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真正实惠时,是不会主动支付信息费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若要求他们按照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标准偿付信息费用(如宽带费),则会因成本较高而使获得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化推进在农村举步维艰。

低成本信息化是由我国“三农问题”决定的。与工业信息化相比,农村不具备资金高度积累、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更不具备先进的、成熟的管理模式。这就更增加了农村信息化的工作任务、难度和投入。当然,低成本信息化并不限于投入成本的绝对量,而是侧重于投入和产出的相对比较。提倡低成本,并不是说信息化投入多了,要降低今后的投入,甚至少投入、不投入,而是要优化投入,充分发挥投入的效益。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水平和低标准。相反,它需要高标准,更注重整体优化。

低成本信息技术是一项相对简单的任务,但它非常适合需求变化、价格便宜、易于掌握、易于升级的商业模式,现阶段是中国计算机化的最佳解决方案。低成本的计算机化技术系统是实现低成本的关键。信息技术发展及设备更新速度过快,可以储备知识、技能和人才,但是不能储备系统。需要捍卫数百家公司在技术路径上的优势,优化组合,并注意形成经济实惠的整体解决方案。不要一味追求高端产品,要量体裁衣,信息技术产品选型时是高端,投入时可能就是低端了。同时,在总体规划中,应遵循信息技术应用的一般准则,如技术路径,技术选择和标准化,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易于维护、集成、升级的可能性等。这样能实现低成本,而不是低级别和低水平。

3.使用培训问题

农村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民智力发展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培训,农民将有能力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更多的产品,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指导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目前农民培训存在如下问题:接受培训的农民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培训内容多、任务重;理论研究不够;对培训的重视不够;体系不够健全;培养供需脱节;缺乏长效机制;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次数很少;培训方法单一,培训经费来源很少,投入保障很薄弱;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培训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等。

农民培训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方法一般分为正规培训和非正规培训两种。传统的农民培训方法主要是正规培训,即课堂培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一般,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对培训的热情。除正规培训外,其他培训方法均可称为非正规培训,如田间地头交流、博览会、交流会、交易会、集贸市场、农村红白喜事现场、庙会、收音机、电视机、手机信息等创新型农民培训方法。灵活多样的创新型农民培训方法深受农民欢迎,其成本低、效果好,有利于推进农民培训工作。

创新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游戏的趣味性和可视直观性,提高训练效率,完善训练评价机制,提高训练管理水平。正规培训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些直观性强、适合农民文化层次及接受能力的非正规培训方法,则更为可取。因此,各地要注重对农村艺术节、物资交流座谈会和民俗风情的管理,丰富内容、提高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水平,而且能够使农民积极参与培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成本低、培训效果更快。同时,手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与这些技术相结合是适应当前农村实际的更好的培训方法。

4.信息资源与数据分析问题

1)农业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

目前,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还很低,索引体系不完善,收集方法不科学,收集点不足,覆盖面不够。农业信息系统内各种信息收集渠道缺乏合理整合和规范,这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此外,处理手段与传输工具落后,有些地方还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仍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所收集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不足,这些都会影响操作效率,降低信息的使用价值。

2)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共享程度低

农业信息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农业信息,以及与农业信息的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提供和使用有关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和农业生产所需的社会经济信息。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包括气候信息、土壤信息、水分信息、作物生长分布信息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源环境方面的信息支持。农业生产所需的社会经济信息包括农业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农业政策与管理信息及农业农村统计与社会经济信息等,它们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经济信息的支持。这些信息通常由多个部门管理,传统系统造成了信息碎片化,这些农业信息资源由于没有综合信息共享机制而在部门基础上被屏蔽,所以很多农业信息资源被浪费和闲置。综合信息、简单的堆叠信息、专业信息及定性和分析处理等信息,都不太实用,而真正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协助领导和农民对生产进行决策的实用性信息却较少。

3)重采集、轻分析,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直接利用率较低

目前,农业信息化的规范化程度低,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缺乏完整的信息收集索引系统,加上信息收集方法不完善、收集系统不健全、信息收集点不足,一方面影响了收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缺乏权威性,而且也难以有效地传输收集到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太注重信息的采集工作,而疏忽了对采集到的信息的具体分析、加工,基层信息采集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始数据汇总整理,而缺乏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能力,从而造成信息的直接利用率较低。

4)农业信息资源存量偏低,信息供给不足,时效性差,且缺乏多样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向现代农业迈进,整个农业系统也将卷入信息化、实时化、快速化和高速化的浪潮,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成为左右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存量偏低,信息供给不足,存在“有车无货”的现象。另外,信息的实时性较差,基层信息资源处于低水平重复的较多,严重缺乏多样性。国内大多数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不能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也不能向外界传递农业生产信息,大部分相关内容是地方领导鼓励地方农业的信息,缺少关于农业生产的气候、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分布等自然资源信息,以及国内外科技、政策、市场等信息。

5.信息安全问题

对于农业信息安全,主要是假消息、错误消息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巨大。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多种多样,内容杂乱不一,其中就有很多假消息广为传播,导致相应农产品销售困难,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

信息污染是指在时效性与实用性社会信息流动中掺杂着许多过时、虚假伪劣的信息,以至于危害人们的信息环境,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正常吸收、利用的社会现象,包括信息重复、信息阻塞、信息错位、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病毒等。当前涉农的信息污染主要是虚假信息、信息过载和信息失效等问题。

1)虚假信息问题

经常见到由于一些有关农民生产、生活的虚假信息(包括假种子、假农药等)造成农民生产损害较大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虚假信息是利用农户对市场不了解而发布的诈骗信息。

2)信息过载问题

信息过载问题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衍生而来的信息污染问题,因为现在的信息量巨大,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超过了农民能够承受的范围,使农户不能有效筛选和分辨有用信息。例如,有些农民可能每天接收各种农产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甚至各种药品推销广告,这些信息可能来自当地农技推广部门,他们出于帮助农民获取信息的角度,每天打包将各种信息推送给农民;也有可能来自掌握了农民信息的企业。过多的信息推送给农民自身造成了信息压力,从而形成信息污染。

3)信息失效问题

信息失效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时效性已经错过,将已经过时的信息推送给农民,没有时效性价值;二是由于信息本身不具备价值,仅由大量转载、摘抄的没有针对性的内容堆积而成,因而无实际利用价值而引起信息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