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钩活术专著的评价

钩活术技术属于中医微创类技术,2013年1月由王国强副主任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发行的2013年普及版《中医医疗技术手册》把中医医疗技术共分为11类,包括:针刺类技术、推拿类技术、刮痧类技术、拔罐类技术、灸类技术、敷熨熏浴类技术、中医微创类技术、骨伤类技术、肛肠类技术、气功类技术、其他类技术。钩活术正式列入中医微创类技术,中医微创类的钩活术技术刊载于本手册第266页。
中医微创类技术是根据中医皮部、经筋、经络、五体及脏腑相关理论,采用特殊针具,对病变部位进行刺、切、割、剥、铲等治疗。常用针具有:针刀、带刃针、铍针、水针刀、刃针、钩针(钩鍉针)、长圆针、拨针和松解针等。其治疗要求是用最小的解剖和生理干预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以最低的生物和社会负担获得最佳的健康保障。本技术包括微创松解术、微创减张术、微创减压术、微创矫形术、微创剥离术、微创分离术、微创触及术、微创刺激术。中医微创钩活术技术包括面广,因为钩活术技术把钩、割、挑、刺、推、钻、弹、剥、捣、抽科学组合,全部融入技术当中,包含了松解、减张、减压、剥离、触及、刺激,而且安全系数较大,治疗度可大可小,深度可浅可深,刺激量可强可弱,更重要的是减压和减张可同步实施、钝性和锐性分离可同时进行、软组织和硬组织治疗整体兼顾。
在钩活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参加过多次评审。2013年10月16日,钩活术专家论证会讨论钩活术的针具时,提出了针具的刻度问题;2015年10月15日,在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讨论时,在理论上提出了应明确疗程和随访的时间,魏玉锁同志很快落实到了实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钩活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钩活术专著是对钩活术理论和操作的阐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书中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个别文字不够精炼,研究内容也需要进一步充实,这都有待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也希望更多的中医微创医学研究者一起努力,共同推进中医微创类技术的发展。
钩活术专著的问世,对钩活术操作医生科学严谨地从事临床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对于帮助初学者打消因知识不足而引起的畏难情绪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著作必将对钩活术技术的学科基础建设、钩活术操作医生的科学培训、钩活术疗法的有序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8年1月2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