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竹”的经济层面
在经济层面,竹子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造纸、工艺编织等诸多领域,对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竹产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产竹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并称中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竹子的特点是产量高、更新容易、适应性广、收益快、一次栽种永续利用,全身是宝。
竹笋,为我国传统佳肴,《诗经》中记载“其蔬伊何,惟笋及蒲”“加豆之实,笋菹鱼醢”,说明我国人民食用竹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笋是山中的珍品,流传千年的中华美食最多受到文人青睐的除了酒恐怕就要算笋了。古人苏东坡有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每日笋烧肉。”可见其对笋执着的热爱。近年来有关专家对多种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证明竹笋的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在蔬菜中为最高之一。雷笋的蛋白质含量为2.74%,高节笋的蛋白质含量为2.76%,均为大白菜蛋白质含量的二倍多。脂肪含量也高于常见蔬菜;总糖低于一般蔬菜;粗纤维的含量较常见蔬菜低;在无机元素中含磷较丰富,高于常见蔬菜。在竹笋中还含有18种氨基酸,所以竹笋的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雷竹笋与高节竹笋,笋味鲜美,鲜中带甜,营养丰富,清爽可口,无论生炒,烤煮、油焖,或做汤,或制成罐头,其味均佳。竹笋不仅脆嫩鲜美,而且对人体大有益处。古代人对此早有认识。《本草纲目》概括竹笋诸功能为: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如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病等的浮肿腹水,可用竹笋、陈蒲瓜各100克,或加冬瓜皮50克,水煎服;治疗久泻、久痢及脱肛等症,可用鲜竹笋煮白米粥食之。以毛竹笋烧猪肉、鸡肉,是春夏的滋补佳品。此外,竹笋对防治咳喘、糖尿病、高血压、烦渴、失眠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竹笋的营养价值相当丰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2以及磷、镁、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成分,对人体非常有益。中医学认为,竹笋性味甘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去烦、利尿等功能,是一款绿色无公害的保健食品。
食用鲜竹笋能够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帮助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经常食用竹笋不易引起身体肥胖,可以减少肠癌的发生。增加肌肉弹性。所以竹笋是一种健康食品,又是一种卫生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用高脂肪,高强白增多,对鲜竹笋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笋干是临安的特产之一,因其鲜香味美而闻名,早在清朝年间著名食客袁枚对天目笋干便情有独钟,在《随园食单》里大加赞赏,并把由天目笋、冬笋、问政笋煨鸡汤而得的鲜汤取名为“三笋羹”,现如今笋干老鸭煲更是以江南第一美食而闻名遐迩。
天目山峦,竹海茫茫,太湖源头,曲径通幽。涓涓飞泉腾细浪,唧唧莺歌荡幽谷,云丝玉带系山腰,茂林修竹吐新秀。胸有成竹雅君子,腹容大海伟丈夫,与竹交友,弱者变强成劲节;以竹为师,狂人戒躁也虚心;美食竹笋,健康养生春常在。
竹资源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具有广泛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竹子作为优良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优美,有着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竹林还是经营森林碳汇的有效方法之一,毛竹的固碳能力远远超过普通林木,其减少温室气体浓度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林面积最大、竹产量最大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全国约有竹林330万公顷,占世界的30%以上,竹材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我国有竹类植物39属、500多种,面积、蓄积量、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素有“竹子王国”之誉。
截至2017年底,全国16个主要产竹省份的竹林面积达672.74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70%,占森林面积的3.48%,立竹总数量为283.22亿株。其中:笋用竹林面积37.38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5.56%;纸浆竹林面积94.06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13.98%;材用竹林面积244.36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36.32%;笋材两用竹林面积162.17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24.11%;生态公益竹林面积125.57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18.67%;风景竹林面积5.05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0.75%;竹苗圃年产竹种苗1.20亿株,竹类公园数量43个,竹类植物园26个,盆景竹种苗面积181公顷(见表1-2)。
表1-2 全国主要产竹省(自治区、直辖市)竹林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

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12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约90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8.5亿美元,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同时,竹产业中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全国竹生态旅游产值达到76亿元。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的一大新兴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增长点。竹子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造纸、工艺编织等诸多领域,已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对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约有竹林330万公项,占世界的30%以上,竹材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到2010年底,我国竹材加工企业达1.27万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163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了竹产业的竞争优势。2012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约90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8.5亿美元,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同时,竹产业中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全国竹生态旅游产值达到76亿元。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的一大新兴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浙江省安吉县2011年竹产值达到143亿元,占全县GDP比重为64.4%,全县农民人均从竹子中增收8000元左右,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左右,竹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生态文明、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安吉真正实现了因竹而变、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而名,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2012年“联合国人居奖”,“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安吉模式”给建设“美丽中国”带来深刻的启示。安吉县现有竹产业大小企业2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2013年,全县竹产业产值达到170亿元,并实现了以1.8%的竹资源创造全国22%竹产业产值的产业奇迹。2018年全县竹业经济产值突破225亿元,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开发与利用,还是竹旅游资源的推广,都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绿色发展之路。安吉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01.1万亩,蓄积量1.8亿根。以全国1%的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业。安吉竹产业发展经历40余年,实现了从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竿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
竹子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就是生长周期短、产品多元化、投资风险小、市场潜力大。以其优良特性和独特优势,能够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边疆安定团结、有利于建成“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和建成新的生态文化旅游景观。通过培育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辐射带动若干相关产业,成为发展山区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同时更好地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在林业建设中,竹子可谓“长中之短”和“慢中之快”。发展竹产业,“退耕还竹”、以竹代木、以短养长、以竹致富,既能协调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多重关系,又能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