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执行力训练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明确学生的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的设定涉及三个主要方面:明确学生的长期目标是什么,确定完成长期目标的准则,描绘出实现长期目标的障碍。指导开始时就要明确长期目标,然后定期检查长期目标是否仍然合适,取得的进步是否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完成。

拿高中生为例,在这个阶段,很多高中生没有意识到需求和期望值的变化。不像小学和初中生,高中生对课程选择的范围更广。执行能力差的学生倾向于“活在当下”,但是,通过目标设定的过程,让他们描述在高中和毕业后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们就能够制定比较现实的目标,并将日常表现和实现心仪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梯队的学生的长期目标设定包括高中期间的目标设定和高中毕业后的目标设定。如果他们计划上大学,那就有必要确定包括上大学的目标,如果学生心中有喜欢的大学,则可以把其列入目标中。

对于初中生,目标设定超过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仍然鼓励老师跟学生一起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当然,在这个指导阶段,初中生最终一般会选择短期的目标(譬如,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

我们把目标设定过程看作是指导过程的核心。对大多数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讲,缺乏设定目标并执行目标的能力是导致他们经常失败的主要原因。指导他们确定目标并执行目标能够帮助他们确定成功的正确轨道,并能够激励他们自我管理。另外,长期目标与他们的日常表现也有关联,如果没有这种关联(老师会不停地提醒学生目前表现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眼前的快乐和利益诱惑就会削弱学生完成任务的努力。最后,对部分学生来讲,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参与制定他们能够真正完成的具体目标。尽管在开始时不要过分强调目标设定的重要性,但是目标设定的确会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想改变已经确定的立场和行为时,我们发现,此时提出长期目标则非常有用。

有时候,长期目标的最初确定是由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有时候,特别熟悉学生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长期目标,家长也可以坐下来参与学生长期目标的确定。

第一步:收集背景资料

学生资料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有组织的面试,书末的附件有两种表格可供选择。

第一张表格(附录1)让学生明确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他们的天才和优点在哪个方面,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他们想在哪个领域成为“专家”。通过问学生这个问题,老师就可以明白学生的激情在哪儿,从而在指导过程中加以利用。这个问题有多个用途。第一,它可以作为老师与学生第一次对话的开始。通过提问学生感兴趣的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从而使指导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二,它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分享知识和专长,让学生明白此指导过程与之前的师生关系不同,以前的这些传统关系常常使执行力差的学生感到自卑。最后,有些学生无法明确高中毕业后的目标,通过问学生的激情所在,能够让学生将激情转变为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第二张表格是“执行力半结构式访谈—学生版”(附录2),主要是确认执行力差的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指导前,老师对学生的缺点和优点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够在制定学生的长期目标时做得更好,方向更准确,在进行日常指导时针对性越强。例如,在这个精心设计的面谈中,如果有学生承认自己常常不知道需要花多长时间完成家庭作业,从而导致在最后期限来临时疲于应付,那么,老师在制订计划,尤其是长期目标的计划时就可以将学生的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第二步:定义长期目标

一旦学生的背景资料收集齐,老师就要按照“长期目标设定表(附录5)”让学生描述自己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开始时可能很模糊,老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让学生明确他们的长期目标。

“你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吗?”

“原则上,你想上大学还是职业学校?”

“高中毕业后你想做什么?”例如,毕业后你想继续学习还是进行工作培训?还是找份工作(什么工作)?老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此问题,越具体越好。

有些学生,甚至是高中生,没有想好毕业后干什么。尽管我们一直建议用此开头,但是,在面谈时如果发现学生对毕业后的想法非常模糊,而且短期可能改变不了,那么我们建议让学生关注更近的目标。例如,“毕业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对那些对学校不满或者对未来没有信心的学生,在面谈后马上提问这个问题,可能效果更佳。

第三步:确定实现长期目标的步骤

一次只确定一个目标,老师与学生必须确定学生需要采取什么步骤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些步骤有的可以非常简单,如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有的则需要更复杂一些,譬如,学生想考入竞争力很大的大学。指导的步骤则需要包括:首先进入优秀学生名单,第二要进入优秀班级,第三要参考课外学习活动,第四学习要考大学所需要的课程。表3.2和3.3列出了学生在“长期目标设定表”(附录5)中需要回答的前两个问题的例子。

有些老师会发现,对有些学生,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可能比制定长期目标效果更好。“周期目标设定表”(附录6)要求学生明确每门课要获得什么成绩,或者完成什么具体任务(例如, 80%数学作业要按时教给老师,历史考试要达到B-或以上)。如果学生确定每门课要获得一个具体等级成绩,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明确,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的事情。对那些设定很高目标的学生(譬如A或以上成绩),就要跟学生讲清楚,他们必须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更大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第四步:讨论实现长期目标的障碍

老师要跟学生讨论实现长期目标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见表3.4)。很多障碍是行为方面的,例如,愿意做感兴趣的事情,不愿意做家庭作业;将家庭作业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做,致使作业质量很差;逃课;忘了上交家庭作业;因为打架被暂停上课;因为逃课或者上课不遵守纪律被暂停上课。执行能力面谈后,如果学生仍然不清楚自己的障碍所在,对此很茫然,老师就要提醒学生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障碍。

第五步:找出克服障碍的方法

下一步,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例如,如果拖延和时间管理是学生的主要障碍,学生就要决定以后一定严格遵守时间表;如果学生忘记做家庭作业是主要障碍,就要制定一个家庭作业提示机制。我们建议,老师和学生对每个障碍都明确一至两个克服方法。

第六步:确定近期目标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确定一个高中毕业时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件好事,但不管你想得多么周到,这个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来讲仍然是很遥远的事,无法在日常学习中激励他们。为此,我们需要帮学生设定一个近期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我们称为近期目标。因为近期目标更具体,更具有测量性,它们更能引导学生取得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到他们正朝着长期目标前进。

学生选择进行学习指导,是因为他们想提高学习成绩,这至少涉及以下近期目标之一:

□ 提高课堂出勤率。

□ 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率。

□ 及时上交作业。

□ 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

□ 提高考试或者测试的分数。

□ 提高课堂参与度。

□ 降低违反纪律的次数。

因此,对于近期目标,我们要求学生在列出的清单中选择,或者学生跟老师共同确认的目标。表3.5和表3.6列出了近期目标清单,并告知这些目标如何测量。对于长期目标,需要跟实现长期目标存在的潜在障碍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一起探讨。

第七步: 完成“长期目标表”上的“近期目标”任务

在此阶段,老师和学生拿出他们选好的近期目标清单,然后进行精心改进:

1. 评估目前的表现。如果目标能够提高表现,目标就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将要开始的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具体数据做参考(例如,学生可能会说:“我猜,这周数学课我可能会迟到几次”),那么这就是一个大概的估计,但是估计越准确,近期目标越实际。

2. 写下近期目标,这个可以从以前列出的清单(见附录5:长期目标设定表)中选择。

3. 明确应用哪个目标。

4. 确认学生实现目标所采用的一至两个方法。

5. 确定成功的标准,最好采用百分比或者平均数(例如,按时上交数学作业的次数达85%;90%以上的化学考试或者测试分数达到80分或以上)。

6. 在设定新的目标或者慢慢退出指导前,确定学生达到成功标准的时间期限。你也可以推迟做出这个决定,等到指导几周以后再说,因为没有几周的表现数据,很难做出这个决定,例如,学生可能要花费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持续地完成日目标和周目标。你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可能想把这个也考虑进去。

表3.6列出了更多“近期目标”例子,其中包括目前表现,实现目标的方法等。

第八步:找到提高成功可能性的方法

这个步骤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如何天天激励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实现目标。有很多方法,其中包括如下。

1. 创建一个客观的方法,跟踪进展情况或者对成功量化。日常指导表(附录7)能够帮助学生对每天实现的目标进行量化,并可以将其转换成百分比,放到曲线图上(可以使用电子数据表)。对于有些目标,可以使用数据表,例如,如果出勤是一个目标,则可以使用以下数据表。

2. 让学生想出一些理由,让自己持续关注目标,或者阻止可能产生干扰的诱惑。例如,这些理由可能是某个准则(你不能离开这个任务,记住你在干什么),可以把这个准则写下来,贴在显著的位置(例如,可以贴在家里学生学习的地方的公告板上,或者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或者学生手机屏幕上)。

3. 老师和学生角色转换,讨论如何才能持续关注目标,或者拒绝可能产生干扰的诱惑。老师可以扮演学生的朋友,在某个学生应该做作业的晚上,邀请他去参加一个社交活动。

4. 要求学生创建一个利于执行学习计划的环境。讨论和明确最好的学习地点和时间,询问学习时最分心的事情是什么,如何降低或者取消这些分心的事情,问学生是否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如何传递给自己(如,通过朋友、父母,或者手机等)。表3.7列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改进建议。

5. 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方法。例如,学生完成每天的计划后,可以去看一个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得到一个他们一直期盼的更大的奖赏,如果奖赏涉及到钱,还需要父母配合。我们和学生及学生的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奖赏计划,学生完成计划后,给学生买一个电子游戏,或者一个手提电脑,或者一副滑雪板。通常,这个奖赏是通过赚取分数获得的:确定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赚取多少分数(例如,完成今天的目标),多少分数能够获得这个奖赏。根据获奖的大小,对获奖分数进行调整,对具体时间也进行调整(例如, 1~2周,或者完成某课程学期)。分数记录在图表上,并挂在学习附近的地方,以便提醒学生时时记住目标,了解进展情况。如果学生要求的是有形的奖励,则将该奖励的图片挂出来,让学生经常“看看奖励”。

第九步:审查计划

此部分的最后一步是老师和学生再次审查制订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尽管计划可以根据指导过程进行修改,但是制定的计划应该尽一切努力使其符合实际,最有可能成功完成。

日常指导课程

日常指导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规划在下一个指导部分开始之前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并明确什么时候完成这些任务。除了第一部分之外,其他部分都遵循同一个模式:即REAP模式, R (Review复习)、 E (Evaluate)、 A (Anticipate参与)、 P (Plan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