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十六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快乐之道

有很多同学问我:“你这一生过得怎么样?”我说:“我很快乐!”他们说:“老师,你为什么会那么快乐?”我说:“我快乐的原因很简单,我小时候没有像你们这么好,我小时候能考六十分便感到天大的快乐。我的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没有一次及格过,我毕业是补考毕业,而且还是老师送分。我小学的时候被当作‘低能儿’,那个时候幸亏没有能力分班,不然就没有今天的我。所以就我个人的经验,我很反对所谓的‘放牛班’,因为人的智慧的发展有早有晚。小学的时候我被当作‘低能儿’,每次考试都考倒数第一名,我笨到什么程度,你们都无法想象。我小学二年级考第七十七名,是最后一名,那时候我非常高兴地跑回家跟我母亲说:‘我终于考及格了,您看,我有七十七分,老师用蓝笔写的。’结果我母亲一看是第七十七名,最后一名,脸上露出无奈与忧伤的表情。这件事情,我到今天都还记得。不过她从不灰心,也从不要求我的成绩,只叫我尽力。此外就是培养我阅读的习惯。从小到大我虽没有好成绩,但是我很喜欢看书,高中已经把能看到的小说都看完了。”

这个成长过程对我来讲,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收获。所以跟你们最大的不同在哪儿?你们考七十分就是失败,而我只要多得一分就是进步,我不怕失败。因而我想你们不妨试着忘记自己在初中的辉煌成就,以现在的状况开始。先抬起头来看看自己周围都是些什么人,你是当年的“剑王”,他何尝不是“剑中之王”,你们是一群“武林高手”——所谓的“考试高手”全都集中在这里,如果你们不调整态度,仍然一味地、固执地,想用初中的感觉来作为现在生活的一切凭借与参考,你们一定会痛苦,一定会不快乐,而这个不快乐很可能一直延续到你们上大学,到你们进入社会。因为,它会构成你们的一种行为模式,使你们不能充分适应外界动荡的社会状况。

所以,我希望你们试着放弃那些过度自傲的凭借,重新用一个新面目开始。即使你们今天的考试不理想,那也只是在现阶段不理想,或者只是在你们班上,不是在所有这个年龄的孩子中间,你们在同年龄的所有孩子中间仍是佼佼者,这是第一点。

你们或许会问:“你那么笨,那你是怎么考上初中的?”不错,我读的那所小学升学率相当高,所以联考时,老师不准我参加学校的报名,以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而且老师还说第一、第二志愿不必填了,能去考已经不错了,可是我终于考上了第三志愿。我是那个学校成绩最差的学生,但是在联考中我能考取第三志愿。依这个经验,所以我说你们今天即使不理想,也只是在目前这个学校,你们要晓得这个学校是多么小,面对着那么多考生,你们仍然算是佼佼者。

或许又有人会问我:“那你是不是要我们放弃努力呢?”不是,而是善用你们的特长。每个人一定有自己的特长,我后来何以能逐渐进步,也就是慢慢地发觉我有些特长,我开始善用我的特长。我发觉我的记忆力还好,我就善用自己的记忆力。所以等到联考的时候就拼命背。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相信我能考上,因为我数学不可能考好(我数学有二十分就已经很不错了),于是我就下功夫去背,高三时就把某本三百题大代数背了下来,然后拿到一题的分数。那时候有一科零分就不能被录取,我下定决心努力,无论如何我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科,即使是最没希望的数学,也要努力。又因为我的记忆力好,我喜欢读历史,我读历史几乎可以过目不忘。我发觉这个能力后,就善用它,所以我的历史在那一年的联考中高达九十分,那时候考试题目多出问答题、材料分析题,我能拿九十分,是非常高的。我相信你们不会落到像我这么惨的地步。

我常告诉我的学生,就从现有的开始,如果数学只有三十分,那至少要维持三十分的程度,然后加强其他的科目。有很多同学读书成绩很好,其智商可能很高。不过,他也会有其他长处,重要的是如何发觉自己的长处,一个人不要太烦恼自己得不到的。

在我成长历程中的第二点,就是我不羡慕人家也不嫉妒他人,我养成了这个心理习惯。

因为那个时候,我没办法嫉妒,嫉妒了怎么办?只有自己受苦,我实在是达不到;至于羡慕呢?羡慕不到就容易嫉妒,所以我就懒得羡慕,然后埋头做我的事情,等到我高中的时候,能看的西方小说我都看完了,可是我的同学们的成绩虽然很好,却没有一个人看小说。我不仅看小说,还看其他的书,因为我读了小说以后,开始懂得观察人,并尝试着去了解人,进而也就阅读更多其他领域的书,这些直到现在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包括教课及对人的理解,也成为我今天教学最重要的助力。

所以,人生好好坏坏,只要应用得当,就能够成为将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凭借和参考,你们不必为自己今天不幸的遭遇或者不愉快心灰意冷,很可能这些将来能帮助你们做一番大事业。我觉得作为一个高中生,不必难过、懊恼,因为你们已是精英了,你们若感到自己差也只是在精英中的差而已,何况并不是真的差呢!

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特长。你们有时候看到某个同学的成绩好,就要用他的方式去跟他比,这是自寻苦恼,你们应该另辟蹊径。我并不是鼓励你们非得看小说,也并不是鼓励你们不读书,去干别的事。每一个人要就自己可以做的去做,发掘自身特长,你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方式。你们会不会嫉妒田径运动员纪政——她是飞跃的羚羊;你们会不会嫉妒“铁人”杨传广?不会,为什么?因为你们知道那些东西是他的,而你们有自己的。同样地,在我们同学的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你们觉得自己初中的读书方式不理想,那就试着改变,看看自己是善于记忆,还是善于理解。其实记忆到某一个程度,可以帮助理解;理解到某一个程度,能帮助记忆,重要的是怎么去使用它。记忆要多花点时间,理解也得用时间,所以,你们应当利用自己现在的特长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