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火轨道转移舱
第五章地火轨道转移舱
坐在了亚瑟号火星飞船里,周遭的面孔或熟悉或陌生,对于这趟旅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能飞火星的,除却那些为数不多的星际旅行的游客,大多数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或者说一个不得不去的理由,去往火星会完成一次蜕变会获得新生,让走到街角的生命重新看到曙光,那是希望的光亮。
要起飞了。
这次亚瑟号的船长是Libory。
每个人的左手腕上都带着一个电子设备,貌似一块电话手表,我们姑且称为手表。这块手表一方面可以作为记忆移植的载体,芯片里面存储的记忆可以与佩戴者的大脑通过电子脉冲信号进行沟通;另外还可以量子通讯,定位并实时跟踪。
再来说说记忆移植。我们人类或者说所有依靠大脑思考的生物,都需要依靠记忆对即将要做的事进行规划和预判,从而协调组织器官做出反应或者表情。如果说没有记忆,就如呱呱驻地的新生婴儿一样,除了本能的反应以外记忆一片空白,做不了事。如果说对一个成年人移植一段炼钢工人的记忆,那么这个人就会熟悉炼钢的每一个工作要领并管理自己的工作日常。那这个左腕上面佩戴的手表,就是作为记忆移植的载体,把需要移植的记忆存储到芯片里面,并具有对佩戴者大脑记忆区域进行读写的功能---通过电子脉冲信号会在相应的记忆区域存储记忆,或者读出记忆,或者在特定的区域擦除一段记忆。
此时的每个人的手表,都闪烁着蓝盈盈的光亮,一行字滚动出现:一级飞行员记忆移植成功。什么意思呢?一段飞行员的记忆从总部的电脑里面传输到了每个人的手机芯片里面,也就是说现在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飞行员的记忆。飞船要起飞了,如果有飞行员的记忆,那么这里的每一位乘客,对即将到来的加速度和高度冲击,都不会惊慌也不会恐惧,并且会放松身心的就像一级飞行员一样,去感受,或者说去享受。
等飞船到了地火转移轨道,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这一段记忆会被擦除。
飞船起飞了。亚瑟号火星飞船拖着长长耀眼的尾焰,在这个春末的清晨里,在这个寂寥的海岛上,伴着海鸟,迎着海风,向着朝阳,滑跑起飞。由于采用了离子加速,亚瑟号火星飞船的尾焰格外修长格外耀眼。
飞船滑跑,离地,然后大仰角抬头,进入直立状态,拖着长长的尾焰,离地越来越高,小小的海岛不可分辨,海天相接变成一片蔚蓝。
飞船进入太空,追上地火轨道转移舱,交会对接成功。
地火轨道转移舱,简称轨道舱,是有着几千吨重,好多模块经过多次的发射拼接在一起的轨道舱,功能类似于空间站。飞火星的行程是这样的,飞船承载着乘客从地球起飞追上地火轨道转移舱并完成交会对接,乘客从飞船转移到空间更大功能更完备的轨道舱内,轨道舱提供工作生活或者休闲社交设施并自身旋转模拟重力环境,依靠飞船的动力推着轨道舱进入地火转移轨道,飞行六个月后一起进去火星轨道,乘客从轨道舱重新转移到飞船内,飞船脱离轨道舱减速并着陆火星。
地火轨道舱的作用大概有两点,一,提供工作生活或者休闲社交的设施并模拟重力环境,让乘客工作生活六个月,飞火星的行程变得轻松舒适;二,一个轨道舱可以交会对接多个飞船,依靠多个飞船循环提供动力,进入地火转移轨道飞往火星。
亚瑟号飞船与轨道舱交会对接成功后,并跟随轨道舱绕了地球一周,并同时对接了俄罗斯的拉脱涅夫号,欧空局的依曼号和美国的文静号。并依靠四只飞船循环提供动力,一起脱离了地球轨道,进入了地火转移轨道,进入平稳飞行状态。至此,飞火星的旅程正式开始并且不可逆转。
我解开安全带,在半仰的座椅上舒展筋骨,准备从飞船进入轨道舱内。这下好了,飞船内是失重的环境,显然这里面的每一位都不太适应,稍微屁股用力,就一个个的飞了起来。人类从直立行走到现在发展了几万年了,但都是跟走路较真儿了,而且演化出了多种走路的方式,比如跑跳匍匐猫步,从来没有飞起来,毫无经验可言。有几个漂浮起来的,碰在了一起稍微一推又反方向四散开来,跌跌撞撞的就如踉跄走路的小孩,不过大家都开心的笑着,享受着在太空中失重的状态---衣襟飘飘,头发散乱。约摸熟悉了几分钟后,大家又开始相互推搡嬉戏。大约胡闹了一会儿之后,船长Libory从驾驶舱里出来---这个船长很有经验的样子,走路不用脚的,像个长臂猿在丛林里攀援一样---像个售货员在超市码货一样,把大家竖起来立在走廊里让双脚搓着地面双手抓住座椅的靠背。我们学着Libory的样子,双臂攀援着走出了飞船,然后被推上了一个圆筒形的滑梯,在里面拐了几道弯儿,就被重重的摔到地面,双脚沾地了;尝试着站了起来发觉跟地球无异。
诺大的一个轨道舱,仿若一个大型的商场,从上到下分为四层,穹顶之上模拟了日月星辰---这个要模拟的,因为整个轨道舱都在加速旋转产生重力,如果直接眺望穹顶不免眩晕。一楼是整个活动区,健身娱乐,电影院剧院,美容理发,以及Spa及个人护理;二楼为各种商超,提供衣帽鞋袜及各种生活必需品;三楼为各种餐饮,有中国的饺子,印度的咖喱,中东的手把肉以及欧美的各种西餐;四楼为酒店,每人一个单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四个飞船加在一起六百多号人,六个多月的吃喝拉撒,全在这里解决了。
左手腕的手表又闪烁了蓝色的光辉:职业技能记忆移植到位,请每位人员回归岗位。在轨道舱的每一位,依靠记忆移植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手表显示现在是北京时间9:55,10:00回归岗位。我的工作是在一家咖啡馆做服务生,每天从上午10点钟工作到下午3点钟,每天五个小时。然后我就可以赚取一定的工作值储存在手表中,凭借着工作值我可以去吃饭,去消费。当然了,住宿是免费的呢。
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份工作,当然了,所有的工作也就是维持这个转移舱的日常;举个例子,我工作的咖啡馆,需要保洁员,服务员,咖啡师。。。材料都是从地球提前运送到这里的,也不需要盈利,照顾好每一位到这里喝咖啡的顾客就好了。每天的日常工作完成之后呢,就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值,可以到其他店去消费。
也可以要求更多的工作时间以赚取更多的工作值,比方说我,晚上呢我申请了在一家剧院表演魔术---为了这个事,我跟Lisa磨了好几天呢,Magic is a track的Lisa答应我表演魔术很不容易了,而且特意从地球发送了魔术的道具上来,但是没有鸽子。因为活体动物就不是很方便了。
积累工作值有几种方法,第一是工作;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就可以维持日常开支了。如果想要更多的消费,就得多工作呢;第二是存钱,当然了是在地球的时候存很多钱,直接在这里换购工作值,很贵,那些都是有钱人的事。
这里的日常机制,跟火星基地没有区别呢;到了火星基地也是这样的,算是提前适应了。
社交这块呢,也没做什么限制,毕竟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约会,谈恋爱,或者娶亲。。。结婚是可以的,只要双方同意;而且有很多人是为了在火星结婚才来的,拍婚纱办酒席,开心之余还增加了在转移舱或者火星基地的活动乐趣。但是,结婚可以,生子不行。前几年全地球的人都吵嚷不停,甚至于有的总统把反对在地球以外生孩子作为竞选的条件来拉选票。更多的是伦理问题,生的孩子是火星人还是太空人,外星人还是地球人?怎么教育,学习哪国的文化?这个都是问题。所以在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法律严令禁止---在地球以外搞计划生育。这一条我倒是比较赞同,生而不养,就不要生!
另外,这个转移舱虽然经过多年的扩建大了不少,功能区基本齐活儿,但是再大也不过是个商场大小,在这里呆六个月会不会烦腻?毕竟这里不是火星基地,这里是一个商场,火星基地才是一座城市。在一个城市呆上几年或者十几年几十年也没啥大问题吧,但是如果在一个商超呆六个月呢?其实办法也早也想好了。鱼儿在浴缸里开心的游过来游过去,是因为鱼儿只有七秒钟的记忆。我们生活在转移舱的所有人,只有七天的记忆,也就是说到了第八天之后呢,第一天的在这里生活的记忆会自动擦除。这下好了,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找个女孩谈恋爱,只要谈上了就是热恋,一直热恋;老夫老妻也没有问题,在这里的七天记忆也足够保鲜了。
穿扮好工作服,打好领结,带上白手套,我进入了工作状态,摇身一变变成了这间咖啡馆的服务生。十点钟这个点儿,而且初来乍到哪有顾客呢?这时推门走进来一位,船长Libory.
Libory摆弄着手表,在吧台点了一杯香草咖啡。
还记着十二岁那一天,我骑了摩托离了家乡,在埃及一路南下进入苏丹。那一年Andy给了我不少钱,我办了护照,我也可以买张机票----但是我内心是恐惧的,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去坐飞机?Lisa有妈妈照顾,心灵可安放,尽管享受旅程。而我呢?记着在南苏丹的时候,我丢了摩托第一次坐了火车,望着窗外的景致,我的心灵也在飞驰。服务员过来,递给我餐食,我竟然冷漠以对。我至今还记得服务员大大的笑容就像画报上麦当劳餐厅的那个小丑---您的午餐。我这才接过来,看着别人安心吃饭的样子,我也放下了警戒心,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天底下还有免费的午餐。
相对于Lisa这只家猫,Dragon就是一只流浪猫,时时刻刻为了果腹走街串巷翻箱倒柜,时时刻刻留意着街警躲避着众人,就算有好心人投喂,也不觉得他有多心好,放了药迷倒流浪猫的也不是没有,而且好多呢。
十二岁离开家乡,骑着摩托越走越远,才感觉到前途的凶险,未来未必可期。二十五岁坐了飞船去火星,一样的心态,每每夜里,感觉身下的床铺在宇宙中漂泊,离了地球向着遥远的火星,心中迷蒙,前途也未必可期。唯一的不同是,穿越中东我孤身一人,飞往火星,我们组了一个旅行团而已。白天在这个轨道舱里工作生活,也感觉与地球无异,也没啥多余的想法;到了晚上一个人了,望着小小的舷窗外面闪烁的星辰,身在漂泊不免悲从中来---这个时候,电子表就会闪烁,会强制的在头脑中播放一段故人的记忆,比如Maya的笑颜如花,Lisa的小鸟依人,姥姥的深邃的眼神,妈妈漂亮的花。。。。。。慢慢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六个多月过去了,当我们循环的记忆到第七天的时候,我们重新离开了轨道舱,进入到飞船里面,也如以往一样,脱离了重力环境不免又是一场混乱。
等我们在座位上安置好了,飞船发动机点火开始反推,制动,整个轨道舱被火星重力捕获,进入火星轨道。在火星轨道逗留了两圈,飞船分离轨道舱,发动机反推制动,四只飞船---中国的亚瑟号,俄罗斯的拉脱涅夫号,欧空局的依曼号和美国的文静号,朝着火星基地飞奔而去。
现在的火星基地坐落于乌托邦平原,就如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扣了一个温室大棚。巨大的一幅幅蓝色玻璃铰接成一幅幅巨大的玻璃幕墙,构建成了一个海星一样的火星基地---五只伸展的爪子其中一只还在建设中,其余的四只可以接住到访的四只飞船。
火星基地就是一个温室大棚,但是为了增加空间向着地下开挖,一层一层的,挖到了地下河流,挖到了穴藏的空气,挖到了石油煤炭,挖到了金银铜铁,也挖到了埋葬在这里的远古文明----地球的今生就是火星的前世。宇宙的形成源于大爆炸,所以宇宙越来越大。太阳系也在不断的扩张,九大行星的轨道也在不断拉长。曾经的火星就在地球的轨道,那里宜居诞生了文明,但随着轨道的拉长,文明葬落了。所以说,火星的前世就是地球的今生,倒过来说,火星的今生就是地球的末日。
火星考古是继地球考古之后又一大热门专业,本来考古在无古可靠的时候就要灭亡了,但自从火星基地挖到了火星古文明,火星考古扶摇直上,那些个考古人士拿着政府大把的滋养,挖证据写论文,来火星了。将来可能还有宇宙考古。
但是考古不是历史,更不是文学。历史可以明鉴,文学可以贬古颂今,或者反过来贬今颂古,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多少有些文人的情怀。但是考古不一样,他是为历史挖掘素材,为文人的情怀提供可以附着的对象。
火星考古多少让人沮丧,让地球人去考察自己的末日是什么样子?就像说,我Dragon25岁,非要我去感受85岁的样子。但多少有些警醒吧,比如现在的火星大气全部是二氧化碳,就知道地球的节能减排是多么迫在眉睫了吧?
到了啊。飞船落地,接驳火星基地。我们从座位上摘下了安全带,感觉脚底生根了,落地了,每个人都舒展了面容,长长的送了一口气。
终于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