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重生 10
二人回到宅邸,洗漱毕,重耳想就寝,却见瑄儿坐在灯下展开书简兀自凝神阅读。
“你……不睡吗?”重耳问。
“嗯。”
“不早了,睡吧。”
“嗯。”
重耳脱掉衣裳,见瑄儿光是嘴上答应,身子却纹丝未动;他俯下身展开被褥,摆好双枕,回头见瑄儿仍然不动,于是嗔怪道:“好了!明日再看吧,小心坏了我眼睛!”
瑄儿听了,感到十分好笑,放下书简抬头问:“我看书,怎会坏了公子眼睛呢?”
重耳爬过来,理直气壮反问道:“你的眼睛,难道不是我的眼睛?”说完,不由分说抽掉瑄儿手中书简,一口气吹灭灯烛。
瑄儿噗嗤笑了,任由公子将自己的衣裳脱掉,然后抱进被褥,也任由他嘟嘟囔囔地抱怨:“什么人啊!刚刚结婚次日就冷落丈夫……你还笑?让你笑、让你再笑……”
婚房内,述不尽的夫妻恩爱、缱绻柔情……
瑄儿被幸福包围,感到身心都快融化了,但她尽力不使自己沉溺,因为她心里总想着离开义父居室时狐偃投向她颇有深意的目光——很明显,他一定是希望由她来说服公子恢复晨练、接受他的复国思想。而公子一旦认定的、或者他压根儿不想做的事情,又岂会轻易改变心性接受呢?
温存过后,她在公子耳边柔声说道:“舅舅所说,或许……不无道理。”
“有何道理?因为是公子就不得安生的道理?”
重耳躺正,与瑄儿十指相扣,肃然道:“舅舅的心思,我何尝不知?他认为有朝一日我理应回国承继君位,可这谈何容易?觊觎君位的,何止他一个?哥哥曾经跟我讲过,君父当年为了上位而尽灭兄弟、叔伯、子侄的残忍。目今局势,但凡夺位,必将重蹈覆辙。哥哥已是前车之鉴,教训还不够惨痛吗?为得到君位不择手段,对自己的兄弟、异党挥舞屠刀、甚至滥杀无辜,我……做不到!我想,与其成为众矢之的,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远离纷争,在此安享岁月静好。哎!对了!前些天那个老樵夫预言,我们会生一大推孩子呢!”
瑄儿静静听着,未发一言。
“你是不是很失望?你想让我回国夺位?”重耳问。
瑄儿摇了摇头。
重耳拥抱爱妻,甚是欣慰:“我就知道,你会和我想到一处的!”
瑄儿柔声劝道:“先不管舅舅的心思如何,一起晨练又何妨?就当是强身健体,嗯?强身健体总没有坏处吧?”
重耳睡眼朦胧答道:“睡吧,以后再说。”
瑄儿只好默声。
……………………………………………………………
次日凌晨快到卯时初刻,窗外传来第一声鸡鸣。
重耳隐约感觉到瑄儿要起身,一把抱住:“天还早,别起!”
瑄儿说要起来方便,重耳才松手。她把公子衣裳放到他身边,自己离开床席一面穿衣,一面说道:“马上就卯时了,公子穿衣吧,免得让大家在外头等。”
“不去!”重耳闭着眼睛斩钉截铁,“我不去!”
瑄儿穿好衣服,柔声说道:“那我……和义父上山采药去,你睡吧。”说完,便到外间梳洗去了。
待她洗漱完毕,一回头,发现公子已经穿好衣裳站在她身后,不禁露出笑容。
重耳眯着眼走过来,噘着嘴将脑袋搁在瑄儿肩头撒娇。
瑄儿摸摸他的脑袋:“我帮你束发?”
“好。”
收拾完不一会儿,听到贾陀他们在院外高喊“公子”,重耳和瑄儿便一起出去。
狐偃看到公子按时出来并且已经穿戴整齐,十分高兴,对瑄儿暗暗竖起大拇指。
自此,重耳开始跟舅舅、子推、子余、先軫、魏犨、贾陀带领手下人恢复骑射训练。尽管他未必认同舅舅的顽固想法,但也不想为此与舅舅产生隔膜甚至嫌隙,况且大家勤奋,只他一人偷懒也无趣,也就勉强随了大溜。
隔三差五他们会一起上乔山东坡,到黍林家看望、慰问黍林和二位老人,也不时地派人送去钱粮物用。黍林一家人从此摆脱欺凌,过上了安稳日子。
…………………………………………………………………
一日,瑄儿为义父做完一身新衣裳,亲自送到义父居室。
子推很高兴,和瑄儿坐着一面喝茶,一面说道:“你和公子大婚前已经给爹爹做过一身,怎么又做?老穿新衣服出去,让人误以为要去相亲似的!”
“我之所以准备新衣,就是想让爹爹随时做好相亲准备。爹爹,我听说……大家差不多都相中心仪之人,安心成家过日子了,只有爹爹很不主动。我托付姨娘为爹爹看中一名女子,听说模样、性情各方面都不错,爹爹要不……”
“不急,以后再说吧,”子推打断瑄儿:“对了,我正想和你说件正事。”
“爹爹请讲。”
“自从避难翟国,我总是牵挂你奶奶。原本想着跟随公子分封蒲城,待一切安顿妥当后便回绵山将你奶奶接到蒲城团聚,不成想遭遇一连串意外变故,后来又随公子辗转来到翟国。转眼一年多不曾见你奶奶,亦无消息给她,不知你奶奶现在是否安好,想她一定也非常牵挂我们。目今你和公子在翟国已安定下来,爹爹十分想回绵山看望你奶奶。所以,相亲之事等以后再说吧。”
义父说得恳切在理,瑄儿只好点头,连忙起身去为爹爹准备远行衣物。
待禀明狐偃,狐偃知道介子推向来孝顺、牵挂母亲,自然无不应允。
次日,子推辞别大家,带了点随身衣物、盘缠,便骑马上路了。
晓行夜宿没几日,子推便回到绵山。
进村落推开家门,却发现人去屋空,只有满屋蛛丝灰尘。询问邻舍,方知母亲于半年前早已离开村落,说是到绛城寻他去了。
子推连忙星夜赶往绛城,混进城内,找寻几日未果。
又赶往蒲城,在蒲城转悠了几天也没找到母亲踪迹。
没有半点线索,接下来又不知该往哪里去找,子推漫无目地又转悠打听几日,最后也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只好先返回翟国。
接下来客居翟国的几年间,子推实在不放心、不甘心、不忍心,又悄悄潜回晋国找过几回母亲,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自此,母亲下落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谜团,母亲安危成为他难以释怀的牵挂。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心中默默为母亲祈祷——愿上苍护佑母亲平安无恙,愿早日与母亲相聚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