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圆滑生存之“保”:“左推右踢”,保护自己
无论什么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以自己不承担什么责任、不引火烧身保自己为上策。但是保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面对别人的眼泪、祈求能无动于衷、左推右踢,看来没有点“面厚心黑”的功夫是不行的。
太极推手,推掉麻烦
“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说”,施展“太极推手”,关键在于一个“推”字诀,核心仍然是“面厚心黑”。
太极推手以绵柔见长,却后发制人,其奥妙在于“留有余地”,遇到强人、难事不必“硬碰”,可以顺利“化解”。在与人交往中,有的人能够游刃有余,进退自如,而有的人却常常被动,进退维谷。究其原因,这与他们不懂得圆滑处世、保存自己有很大关系。比如:对一些不太好把握的事,东扯西拉,多说点无关紧要的话;对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先放一放免得考虑不周使自己受牵连;对那些表面无关大局的事,要含蓄处理,巧妙避开难处,以免引火烧身。总之,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得过且多,以要给自己惹麻烦为上策。
厚黑案例
唐太宗第九子唐高宗李治在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对。一天,李治又要召见他们商量此事,褚遂良说:“今日召见我们,必定是为皇后废立之事,皇帝决心既然已经定下,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顺托,辅佐陛下,不拼死一争,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宫,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褚遂良由于面折廷争,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
过了两天,李勣单独谒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持认为不行,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
李勣明白了,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
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了皇后。反对派长孙无忌、褚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勣,官运一直亨通。
活学活用
“推”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宏观决策,小至一次谈话,长到几年,短至几分钟,甚至某一瞬间的几十秒钟都有可以成为“推”充分运用的时空。在待人处世中巧妙运用“推”的艺术,需要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1.“推”需要“厚黑”功夫
理论上讲,判断一个事物可以不可以“推”,主要是应该看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得到显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已经成熟。但待人处世厚黑之道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果完全按照应该怎么做,那早能对事情本身有利,在很多情况下很可能对自己不利,起码没什么好处。假如对自己没有丁点好处,又有可能带来风险的事情,难道不该一推六二五吗?特别是明明别人提出的事情应该办,可从你的角度却需要推,没有点厚脸心黑的本事又怎能做得圆满呢?
另外,当有人提出某件事情要求处理时,你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不明,难以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时就可以说: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你。“推”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看看是不是要担责任然后再做决定。这就是待人处世厚黑之道运用的秘诀。
身为上司,对于属于自己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下属能够自行处理的,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取而代之,而应“推”给下属,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发展。对下属没有把握或感到无力处理的事情,上司也不要急于处理,可先让下属拿一个初步的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这样,既可以发挥下属的作用,又可以锻炼下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下属的目的。万一出了什么事,还可以把下属当“替罪羊”,当然如果你脸够厚、心够黑的话,也不妨来他个“丢卒保车”,把所有责任全推给那个倒霉蛋儿。
2.“推”要因人而异
有些问题的处理,一定要考虑到当事人的个性特点,看其接受程度如何,“推”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推”的目的,如果当事人接受不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误解,加深矛盾,甚至会发生新的问题,比如,性急的人不到黄河心不死,鲁莽的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遇到这种对象,最好不要推,推了会使矛盾加剧,甚至激化,产生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3.“推”要看火候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事情可以“推”下去,一推到底,不言自明,自生自灭。有的事“推”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可而止。因为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推”不是放手不管,一推了之,而是要密切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把握好“推”的火候,适时进行处理,以期达到适时适度和恰到好处,妥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目的。
生存箴言
在为人处世中,“推”只是巧妙推卸责任方法之一,不可不问青红皂白随便乱“推”,而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论推也好,不推也罢,都要以能够留有可以回旋的余地为考虑标准。
不要总想着做好人
虽然做好人是值得肯定的,但绝不能做没有原则,没有主见,什么事都不能坚持的“烂好人”!好人在家里做还可以,在为人处世中,不要总想着做好人,很多时候好人一文不值。
“好人”是现实社会里的“稀有动物”,大家都喜欢好人,也欢迎好人。因为好人不带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因为好人好说话,有求必有应,甚至好人还会为了别人宁愿自己吃亏!虽然做好人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众多的好处,但《厚黑学》提醒我们,不要总想着做好人,很多时候,做做“恶人”也不错。
厚黑案例
汉代的朱博虽然是一介武生,却具有相当高超的厚黑本领。他后来调任地方文官,利用厚黑手段,顺利地制服了地方上的恶势力,被人们传为美谈。
在长陵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名叫尚方禁的人,年轻时曾强奸邻居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如此恶棍,本应重重惩治,只因他大大地贿赂了官府的功曹,而没有被革职查办,最后还被调升为负责治安的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朱傅觉得真是岂有此理!就马上把尚方禁找来。尚方禁心中七上八下,只好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看了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疤痕。就将左右退开,假装十分关心地询问究竟。
尚方禁做贼心虚,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就像小鸡啄米似的接连给朱博叩头,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今后再也不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没想到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本官想为你雪耻,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能好好干吗?”这时的尚方禁那里还敢说半个不字。
于是,朱博就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谈话情况,要他有机会就记录一些其他官员的言论,并且及时向朱博报告。听到这里,尚方禁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他赶紧表态说一定好好干。从此之后,尚方禁便成了朱博的亲信和耳目。
自从被朱博宽释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时刻铭记在心,所以,干起事来就特别地卖命。不久,就破获了许多盗窃、杀人、强奸等犯罪活动,使地方治安情况大为改观。朱博遂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
活学活用
案例中的朱博明知尚方禁犯了重罪,不予以严惩,反而宽恕了他,还重用他。在旁人眼里,他肯定不是一个正直清廉的好官,是一个和尚方禁同流合污的“恶人”。但是,重用尚方禁只是他做官的厚黑手段,以达到尚方禁为自己所用,帮助百姓除害,自己升官的目的。这样看来,做个“恶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现实社会中,是做个好人还是做恶人,是我们的自由。但是厚黑学认为,现实生活纷繁复杂,不要委屈自己,总想着做一个好人,因为好人难做,做好人也有对自己不好的地方。同样,做恶人也有对自己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说到底,做好人还是做恶人都不过是为人处世中生存的技巧而已。那么做恶人,对自己本身会有什么好处呢?厚黑学认为,做恶人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恶人虽然肯定令人讨厌,但却胜在有威势。一个经理或主管以恶人的形象出现,有令下属敬畏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主管“偏恶”会远比他“偏善”更能令下属为其效力办事,黑口黑面不讲人情的主管当然不受下属爱戴,但却更能令下属不敢造次,事事处处小心谨慎,这不但能提高做事的效率,也可以保证做事的效果。
2.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喜欢应酬,只想静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恶人的形象便会产生适当的阻吓作用,令你的应酬减到最低限度,赚得清静。也就是说,利用恶人的形象,你可以有选择性地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好人倾向于对人堆笑脸,即使心里再讨厌一个人也装作很喜欢,以至给人一种巴结逢迎的形象。恶人则板着脸为人处事,反而塑造出一个严肃、认真、令人肃然起敬畏之心的形象来,板着脸不但比堆笑脸威猛,也不那么委屈自己。
可见,做恶人也有不少的好处,许多恶人原就是性本恶,但也有“本来不恶”的人基于生存的需要,而故意装出恶人的形象来与人相处。
在为人处世中,只要做恶人的好处盖过做恶人的坏处,做恶人便没有什么不好。再说,做恶人的不好之处,大不了就是是犯众怒、少朋友。但是做恶人是有选择余地的,做恶人并不是说六亲不认,对谁都恶,你可以“因人而恶”,你仍然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因为你可以对某些人选择做好人,对某些人选择则做恶人。此外,做恶人比做好人容易,不用刻意逢迎某个人,也不用吃眼前亏。
在生活中,下面这些“恶”的形象最不易受欺侮:
1.泼辣的形象
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别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谁敢让他受气,谁当面就会下不来台。他敢哭敢闹、敢拼敢骂,口才好,又敢揭老底儿,所以,很少有人敢引火烧他的身,自讨没趣。
2.爱玩儿命的形象
其实,人类一切的弱点都可归结为一个“怕”字,而怕死则是人们最本能的一种东西。而爱玩命的人,往往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以玉石俱焚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意志,这种游戏自然是常人不敢玩、也玩不起的。
3.有仇必报的形象
人人都知道,仇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而其最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爆发没有时间的限制,令人防不胜防。睚眦必报的小人形象就是非常令人侧目的。而对正人君子来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做到还以颜色也是非常必须的。
4.实力派形象
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神秘莫测的后台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即你是一个能量巨大的人,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后果难当,所以,人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持有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无论商场还是职场,很多人觉得自己有时候太老好人了,因此吃了不少“形象不够恶”的亏,或客户感觉他好欺负,屡次给他难题;或下属感觉他没有威严,好说话,就不听话不断犯错误。工作中,如果你也有不够恶的问题,便不妨从现在起学会板起面孔来,以“恶”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相信你的感觉可能比做好人更爽!
生存箴言
做好人还是做恶人,相信大多数选择做好人,因为好人受人欢迎。但是很多时候,做好人并不好,不仅要刻意逢迎别人,甚至吃了亏,受了委屈也只能自己知道。所以,生活中不要总想着做好人,不妨试试做个“恶人”。
绝不做损己利人的事
别人一时有难,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确实是应该的。但是要想到这样做的后果,是不是会伤害到自己,不要不管他是什么人,什么事都无条件帮忙。这样也许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现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有的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这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厚黑学认为,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不要因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做出损己利人的事。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它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做事情的上限,你有10公斤的力量就决定了你只能举起10公斤以内的东西,你有20公斤的力量,注定举不起30公斤的东西。如果你不顾自己的力量,非要去举起超出自己力量的东西,那么你不但举不起来,还有可能伤筋动骨,伤害了自己。
虽然我们在勉励别人的时候会说:“做事情一定要尽力而为。”其实,还应该加上一句:“做事情同样要懂得量力而行。”因为只有量力而行,才能真正保全自己、理智进退,不会因为头脑发热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出来,既影响了自己的成功,又伤害了自己。
厚黑案例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曹某,男,51岁,中共党员,原北京市门头沟区某镇财政所所长、小康办主任。2002年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提起曹某,在门头沟区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担任镇财政所所长多年,又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手中着实有点权力。为人又喜欢交朋友,愿意给朋友帮忙,因此,他在社会上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提起曹某某也都竖起大拇指,这个人“够义气”。
2000年8月的一天,曹某的一个朋友找到他,提出借一笔钱,为朋友帮忙注册一个公司,并许诺,该款用不了几天就还。曹某虽然心里为难,但为了给朋友帮忙,还是从镇财政所提取一张50万元支票交给了朋友,朋友用此款为他人注册了个人公司后将款归还给他,2002年此事案发。
在检察人员对其进行讯问时,曹某说出了心里话。他本人从事财务工作多年,明知将公款借给个人违反财经纪律。但出于哥们儿义气,为朋友帮忙,丧失了原则,做了糊涂事。此时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活学活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高度,有的是高峰,有的是小山,甚至有的只是土丘和平地。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最高峰,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最高峰。一味追求生命的高度,无异于让自己走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量力而行呢?
1.做事情要脚踏实地。
量力而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要有非分之想,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很多职场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一开始就去承担有较高难度的工作,结果反而常把工作弄糟。特别是刚入职场的新人,为了达到“表现自己”的目的,这种错误犯得更多。
刚刚参加工作的曹浩,在接到老板交付的第一项任务后,为了一鸣惊人,制定了超常规的完成标准,追求完美到每一个细节。结果,不仅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而且大大超过成本预算。如果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知难而退了,但曹浩痴心不改,为了表明这只是一时失误,他又选择了一项高难度、连资深同事都发愁的工作。当然,最终由于经验不足,最后又弄得一塌糊涂,被老板狠狠呵斥了一顿。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于职场人而言,千万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要懂得量力而行。很多人觉得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就是要超过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其实不然,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好,但是对于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情要勇于放弃,以免耽误工作。毕竟做那些自己力不能及的工作,只会费力不讨好。还是那句话,老板看重的是结果,没有结果,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而这样还会给老板留下“不谦虚,做事不知轻重”的印象。
2.要善于从小事做起
量力而行的第二个常见表现就是从小事做起,并且把小事做好,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大事。否则就会成为眼高手低族。眼高手低族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不愿意做小事,或者在做这些小事的时候都是应付着来的,不懂得用心。他们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
对于这种人,朱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干大事,就必须先干好小事。因为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无数件的小事构成的,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那么大事怎么能干好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很多人却始终不明白。记住一点:你的目标可以宏大,但是做事的态度一定要踏实,否则目标就有可能成为幻想,成功就会成为泡影。
3.要有自知之明
一些职场人之所以不懂得量力而行,关键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自知之明。虽然说每个人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但是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自己心里应该有数。不要做那些无望的幻想,否则必定扰乱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现在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摆正做事的心态
很多人之所以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和他们的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世界上再难的事情,再伟大的事情,都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才能完成。浮躁、急功近利、三心二意等这些不好的心态将直接导致失败。所以说,眼高手低的人关键是没有做成功事情的心态,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觉得浮躁,很难把事情做精做细,做成功。
所以说,眼高手低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培养做小事的心态,培养把小事做漂亮做精致的心态。一旦他们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他们便有了做成大事的基础。一旦遇到机会,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大。
5.要懂得舍弃
什么是舍弃?就是不要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要放弃,而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去追求。那样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且还会失去已经得到的。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得到的,与其把精力分散在这些得不到的东西上面,还不如舍弃一些欲望,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最想要得到的事情上面。
总而言之,做任何事情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认为别人能做的事情你也一定能做,别人的高峰并不适合你,你只能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顶峰。攀登不善于自己的高峰,等待你的只有一个败局。
生存箴言
乐于助人是我们一贯提倡的,而损人利己向来为人们所不齿。但是在帮助别人时,不考虑自己的能力,贸然答应别人,结果帮助了别人但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这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厚黑学提醒我们,为人处世要量力而行,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损己利人的事更不干。
碰硬钉子,让别人去
当自己不好亲自出面或不方便亲自动手时,不妨假手他人,风险让别人替你扛,好处尽管自己独吞罢了。
在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一个不会推销自己的人,是不能有所作为的。如果没有机会,我们要去争取。这都是在提倡,凡事要积极,不要畏畏缩缩。但是厚黑学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我们不要争先,不要去当那个出头鸟,因为“枪打出头鸟”,既然这样我们何必去白白牺牲呢?因此,当你对一件事没有把握时,或知道这事不好处理时,就不要逞强去做,何不找一个“代替品”呢?这样别人出力,自己可以捡到好处。
厚黑案例
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用这招,在郭子兴死后,翦灭了他的儿子郭天叙,兼并了郭子兴部。
定远人冯国用、李善长向朱元璋献计,南下夺取金陵,以成就王霸之业。朱元璋便弃皖北定远等处不攻,南下占领和州。随后,渡江攻占了太平,为进攻金陵打下了基础。然后派降将陈野先去攻取金陵。
冯国用向朱元璋进谏,说陈野先靠不住,原来的投降不过是被俘不得不降。现在放他带领原班人马去攻金陵,恐怕是放虎归山,有去无回。朱元璋不说话。
冯国用是朱元璋的亲信大将,朱元璋也未对他说明心事。朱元璋的驭人权术。古今罕有其比。朱元璋不会看不出陈野先心怀二意,他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别有用意地加以利用。
果然不出冯国用所料,陈野先去了不几日,便派人送回一份公文,报称:金陵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不易攻取,建议先南下攻取溧阳,向东夺取镇江。并说这是断敌粮道,使金陵可以不战而下的最佳方案。
朱元璋看到书信,也就一笑了之,并不采取其他措施,只让李善长写了一封复书。向陈野先指出长江天堑,已不成为夺取金陵的障碍,现在占据了上游,已扼其咽喉。
这封信实际是向陈野先点明,他的反意已经被看出来,促其必反。
一切布置就绪,朱元璋就命张天右到滁州去邀郭天叙攻打金陵。
在此之前,朱元璋在表面上仍是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部。郭子兴死后,由其子郭天叙继任为都元帅,朱元璋与张天右为副元帅。
郭天叙受到了诱惑,立刻出兵进攻金陵。他和张天右都没有深作考虑,金陵是历代帝王之都,朱元璋自己不攻,却在占据太平等地金陵门户之后,把这一好处拱手让给他们,到底用意何在?
郭天叙和张天右率军东下,驶抵秦淮河,同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遭遇,即被击败。在溃退中遇到陈野先的人马,郭天叙还以为是来了援军,喜出望外。可是等到催马走近,却被陈野先一枪杀死。郭天叙的部下被杀戮殆尽,余众逃回太平向朱元璋泣诉战败经过。
活学活用
很多人自身实力不强,在社会上生存往往缺乏过硬的手段,而面对的困难和对手又像前进道路上颗颗铁打的钉子,不拔除就会阻碍前进的步伐,但仅仅靠吃不开的“软手”是奈何不了这些“硬钉子”的。这种“软”与“硬”,“强”与“弱”的态势有没有办法改变呢?
动物圈里软与硬,强与弱似乎是天定的,谁都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软与硬、强与弱以及后天的软与硬、强与弱的对立,但人类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及经验的积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进而为自己争取较丰沛的利益。
有一个法则值得人们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行走时作为参考,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很多人虽然不容易去改变自身的软与硬、强或弱,但却可以利用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也很高,因此,不妨示弱,由此化解对方的戒心。
“遇弱则示强”的意思是:如果碰到的是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遭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而侵略也必然会为你带来损失,若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强示弱的对手,那你不是会很惨吗?
人性丛林里没有绝对的软与硬、强与弱,只有相对的软与硬、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软与硬、强与弱,只有一时的软与硬、强与弱。因此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这一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都可以使你避免“软手碰硬钉子”的尴尬!
生存箴言
做任何事,把一件事做好,并没有固定格式,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靠自己去探索,去借鉴,才能真正找出把事做好的最佳途径,不至于去碰钉子。
要看透,但不要说破
圆滑的人,一般都有个好人缘,但这不等于说圆滑的人不讲原则不讲立场,或者一味地好好好。恰恰相反,圆滑的人是因为其眼明、心亮、嘴巴严才会受到别人尊重。
生活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只要自己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俗话说:看透别说透,才是好朋友。事情说得太白了,反而会伤了和气,带来麻烦。圆滑的人处世,一般心里明白装糊涂,看透但不说破,这是聪明的做法。
厚黑案例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进诊,日服良药,未见好转。此时,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监督刘坤一荐在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宫诊。于是一道圣旨征召马培之进京。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既然下召征医,可见西太后之病乃非同小可。此去要是弄不顺,只怕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马培之千里跋涉抵达京都,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其时,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症”,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还是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的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培之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一天,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抹了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西太后先询问马培之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培之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马培之在其方案上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却是明栈暗渡,声东击西,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己意,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培之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培之开的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培之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活学活用
一个人如果眼睛不管事,无论什么时候都看不出门道来,而嘴巴没把门的则更容易得罪人。有“心计”的人,一般都是看破不说破,这样才罕易使对方既畏惧你,但又不得不敬重你。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所希望得的好处。
人人都有自尊心,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他会将之视为“奇耻大辱”,一直耿耿于怀,随时找机会进行报复。所以,一般人际交往千万不能伤别人的自尊。在无关得失的小事中,总要让对方一步,这当然不是为了得对方的欢心,作升官发财的阶梯,而在于获得多方面的好感,给人面了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使自己不会因小事而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老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尽可能做到三缄其口。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隐私,你说话时偏偏在无意中说到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
当他做的事是别有用心,且还是极力掩饰让人不知道的,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绝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惟一可行的办法,也只有假装不知,若无其事了。
生存箴言
人们有句常说的话:“祸从口出”,也就是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也就晚了。
戴上面具,防止伤到自己
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不要轻易地拿出来让别人看见。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对于城府较深的人,有时很难从他的表情和举止判断他的内心活动。然而,人的内心活动总能通过某种外化形态表现出来,有的甚至通过人们某些下意识的动作和某些姿态表现出来的。
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能体现一个人的阅历和性格。每时每刻都可以控制住自己,有很多人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经历的事情不多,对人生的领悟也不够深。这其实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城府深的人自然不会把喜怒挂在脸上,成功人士或者是社会经历比较丰富的人都是这样。
厚黑案例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这个二十一岁的年轻皇帝接到手的,是一根利刺攒集的权杖,这些利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二十几个辈尊位高的皇叔,他们一个个都被封为藩王,割地而据,坐拥强权,要想保住自己的帝位,必须削夺这些藩王。别的藩王倒还不太难办,最使朱允文感到棘手的是燕王朱棣。
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生性坚毅沉稳,机智多谋,既英勇善虞,又能以诚待人,在创建大明王朝的斗争中屡立战功,颇为朝野所推重,连朱元璋也对他另眼看待。由于前面的三位兄长俱已死去,如今诸王之中以他为长,若能先将这根利刺削掉,其他诸王自然会乖乖地听命。于是,一道削藩的诏书下到北平。
朱棣接到诏书后轻蔑地一笑,他十一岁被封为燕王,二十一岁就镇藩北平,至今已近二十年。北平是元朝的故都,朱元璋建国之后,把国都定在长江之南的南京,这里便成了偏远的边陲,被驱赶的元蒙残部还不断地前来袭扰,朱元璋将他封到这里,是将保土安民的重任交给了他。他果然不负所望,不但击退了元蒙的侵犯,还多次率部出征,深入沙漠腹地,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之北,他的实力也因此而大大地扩张。
他满以为朱元璋会将帝位传给他的,当年朱元璋也曾这么表示过,没想到最后交给了朱允文,他不得不对这个侄子称臣,对此他耿耿于怀。他一点儿也看不上这个嘴上没毛的年纪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文人之手,拉不得弓,驰不得马,不识稻粱菽麦,不辨善恶贤愚,满脑子装的都是一些什么子曰诗云,仁呀爱的迂谈腐论,哪里有一点儿帝王的气魄和治国的才气!他正等着朱允文摆拨不开的时候来收拾残局的,没想到这小子一出手就这么老辣。
但朱棣明白,他现在还不能公开同朱允文抗衡,便借口有病不出,留在王府内,秘密训练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发,朝廷派来使臣查问。使臣们来到北平,却发现北平街头有一疯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大街闹市之上,边走边狂呼乱叫;走到酒楼饭铺门前,便闯了进去,夺了酒肉饭食就吃,同时还颠三倒四地胡说八道;吃饱了,喝足了,便倒在街头之上呼呼大睡,有时从早睡到晚也不醒来。这个疯汉,便是燕王朱棣。使臣命人将他护送回到王府,并亲自前去探视。那时已是六月盛夏,天气极为炎热,人们赤膊摇扇,还是挥汗如雨,他却围炉而坐,一边烤着火,一边还嚷着叫道:“太冷了,太冷了!”
朱棣就这样装疯作傻,骗过了朝廷的使臣,于公元1399年7月7日,突然发动军事政变,逮捕了朝廷的使臣,此时,他的病态病容一扫而光,对众人宣布道:“我哪里有病,迫于奸臣陷害,不得不如此。”接着兴兵南下,经过三年内战,推翻了朱允文,朱棣称帝登基,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了。
活学活用
西方有本书上曾这样说:“如果对方无法接受毫无掩饰的我,未尝不是好事。”其实,从《厚黑学》对人性的洞察来看,这哪里是什么好事,简直是极其危险的事。因为,现实社会中,除了禽兽和野蛮人,正常人哪里会是毫无掩饰的“玻璃人”呢?
李宗吾在这段话中明确告诉我们:现代人的一大特色就是虚伪与口是心非,尽管对《厚黑学》爱之入骨,表面上也必要在口头上对之咬牙切齿,为了讨好道学先生也。为此,在待人处世中,行厚黑的人,一定要记得戴上面具。此面具的功用,好比机械运转所需要的润滑油,可以使机器运转得更加顺畅。至于什么场合应该戴什么面具,就像戏台上唱什么角色该穿什么戏服一样,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具体到上班族,以下三条金科玉律,相信会帮你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1.在单位里不可随便与人交心
在现实中,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真空般一尘不染。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亦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
《厚黑学》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换句话说,人只有先求安身立命,适应环境,然后才能设法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对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
况且,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年导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做一个在社会上混的场面人,社交活动不免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关。下班之后,与同事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于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单位有关的消息。因此,单位举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积极参加,就是与同事及上司打上一两场“社交麻将”也很有必要,但有一点要时刻切记:不可随便与任何人交心。
同事之间,只有在大家都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有利益上的竞争与冲突,同事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如果轻易地交出真心,甚至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
比如说,甲与乙是同年毕业并且同时进单位工作的,而且两人是好朋友,可现在只有一个升职的机会,如果甲升了级,乙没有升,乙会怎样想呢?乙如果继续与甲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趋炎时势。而成为朋友上司的甲,即使想主动对乙友好,也不可能像往那样自然。
2.随时注意保护自己
蓝领与白领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蓝领向上流动性不大,升迁的机会不多。因此,蓝领工人打的是正规战术,集体讨价还价,争取共同的利益。而白领阶层则大多都有个别拼搏的机会,获得升迁是单打独斗的结果,甚至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结果。因此白领之间不但没有蓝领的那种同志感情,往往还互相猜忌,尔虞我诈。这种生存竞争环境,犹如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游击队。
是游击队,就得打游击战!游击战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许多力争上游的白领,很注意将对手打倒,却往往不善于保护自己,这是不足取的。《厚黑学》认为:一方面要友好竞争,另一方面更要在众人的竞争中保有自己,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自己全力拼搏,一心往上爬的野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俗语说,“不招人忌是庸才”,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者是蠢才。精通待人处世厚黑之道者,往往在积极争取往上前进的同时,还能很自然地摆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
3.别替人背黑锅
在任何一个单位里,做事好坏对错,很多时候是由上司主观决定的。如果上司意志强,下属多少都要努力工作,上司若自以为是,下属便会唯唯诺诺。但有一些上司只是向他的上司交功课而已,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出事,一切如常,就不会勾起上司的雷霆之怒。但如果出现差错,上司为了向他的上司交代,就会抓住一个人做替罪羊。这种情况,俗话叫做“背黑锅”。虽然说有的时候替上司背黑锅,能够换来更大的回报,但大多数情况下,替别人背黑锅是非常划不来的蠢事。
生存箴言
要想做到不喜形于色就要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遇事做到先听,再看,后想,不要急于表态,事事都要考虑周全;做事要坚强;要学会忍耐,磨炼自己的性格,做事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成熟了许多,就不会让别人一眼看透你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