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 2010 年国家启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以来,已经完成多位院士采集工作,这是我国科技史上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通过这项工作把老科学家的奋斗史、创业史以及由他们创造的辉煌成就汇集起来,采集成果尤其是老科学家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思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采集成果也将成为“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的重要展品,这笔财富将不断地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加油。
2013 年,我被列入采集对象,闻此消息倍感荣幸,也十分高兴,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讲述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史,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内容丰富的可靠的翔实的历史资料,供后人研究参考。在采集过程中,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以院党委宣传部牵头的采集小组,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资料采集和报告编写计划,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不辞辛苦,遍访相关人员,广泛收集各类文献、档案资料。采集小组通过文献查阅、专题访谈、人物访谈、电话访谈、实物搜集、故地重访等多种形式,查找与我有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复原大量历史事件的原貌,也勾起了我尘封多年的记忆,藉此描绘出我的人生岁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的同志利用有限的时间,撰写出学术传记,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我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以及在我国油气勘探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基本反映了我的学术成长经历,也系统总结了我所提出的勘探找油理论和勘探方法。研究小组成员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以及不辞辛苦的劳动,令我感动。
回顾九十年的人生路程,我感慨万千。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纵观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历程,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煎熬,这些经历成就了我找油找气的五彩人生。油气勘探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工作,也是一项有科学依据地敢冒各种风险的工作,既要有周密的现场地质调查研究,又要有大胆的具有充分依据的科学判断,只有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人们都知道世上最难的事就是“上天入地”,“上天”是人类的梦想,探索星空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技术,今天神舟飞船已经遨游太空,嫦娥奔月、玉兔行走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入地”就是向地层深部进军,找油找矿,找水找气,探索地宫靠的是地震勘探、深井钻探等一系列配套技术,今天已实现各种复杂地形地貌的地震勘探和 12000 米深层的钻探。1950 年大学毕业后,我就走上了找油找气之路,六十多年来,我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参加了四川、松辽、华北、陕甘宁、江汉、吐哈、塔里木、南海等石油大会战,是大庆、胜利、华北、长庆、吐哈等一大批油气田勘探发现、油气开发的见证者、参与者、亲历者、实施者,也是我国油气能源战略研究的谋划者、参与者。我见证了中国油气工业的变迁,从玉门油矿到北京石油工业部、从松辽盆地到渤海湾盆地、从四川气区到新疆沙漠腹地、从内陆盆地到蓝色海洋,可以说我的足迹遍布中国油气发现的每一片土地,石油的兴衰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与石油结下了不竭的情缘。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庆幸自己没有虚度此生。未来,还有更多埋在地下的油气需要去发现,去探寻,我将继续发挥余热,为找油找气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要感谢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各级领导以及各油田分公司等职能部门,感谢我就读的天津木斋中学、北京市一中和北京大学,感谢我的同学、同事和家人,给予我的厚爱和帮助,尤其要感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给予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课题研究团队的每一位同志,没有各部门和各位的鼎力支持,不可能取得如此丰厚的采集成果。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的劳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也总结了自己,提升了自己,让我再次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为余生增色添彩,也为今后的人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也使我对中国梦的实现增强了信心。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传记文稿的执笔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闫建文博士,感谢他近三年废寝忘食地工作,几乎放弃了全部节假日,一心扑在文稿的撰写上,以淳朴的文笔完成书稿。
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课题完成之际,特表达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是为序。
二〇一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