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住家育婴师 畸形依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潘姐会育儿能坚持原则确实是好事,但渐渐地也有些不好的事露出端倪。我发现,潘姐越来越有主意,大大小小的事情完全就她一个人说了算,连我说的话都不听。我说什么她都有反驳的话。我隐隐觉得不妙,俗话说,上若无威,下便有胆。我和潘姐之间是比上下级关系更进一步的雇佣关系。雇主和员工本就存在利益冲突——雇主当然希望员工能多做一点,员工自然是能偷点懒就偷点懒。因此雇主会想方设法监管员工、鞭策员工,员工也会绞尽脑汁躲避监管或者偷工减料。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有。年幼时读《红楼梦》,看着里面的王熙凤、贾探春和贾府里的管家媳妇们斗智斗勇、花样层出。现在可轮到我自己身上了。
我重新审视了一下家里的关系。家里目前是我、婆婆、潘姐三方势力。之前婆婆和潘姐还算是势均力敌。可今年开春以来,我和老公夸的是潘姐,抬的是潘姐,潘姐样样都可以自己做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潘姐一人独大的局面,婆婆那边基本上起不到制衡的作用了。长此以往下去,没有人监管潘姐、制衡潘姐,潘姐就可能恣意妄为,独裁独断。她若是事事都以宝宝为重还好说,可人都是有私心的,宝宝又不是潘姐亲生,万一潘姐有个什么坏心思,那我的宝宝岂不是首当其冲,第一个遭殃吗?!宝宝还那么小,我不敢赌。
那怎么办?抬一下婆婆来打压潘姐?我冥思苦想了一番——婆婆的很多育儿观念确实陈旧。现在要抬婆婆,那肯定不能从育儿的方面来抬。否则出尔反尔,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使自己威信大损。育儿不行,那就从其他方面着手吧。
还没等我采取行动,婆婆就主动撤离阵地了。婆婆采用了这样一招——间歇式回老家法。公公婆婆开始每隔两周回老家一次,一回就是四五天,有时候恨不得在老家呆一个星期才来。刚开始还跟我扯个理由,说什么哪个亲戚同事要办什么红白事啊,后面干脆不扯理由了,就明白说想回去几天。婆婆每次跟我说要回去的时候,脸上都挂着一脸扭捏不自然的笑。
“明天我们要回去几天,等潘姐休息的时候我们再来......”
“你有时候放我们回去一下,别老把我们留在这里,我们也想家......”
说完,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直接收拾了东西,一阵风似的跑了。
到后来,我每天早上吃早餐时最怕听到的就是婆婆说要回去。这话就像一盆凉水一样,能把我的晨起瞌睡全浇醒。公公婆婆回老家去跳广场舞遛弯享福了,我这边的事情就一下子没了着落。首先是潘姐多了一日三餐的做饭任务,事情一多,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潘姐对宝宝的耐心难免有所下降,陪宝宝玩的时间也少了,经常是潘姐在厨房做饭,把宝宝一个人放在游泳盆里自己玩。我可怜的宝宝就伸着头眼巴巴地望着厨房等着潘姐来陪她。家里的事情都靠潘姐一个人搞,她也没有三头六臂,肯定陪宝宝的时间和质量都下降了不少。
最可怜的是,我的宝宝不能出去玩了。没有了爷爷的陪伴,就潘姐一个人,我们实在不放心让潘姐带宝宝出小区。爷爷奶奶不在家的时候,我可怜的宝宝就只能被关在家里咿咿呀呀,再也不能出去看花看鸟,找别的小朋友玩了。
公公婆婆偷滑,不说制衡潘姐,就连宝宝的日常生活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公公婆婆已然指望不上,只有让我爸妈顶上!我爸本来就有半天休息时间,公公婆婆不在的时候可以每天下午来陪宝宝。我妈已经换了一份轻松一些的工作,每周二、周四休息,都可以来陪宝宝。这样一安排,宝宝出去玩的时间还是可以保证的。有了我爸妈的监督,潘姐也有所顾忌,不可能为所欲为。
日子要就这么过下去也算是完美。可惜事与愿违,生活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来点意外。
我爸妈经常来后,确实及时制止了一些潘姐的小毛病。我妈还提醒我,婆婆的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潘姐背着你的时候,没有你想得那么好。教的育儿知识越来越少,对宝宝的耐心也变差了。
我也发现,潘姐的耐心差了不少。有时候宝宝抱着她的时候,她会冲着宝宝大喊:“快放开!你吃不吃饭啊!”连着几个星期,也没看潘姐教什么新的早教知识。
本以为我爸妈经常来,潘姐会感激有人来给她帮把手。可有一天她对我说:“爷爷奶奶有爷爷奶奶的要求,外公外婆有外公外婆的标准。每个人的要求还都不一样。”一听这话,我明白了——我爸妈是学医出身,对卫生等要求较为严格。之前婆婆没注意到的一些地方,我爸妈都注意到了。潘姐对我爸妈更不客气。他们说潘姐时,潘姐非常不愿意听,不仅一如既往地回嘴,语气更加不耐烦。可怜我妈只能在电话里跟我抱怨:“她不是个好人,总是恶狠狠的!”
我妈这时候开始有些同情我婆婆了,知道为啥我婆婆总说潘姐不好了。潘姐太有主意不听劝、说什么她都顶嘴,这些就不说了;更让我妈难以接受的是潘姐的得寸进尺。我妈只要来我家,就给潘姐买好吃的,黄骨鱼一买就是三条,可劲儿地给潘姐吃。潘姐一开始欢天喜地的,觉得我妈来给她改善了生活,这样几次以后不仅习以为常,还想要更多的花样,早餐要我妈给她买豆皮,中餐要我妈给她买什么什么菜。我妈感觉像多了一个祖宗一样。这还不说,我爸妈来得频繁,潘姐和婆婆都有了依赖性。婆婆那边是一走一个多星期不想回来,打电话催她开始说事情没办完,后来干脆直说,就你爸妈看着也挺好啊!潘姐更是不得了,有时候躲进厨房或者躲进厕所,半天不出来,就把宝宝留给我妈看。我妈喊她也不理,好像看宝宝是我妈的事,不是她的事。
我看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我爸妈都是辛苦上班的人,牺牲休息时间,放下自己家里的事,冒着大太阳跑到我们家来帮忙,结果呢,惯得潘姐有机会偷懒,越来越得寸进尺;惯得我公公婆婆天天在老家遛弯、跳广场舞,过舒服日子;我爸妈这边却是既受辛苦又受气。
我忍无可忍,直接电话我爸妈,让他们不用来这么勤了。一个星期来一次就行了。来得越勤,公婆和潘姐的依赖性越大,还不如少来些呢。然后转头电话我婆婆,告诉他们我爸妈最近加班来不了,催他们快回来。
公婆好商量,潘姐才是大问题。什么叫养虎成患,什么叫尾大不掉,现在我算是彻彻底底的明白了。公公婆婆一天到晚想回老家,明摆着不想带宝宝,潘姐要是不乐意真走了,那宝宝交给谁来管呢?!宝宝已过一岁,已经会认人,不再是谁照顾都可以的摇篮时代了。这时候换个新育婴师,宝宝不一定买账。盘算一通下来,发现我自己手中根本没有筹码,那和潘姐的博弈又怎么会有胜算?!
先前对潘姐的依赖,让我和婆婆获得了短暂的轻松。但这种依赖是畸形的、是危险的,就像毒品一样,会让我们不自觉得上瘾,然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当我们想持续这种依赖的时候,往往要付出比先前更多更惨重的代价。
现在想明白这些,可能为时已晚了......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完全刷新了我对潘姐的看法。老公告诉我,新买的红参本来是放在冰箱里的,突然一下少了很多,瓶子里就剩下一点了。婆婆对于家里的东西还是有数的,一发现少了这么多就知道不对劲。我从来不吃红参,根本不会去碰。老公经常出差,也可以排除。家里就这么几个人,一想下来就只剩下潘姐了。婆婆趁着潘姐和公公带宝宝下午玩的时候,偷偷翻了一下潘姐在柜子里的包。果然从里面翻出了大量的红参。婆婆赶紧把红参拿了出来放了回去,只给潘姐留下了一点。婆婆知道我信任潘姐,没直接把这事跟我说,而是告诉了老公,让老公把这话传给了我。
我和老公都没想到潘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们俩把前前后后的事情细想了一遍。老公说起早以前青姐就提醒过他,家里的参片吃得特别快,一瓶一下子就没了。老公当时没引起重视,只说是公公婆婆拿回老家了。我想起我的燕窝也吃的特别快,一大盒一下子也没了。可是当时忙得晕头转向的,没顾上细想。这一说起来,潘姐偷拿我们的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这次遇上了精明的婆婆,没让她得逞而已。
事情明白了,可接下来怎么办呢?!找潘姐把事情说开?不行,人要脸树要皮,窗户纸一捅破,潘姐就留不住了!把潘姐开了?更不行,现在宝宝离不开她,婆婆可没说愿意接手带宝宝!左也不行右也也不行,想来想去,那就只有一条路了——打碎牙齿和血吞,自己把事情咽到肚子里。婆婆没有声张这事,估计也是跟我们打的一样的主意,想留住潘姐。我和老公自我安慰——婆婆这么一来,潘姐也知道事情败露了,后面应该会有所收敛。雇佣的人羡慕主家的吃穿用度,想占点主人家的便宜,让自己吃好点用好点,这也是常有的事。只要潘姐好好带宝宝,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理论。
为了避免潘姐多想,为了表示我们留潘姐的决心,在潘姐念叨宝宝重了总抱着她腰疼的时候,我立马在京东上买了一个品牌腰凳给潘姐用。老公立马在小区附近的按摩店里给潘姐办了张卡,让她放松筋骨、缓解疼痛。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是不是纵容得太多,做得太过了。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我就会用一句“一切为了宝宝”来搪塞自己。潘姐呢,一切如常,没表现出什么异样来。
日子就这样别别扭扭地过到了八月。三伏天,公公以要在老家住院上药治疗皮肤病为由,长时间赖在老家。婆婆当然得陪着公公。婆婆提出要不就让潘姐和宝宝一起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宝宝可以换个环境,二来也有人监督潘姐。
鉴于之前潘姐的种种表现,我同意了婆婆的想法。正好我也需要处理一下家里的装修遗留问题。
宝宝回老家以后,我妈去看过一次。回来跟我学了不少笑话。到了老家,完全是婆婆的地盘了。婆婆再也不用顾忌我了,潘姐也没人撑腰了,两人的关系又变成了另一边完全压到的态势。
八月下旬时,宝宝刚在老家呆一个星期,潘姐的辞职短信又发来了。
“这次我恐怕真的带不了宝宝了。”潘姐这次是心意已决,消息中丝毫没有提到和婆婆的矛盾,完全是诉说了家里的困难。什么儿子要准备结婚了,老家要修房子,所以她非得回老家等等。话说到这份上,想留也留不住了。事不过三,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正式地给我发消息说要离开了,没有强留的必要了。
当然我还是把这球踢给了我婆婆,毕竟潘姐走了新阿姨来之前的空档期肯定得由她顶。我拨通了婆婆的电话,听她的意见。婆婆这回倒是爽快得很:“这还留什么!她心都不在这里了。她要走你就让她走,宝宝我先带着,阿姨后面再找。”
有了婆婆的话,我心里就有底了。这种畸形依赖的关系本来就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潘姐主动提出终结这一切也好。只是后面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我还真没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