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是课堂的沃土:杨佰智中学地理教学三十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假期 不妨让学生“晒作业”

信息时代,寒假如何给学生布置有特色、个性化的作业,改变作业方式,使他们的作业更有意义,更乐于接受呢?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围绕寒假生活特点,创新寒假作业形式,倡导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让学生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

由此,我想到了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晒客”。“晒”是英语单词“share”的音译,意为分享。晒心情、晒照片、晒作品……所谓“晒客”,就是热衷于用文字和照片将私物私事、个人想法等放在网上曝光的网友,就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近段时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或地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教师可以“晒课”,何不让学生“晒作业”。“晒”就是一种互动。对于晒客们来讲,“晒”说明愿意与他人分享,同时“晒”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并且通过和师生们的不限时空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互相切磋,从而达到升华自己的过程。笔者在地理教学时,发现让学生“晒作业”比“交作业”更让学生感兴趣,更易于让学生乐于接受。琢磨其中道理,是有理论依据支撑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作业,才是有效的地理作业;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分析,作业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显然“晒作业”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交作业”是一种被动所为。那么,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们的作业“晒”什么?怎么“晒”呢?

笔者认为,地理作业要基于“生活中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自主、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基于学生的兴趣等这几个原则“晒”。“晒点”提出以下,可供参考。

一、“晒”绘制的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052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是地理学科基础素养尤为重要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在学习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动手绘制地理图表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做到眼、手、脑并用,绘制图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地理知识再现、内化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正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然而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有特色、富有创造性的地理图表,并“晒”出来和师生一起分享,然后师生们再品“图”论“表”。可以绘制地理剖面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可手动绘图,也可电脑绘图;可自主选择绘图内容,也可参考老师给出的绘图题目。内容不限年级,形式不拘一格,尤其欢迎个性化的绘图。

二、“晒”观看的地理影片

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宝贵的地理课程资源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拓展地理视野中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直观生动形象的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大多喜欢看电影电视,引导学生观看具有地理特性的优秀影视作品,能带来心灵的震撼、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目前具有地理特性的影视作品主要有电影、电视剧、地理纪录片、旅游宣传片、综艺节目等,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去观看,老师也可给出建议清单。比如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的央视《地理·中国》栏目;对“全球气候变化”感兴趣的学生可观看电影《后天》;对“自然灾害”关注的可观看《唐山大地震》《超强台风》《大海啸》等电影;尤其建议学生观看有关家乡的地理影视作品,比如与我们固原有关的央视四套《远方的家·百川百山行》栏目组实地拍摄的《探访黄土高原水塔》《无限风光米缸山》和《走六盘花乡,看祁连丹霞》;央视科教频道拍摄的《水下魅影:震湖幻象》等等。观看优秀的地理影视作品既愉悦心智、又增长地理知识,学生一定喜看乐“晒”。相信很多学生既能“晒”出观看的影视作品名称,也能说出和所学地理教材对应的章节及其蕴涵地理原理、地理知识等,还能写出观后感。

三、“晒”拍摄的地理影片

要当一个“晒客”,最好先当个“拍客”。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各类相机、手机或DV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摄的图像或视频,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后,上传网络并分享、传播影像的人群就是“拍客”。拍客并不是摄影技术高的人群的称呼,做拍客是一种眼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这样一种态度比技术更难能可贵。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学生,一个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学生拍客。在学习之余,在生活中,在旅行中,用镜头记录下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无处不在的镜头,拍摄身边的地理,拍摄生活中的地理,然后将拍到的影片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就是被称作“拍客”和“晒客”的人。一幅好的地理摄影作品,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大自然和人文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为不同国度、民族和文化程度的广大民众所喜爱。地理影片主要通过视频和照片的画面,较直观形象地揭示地理景观、自然风貌以及人文景观的空间分布信息,它们以美学的内涵,记录了大自然的景观和风土人情,拍摄的学生可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美的感受,而且能给其他分享学生以熏陶和启示。

四、“晒”撰写的地理随笔

地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记录并“晒”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就是学生很好的作业方式。比如:家住农村的学生可记录某项农事活动,并向有经验的父老乡亲请教该种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时间以及期间管理过程,了解土壤改良、抗涝抗旱等多方面的知识;部分同学可能会离开家乡去外地探亲,记录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票价、经过的站点,穿越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区,并用手机或相机记录沿线的地理景观的差异,如房顶坡度的变化、植被类型的变化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出外旅游,记录所参观的名胜古迹,分析它产生的自然或人文原因,风景区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为其出谋划策。

五、“晒”制作的地理模型

地理模型指使用实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立体直观地展现代表客观地理事物或其特性的模型,任何一个地理模型,都表征着对一个地理实体的本质描述。运用地理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把无法窥视全貌的地区全盘托出,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重现,把地理事象将来的发展预演。地理模型制作是新课程提出的活动要求,对此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动手做”,以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利用一个小玩具球制作地球仪,用泡沫制作等高线模型,制作黄赤交角模型,制作民居建筑模型,制作水土流失的模型等,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学生开展这样的课外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晒”出的模型,要及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在班内展示较好的作品并保存,这样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

六、“晒”新学的信息技术

在“数字地球”时代,信息技术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好多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要比我们这些有多年教龄的老师“技高一筹”,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意识更强,他们中有一些同学可能随时会学到新的现代信息技术,让他们“晒”出所学到的新的信息技术及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动画、视频、课件等,一定会收获更多“粉丝”,一定会得到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以上“晒点”只是对学生的建议,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地理作业,并有一定可行性,学生都可以作为“晒点”,用于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可把作业“晒”到手机微信里,“晒”到博客里,“晒”到班级QQ群等等。对于学生“晒作”,作为老师要尽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下的评价机制,不仅要注意到本次作业的上佳表现,更要关注“晒作”的继续“发酵”和未来“增值”。试想当他们的“晒作”,被大家纷纷点赞,他们会更有信心“晒”出更多佳作;若被评论,他们的地理素养也一定会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如果条件允许,再能结集成册,将是教学上难得的地理课程资源,也是他们中学时代地理学科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