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76/37204576/b_37204576.jpg)
(二)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已观测到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有: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尤其是冬温增加显著,各界限温度和无霜期总体呈增加趋势(图9);水分资源变化存在地区差异,降水量、土壤湿度变化均呈北减南增趋势,最大可能蒸散微弱减少,农作物生长发育存在全生育期或季节性水分亏缺,水分资源变化趋势导致北旱南涝更加突出;光照资源减少显著。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61C5E/19720709208525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0.jpg?sign=1738797951-MdOkBaC9syo1GV0FaGM5F4CXLIvrgH0g-0-97d26b9866b2ce67346b7c7ce884f39d)
图9 淮河流域稳定通过10℃积温趋势显著性分布图(1961—2007年)
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冬季冻害减轻,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复种指数提高,水稻、玉米中晚熟品种面积增加,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设施农业和经济果蔬发展;但是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趋重发生,作物发育期缩短,粮食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异率大,稳产性降低,作物品质受影响较大。
2.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1950—2007年,淮河干流蚌埠站径流量有下降趋势(图10);同时,出现极端流量的频率有所增加,汛期发生洪涝以及枯水期发生干旱的频率可能加大,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如2003年淮河大水等。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61C5E/19720709208525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1.jpg?sign=1738797951-WWVIZnrOtfHdxMQoXWBpJlAuBg8pESZ2-0-571024f3efe10ee78bd84a7f80b03bda)
图10 淮河干流蚌埠站年径流量
气候变暖背景下,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重新分配和水资源总量的改变。淮河流域中西部地区及部分东部地区为洪水灾害危险性等级高值区,干旱和洪涝引发水资源安全问题。自1980年以来,淮河干流及涡河、沙颍河、洪汝河等主要支流,沂沭河等骨干河道均出现多次断流,洪泽湖和南四湖经常运行在死水位以下,并且由于水污染十分严重,流域生态危机越来越突出。气候变暖及“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淮河是我国水资源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3.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淮河流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物种组成;热带雨林将可能侵入到目前的亚热带或温带地区,温带森林面积将减少;森林生产力增加;春季物候提前,果实期提前,落叶期推迟,绿叶期延长。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频发将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导致湿地水资源紧缺,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水体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此外,气候变化影响淮河流域湿地水文情势,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由CO2的“汇”变成“源”。
4.气候变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的能源、人体健康等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冬季采暖能耗下降,但夏季制冷能耗增加程度更大,因此综合来看,气候变化加剧了能源需求的紧张局面(图11)。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61C5E/19720709208525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2.jpg?sign=1738797951-V4nJfU8kHWv2kpwpVfLtrKfRqc9HObkN-0-c4c0b051a49def57adce1a2ce5c853a1)
图11 1961—2009年淮河流域年采暖度日和制冷度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