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概念 体系 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互联网支付概论

1. 互联网支付定义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

互联网支付一般可分为银行主导的网银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第三方支付。目前国内主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百度钱包等,由于它们业务模式灵活、创新速度快,所以是互联网金融各个领域的主流支付方式。

2. 互联网支付的演变——从通道到账户

互联网支付主要分为属于网银支付的网关支付以及属于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虚拟账户支付。

(1)网关支付

网关支付是互联网支付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用户在网上购物,选择“网银支付”,网站便将页面导向银行支付网关(如图2-2所示)。

022-02

图2-2 网关支付页面

一开始,整个支付的流程完全由银行操控,因此用户需要事先开通网银功能,而商家也需要跟每一家银行联系开通网关(如图2-3(a)所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户在线下刷银联银行卡的时候,不用担心开户行不同的问题,因为有银联作为中介机构进行对接。一些早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政府对于第三方支付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一般将支付业务中非银联的非金融机构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看到这一点,模仿银联的思路建立起“通用网关”(如图2-3(b)所示)。由于“通用网关”中依然是银行主导(从对客户群本身及其交易信息的掌握方面而言),所以本质上仍是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的网银支付。

023-02

图2-3 两种网关支付对比

中国最早的此类机构有1998年成立的“首信支付”(现称“首信易支付”),是中国首家实现跨银行、跨地域在线交易的网络支付服务平台(2001年银联也成立其自己的网络支付服务平台“网付通”)。

“通用网关”的支付依然要走网银的流程,对用户而言,网购的体验还是很差。

(2)快捷支付

为了简化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及用户签订三方协议,在支付时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代替网银验证客户身份,并发送扣款指令给绑定银行账户(如图2-4所示)。这就叫作“快捷支付”,无需开通网银,操作上也只需输入密码或者手机验证,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小额支付的便利性(如图2-5所示,请注意图中“商户名称”标明是通过“首信易支付”进行交易)。

024-01

图2-4 快捷支付流程

024-02

图2-5 快捷支付页面

快捷支付和网关支付的共同点在于资金均直接由银行转给商家,不同点在于快捷支付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替代了网银,承担了对接用户和密保的职能。因此,快捷支付是第三方支付业务

(3)虚拟账户支付

上述两种形式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仅起到了一个“通道”作用,网络支付产生的手续费绝大部分都归银行(还有银联,具体后面会讲解)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赚到了剩余那一小部分。而且,万一用户交了钱,商家不发货怎么办?这个问题直到支付宝的出现才被解决。

淘宝网于2003年推出支付宝服务,消费者网购时先把钱交给支付宝保管,支付宝在消费者收到货物后才把钱打给商家。

支付宝的具体资金流转流程如图2-6所示。消费者只有A银行卡,商家只有B银行卡,支付宝在A、B银行均有备付金账户,消费者把钱存入支付宝在A银行的备付金账户,消费者收到商品后支付宝把自己在B银行备付金账户里面的钱转入商家的B银行卡。A、B两个银行间没有跨行转账发生。由于消费者付款和商家收到款之间有个时间差,资金在支付宝的账户上有个“沉淀”的过程,这意味着支付宝不只是有流量的“通道”,而是有存量的“虚拟账户”

025-01

图2-6 支付宝运作流程

可见在上述流程中,银行已经不直接掌握用户和商家的资金活动了。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并收取手续费绝大部分的“虚拟账户”模式才是第三方支付最有价值的模式,这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互联网金融支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