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年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6年2月7日清晨。北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里,气氛异常。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上午就要播出,可是录音制作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稿子还没念到一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头牌”播音员齐越就已经哽咽难言,泣不成声。
如今,当我们重温齐越的这段广播录音时,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受到他当时内心难以抑制的悲恸情绪,他是带着浓厚的感情读每一句话的,令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兰考人民的好书记
1962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兰考。当时,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面对严重困难,焦裕禄却斗志昂扬。在给上级领导的信中,焦裕禄这样写道:“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在泡桐树前留影。(新华社资料照片)

图为焦裕禄住室的一角(1966年2月22日资料照片)。焦裕禄生前用的被褥上有很多补丁。(新华社发)
为了防治为害兰考的涝、沙、碱“三害”,他亲自带队逐个大队调查走访。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当时,焦裕禄的肝病已经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在家里等着听汇报就行了。他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当时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他就亲自用舌头辨别土壤的含碱量。就这样,焦裕禄最终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总结出了一套治理“三害”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焦裕禄的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有一年冬天,大雪下了一夜,一大早,焦裕禄就把县委几个主要领导找来,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当天,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在社员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为了尽快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废寝忘食,鞠躬尽瘁。由于过度劳累,本来就身患肝病的他,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仍一心扑在工作上。有时疼得实在忍不住了就找个硬东西一头顶住肝部,一头顶在椅子上,时间长了,他坐的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后来,焦裕禄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疼得连笔也拿不动了。经医院检查,他的病已经是肝癌晚期,再好的医生也无力回天了。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病逝了。在追悼会上,一位农民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兰考人民的心里话:“俺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
去世两年后,焦裕禄的事迹传遍全国
1965年秋,根据新华社副社长穆青的指示,新华社河南分社安排记者周原到豫东灾区物色采访线索,寻找宣传报道典型。
周原在兰考县听说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他被深深地打动了。回到郑州后,周原马上把了解到的情况向穆青作了汇报。穆青感到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典型,应该继续深入挖掘。12月17日上午,穆青、周原一行人来到了兰考。
穆青等人在兰考座谈考察了三天三夜,天天以泪洗面。他们听到的全是焦裕禄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
虽然报纸之前对焦裕禄的事迹做过报道,但穆青感觉分量远远不够,他决定要重新组织报道。穆青安排周原负责写报道初稿。经过一天一夜奋笔疾书,一万多字的初稿,周原挥泪一气呵成。

左图为焦裕禄资料照片;右图为焦裕禄家人合影。日夜操劳的焦裕禄,至死未与家人照过一张合影。(新华社发)
穆青带着初稿回到北京,首先向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汇报,得到了吴冷西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后来报道几经修改,终于定稿。最终,经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批准同意,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很快,焦裕禄的事迹传遍全国,全国人民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焦裕禄临终前曾痛惜地对兰考县县长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游客从焦桐下走过(2017年8月9日摄)。斯人已逝,泡桐长绿。当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麻秆,如今已是华盖如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棵树始终矗立在那里,带给人们一片绿荫,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亲切地称它“焦桐”。(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如今,焦裕禄已经去世55年了。55年来,兰考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漫天黄沙,寸草不生,贫穷落后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泡桐树林,一排排整齐明亮的砖瓦房,以及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今天兰考县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可以自豪地站在焦裕禄的坟前,骄傲地对他们的好书记说,今天的兰考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但治好了沙丘,而且还正式摘下“贫困帽”,即将踏上全面小康的幸福道路。
焦裕禄的精神鼓舞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深夜挥笔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等铿锵词句,真切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赞颂和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感人情怀。
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今天,提到兰考,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焦裕禄,他已经成为兰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焦裕禄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载《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