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执念如何消除
恒缘一直在思考,自己要如何消除执念。
什么是执念?
哲学上这样定义它,一个人过分专注于某事某物,长时间沦陷于某种情绪,这一情结就会成为有形,将之束缚住。现也用作表示对某种追求的长期坚持,不轻易言弃,是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人的执念有哪些?
从佛家术语来说,是贪、嗔、痴三毒。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而从普通人的人生来讲,爱、恨、情、仇都会形成执念。
爱,对恋人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某一事物的爱,对家国的爱等等。
对恋人的爱,根源是恋人对自己的爱和付出,人们享受、贪慕恋人对自己的关心、体贴、照顾,享受恋人给自己物质、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
想要得到这些,往往需要先付出对恋人的爱,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先贤,又根据男女分工的不同,给这些爱,设置条条框框。
对恋人的爱,最大的执念是“爱而不得”,单相思是,有缘无份是,因爱生恨也是,而这些,贪、嗔、痴全占了。
因为他人的一点温柔、美丽等起了爱慕之心,贪求获得对方更多关注和付出,这是贪爱。当长时间陷在这种想法、这种情绪中时,执念就生了,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做其他任何事都不带劲。
而当对方的回应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没有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这是嗔爱。这时的执念就严重了,从无形的执念变成了有形的执念,影响着自己的方方面面。
当一直没有称心如意,当付出一直没有回报,而又太“爱”对方,舍不得放手,又套用爱情的条条框框,奢望对方回头时,这是痴爱。已经不明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了。这一步,偏爱成偏执,容易做出许许多多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事。这种执念,要命。
这一世,恒缘还没有遇到爱情,没有执念可生,但上一世的记忆还在,其中生成了多少执念,恒缘还没有理清。但随着世界的不同,两界相隔,前世的执念慢慢都在淡化,自然而然契合佛门寂灭之道。
若是淡化到最后,还是有消不去的身影存留,那就是一种强大的执念了,需要恒缘以后留意。
对父母的爱,叫孝,是感恩,是回馈,是对时间美好的延续和传承。
孝,没有那么复杂,简单易分,这也是看人识人最直接最不容易出错的地方。爱情多种多样,谁也不能轻易地准确分辨谁是谁非,很难作为评判一个人的参考,而孝,可以。
什么情况下,对父母的爱,会形成执念呢?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虎毒不食子,养不教父之过,这些俗语都会是执念形成的原因。
对子女的爱,是刻在基因上的传承,是与生俱来一种强烈情感,这是一种责任。如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执念也就生了。
对某一事物的爱,有对工作事业的热爱,有对自然万物的痴迷,有对事物其内在永恒道理的追求。当全心沉迷而忽视外界的时候,也就是执念生成的时候。
恨,是一种负面情绪上的宣泄,是对不公、侮辱、谎言、嫉妒等情绪的升华。
情,是亲情、友情上的羁绊,是人文社会道德上对人的束缚,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小爱”。情小,是淡雅;情大,成爱。
仇,是“恨”的升级,是不死不休的强烈情绪,是一种放不下只能斩断的执念。
贫民百姓的一生简单,夫妻的爱、父母子女的爱、邻里间的情分、同村人的鸡毛蒜皮小摩擦、对他人的一点攀比羡慕嫉妒等。经商者,再多一点生意纠纷、多一点提心吊胆、多一点奢侈享受,多一点社会责任。为官者,再多一点贪心,多一点权钱、权色交易的考验,多一点为国为民的忧愁。
大多数人的一生,遇不到生死仇怨,形不成执念。父母老去、子女长大,就算有点执念也慢慢自动淡化,唯有夫妻之爱容易形成执念。
三观不合、沟通不易、自私狭隘、冤枉误会、贪得无厌等等,恨容易就形成执念,伴随一生。这种执念,可大可小,也是佛门研究最多的问题,最容易破去的强大执念。
各朝各代多少高僧,堪破情缘、了断红尘、破除执念,终是在求佛之路走得更远。
对于情爱,佛门高僧做到自己念头通达,不再牵挂,执念才慢慢淡化。而道家修行重“法侣财地”,不禁伴侣,有缘者,二人共修大道。一个回避,一个融入。
对于仇恨,佛门劝人放下恩怨,劝人尽力补偿,以前世今生缘法开解,让人放下屠刀,淡化矛盾。而道家遇到仇恨,多是替天行道,斩去烦恼,使自己念头通达。一个淡化,一个斩断。
恒缘如今的执念,不是个人恩怨情仇,而是国家民族的情怀。这是一种强大的执念,可以从中获得强大的力量,但也容易粉身碎骨。
若是不管不顾,见侵略者就杀,那么执念倒是容易消退了,但业力缠身,终是要印证地藏菩萨本愿经理的话“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为何?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若是为生存而战,那本是天道轮回,是天道收回业力的手段,若人为阻止,恐怕得不到功德,反而是业力缠身。故,正常的两军交战,恒缘不能参与。
只有突破底线,将恶行放大,破环人间秩序的行为,才会受到天道的排斥,那才可以合理地“以杀止杀”,才是佛门允许的方式。凡是以杀人为乐、奸淫掳掠、破坏百姓生存希望的人,恒缘即可化身明王,大胆惩处。
只有有底线、准确地去斩,才能真正斩断自身执念,还不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侵略者中也有少部分理智的人,他们克制自己以及周边的人,不去以战争为名肆意剥夺他人生命,但他们影响力有限,改变不了大的局势,但他们在局部范围阻止了恶行。这种人身上无血煞之气,甚至可能有功德。这种人,恒缘就不能惩处了。还好恒缘开了天眼通,可以辨别出来。
再次明了自身未来目标,以及斩断执念的对象,恒缘担忧的心慢慢落下,未来坚定走下去即可。
随着入定的深入,恒缘解决了当前最大的困惑,而下一个困惑就慢慢浮现出来。
还是情之一字,亲情和爱情,永远困扰着人们。恒缘这一世,没有亲情和爱情的羁绊,以为经过二十多年淡化,加上佛法熏陶,会完全消灭情字执念。但随着入定的深入,总是有几道前世的身影出现在脑海里,虽然很淡薄,但就是挥之不去。
恒缘也不想完全挥去那些身影,但佛门弟子却又想通过斩去执念来证明自己佛法的强大。
所以恒缘开始留意以前的高僧们是如何为情所困,又是如何了断尘缘。
恒缘记忆力强大,慢慢总是能记起许多前世了解到的故事。
其中有四位高僧的经历感悟,很是让恒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