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7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宝鸡峡引渭工程

陕西渭河以北,横亘着与关中平原高差达150米的渭北高原,由于原高水深,缺水成为制约这一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1958年,宝鸡峡引渭工程被列为解决渭北高原干旱缺水问题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年年末,国家动员了8万农民投入到引渭工程建设中。但在完成了渠首大坝等工程后,由于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工程不得不暂停。1969年,宝鸡峡引渭工程全面复工,13万民工在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后,建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工程总干渠长170公里,支渠44条,水库4座。宝鸡峡引渭工程的建成,使宝鸡、咸阳、西安地区13个县(区)170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对于改善关中西部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副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4月,宝鸡峡引渭工程灌区与渭惠渠灌区合并,形成灌溉面积达300万亩的大型灌区。1988年,宝鸡峡灌区列入关中三大灌区更新改造和方田建设五年规划(1989—1993),至1994年全部完成了11项工程建设和94.34万亩方田建设任务。1995年8月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如今的宝鸡峡引渭工程,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8年,建设中的西安邮政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