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陕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近代革命中的陕西与宋庆龄

陕西省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和黄河中游,位于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气候温和,膏壤千里,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据2016年年底统计数字显示,全省总人口为3792.87万人。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曾经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上,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标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每年清明节,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散居于海外的炎黄子孙都来此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其影响深远且巨大。兴起于陕西宝鸡周原、建立中国奴隶制社会、定都于丰镐(今鄠邑区、长安区的沣河两岸)的西周王朝,其制定的“礼”“乐”制度,被以后的孔孟等儒学家弘扬和发展,成为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华民族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基石,影响中国几千年,以至于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大秦帝国,定都于咸阳,其创立的中华民族统一的格局和思想,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以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伟大贡献,启动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至今咸阳被称为“秦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陕西临潼兵马俑,以及秦始皇陵,其雄风仍历历在目,并震撼后世,享誉世界。汉唐的强盛及影响中国历史重大发展的历史人物都曾在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纵横驰骋,关中大地的汉唐君臣陵墓足以证明其伟伟霸势。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陕西关中失去国都京畿地位,但陕西在中国历史上仍存霸气。明末的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兴起于陕北,决战于关中及中国北方,摧垮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其阶级局限以及在北京的历史性失败,又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新趋势。清兵入关,清朝统治中国几百年,一直影响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陕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乡土关中》中说:“踏上这片厚土,便让人顿生敬畏之心,在中华大地上,可能没有任何一片土地能像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能有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如此深邃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当时人类活动的半径,再也找不到一块比关中平原更优越的兴盛之地,渭水横贯,土地肥美,成为十三个王朝建都的首选,周秦创制,汉唐拓疆,奠定了中华大地的规模与根基,使华夏民族由此生生不息。”陈忠实:《乡土关中》,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

近代以来,陕西又成为中国社会的耀目之地。陕西革命党人辛亥率先举义;冯玉祥、于右任五原誓师,解围西安城,出兵潼关,策应北伐;杨虎城、李虎臣固守西安;陕西青年奔赴黄埔军校,响应革命;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扭转中国整个抗日战争乾坤;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陕北以后,陕西又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地和中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邓小平、刘志丹、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领袖和民族精英齐聚延安。自此,延安红旗飘扬,宝塔红灯高照,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被誉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积蓄革命力量,把井冈山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延安加以延续、丰富和创新,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团结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和爱国的革命进步力量,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陕西的历史令人深思、令人赞叹、更令人回味。

陕西省历史文化景区图

我们举目于陕西近代历史,发现近现代中国革命中许多历史人物,都与陕西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给陕西历史增加了新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宋庆龄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宋庆龄(1893—1981年),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在她一生的革命生涯中,虽然没有来过陕西,但她以自己的地位、对孙中山事业的追随及个人影响力,与陕西的近现代历史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始于辛亥革命。

宋庆龄与陕西发生联系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她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陕西又是辛亥革命的率先响应地之一。辛亥革命后,许多陕西革命人士南下广州,参与革命,受到革命熏陶,然后又回到陕西开展革命活动。二是与宋庆龄有密切交往和积极合作,并一直承继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未竟之业的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宋庆龄开始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并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许多问题上有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