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与大国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基于形势任务判断得出的结论。形势决定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准确研判国际形势,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再次鲜明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成就。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的国家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共产党人在探索和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的重大任务。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肩负着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的任务。1975年,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二大提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但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我们把到20世纪末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了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明确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决定这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做到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包含着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来看,富强意味着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要通过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来实现,国家强盛体现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富强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民主既是一种方法、能力,也是一种国家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也是完善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文明,意味着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尤其是政治文明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和谐,是不断化解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历史进程,也是国家治理的过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美丽,是生态治理的过程和结果,追求美丽,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依靠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二〇年经济工作时浓墨重彩关注“改革开放”,再次释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纵观国际国内大势,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健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滞后,机构职能空白、交叉、弱化、重叠等问题,根据全面建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专题,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要求,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进一步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这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有的改革举措尚未完成,有的还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就是方向。方向正确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前提。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最终方向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目标就是动力。有目标,就有差距;有差距,就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会给全面深化改革造成压力、提供动力。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校正器。目标是校正器。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复杂,不会一帆风顺。不断调整改革的着力点和过程,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的条件和常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会使改革主体不断校正自己的改革行为,既促进自己的改革,也实现与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实现改革的全面深化。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也必将因改革开放而取得更大成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当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实干家、贡献者,不断开拓改革开放新局面,不断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不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增益造福!

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经过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首先,国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制度,并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实际,进行改革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体制和运行机制。如经过探索和改革,我们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律元素。

其次,国家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经受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非典”疫情等各种考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再次,国家治理经验不断丰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和国家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改进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有效治党治国治军,积累了丰富的治理国家经验。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曾经把党的执政经验归纳为六条,即: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经验实际上也是我们治理国家的主要经验。

最后,国家治理成效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因此,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面对中国崛起,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中美贸易摩擦时紧时缓,南海局势复杂多变,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争取有利的改革发展国际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国内任务更为艰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是国家治理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些制度缺失,如农村土地流转还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制度不完善;制度的配套措施不够,如制度的执行者职责不清、角色定位不准,致使一些制度形同虚设,难以落实;等等。需要对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历史性变革。

四是国家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缺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职能空白、交叉、重叠,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部门软弱涣散,工作责任制落实不严,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拖拉,工作不扎实、效率不高;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突出,敢闯敢试敢担当勇气不够,治理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突出,贪污腐败;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发挥作用不够,治理能力较弱;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公民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上述问题相互交织,密切联系,十分复杂。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