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川扬合流

多数人对川菜的第一感觉是麻和辣。市面上那么多三流川菜馆,千篇一律的水煮鱼和馋嘴蛙当道,又油又麻又辣,还拼命下味精呢,实在大倒胃口。

满城皆如此,令人产生怀疑,一向在中国菜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川菜,如此不堪?但是小时候的记忆告诉我,麻辣只是川菜的一面罢了,大家留下“川菜麻辣”的坏印象,完全是后来劣厨当道,才变了味。

距离现在新派川菜横行有三十多年了吧。也许有人会问,你们上海人,那么早就接受川菜?这件事有点故事可讲。回到上世纪30年代,历史的原因,川菜沿长江而下,传入上海,最早是由董竹君的“锦江饭店”开始。当年本是淮扬菜当道,但是川菜一来,风头盖过,像“梅龙镇”“绿扬邨”这些淮扬馆子脑筋动得快,即刻引进川菜师傅,结果收到奇效,演变成独一无二的川扬帮。

川菜师傅们当然是成都人和重庆人,他们的徒弟,则以上海人为主,川扬菜本来川是川,扬是扬,经过数年并存,DNA相互影响,产生化学反应,所谓“川扬合流”,上海的饮食文化中,这一类的融合特别多,移民城市的包容性,由此可见。

四川方面,并不视上海人的发明创造为另类,相反,因为变得有基础、有格调,反而作为一脉分支“下江菜”,承认至今,按照现代的说法,我叫它“海派川菜”。

麻辣炝虎尾,是海派川菜代表作之一。炝虎尾本为淮扬名菜,老师傅们改用川菜手法炮制,别具一格。这种变化,基于川扬对黄鳝有相同的认识和理解之上,绝非随随便便的Fusion。

再比如川菜中的干烧,成都派用泡椒、笋丁、香菇丁和醪糟汁,我们用葱姜蒜和本地酒酿,听起来完全不同,但烹饪的原理万变不离其宗,根源上守住了,再怎么发散,也是川菜的灵魂。

“川扬合流”的基础是在川菜名厨沈子芳老先生手里奠定的,他的得意门生徐正才师傅还在,我那天提了出来,引起老师傅连连感慨。

“原来用‘川扬帮’‘由扬入川’比较多,但是你讲的‘川扬合流’形容得更贴切。”徐师傅说。他主理“梅龙镇”的年代,恰巧是我三天两头往那里跑的阶段。

这四个字并非由我发明,是看老早的饮食文章留下深刻印象,“合流”代表饮食文化的成功融合,而且令人联想起连接川扬两头的长江,非其他词语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