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实施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步骤。以合理的模型与方法作为指导是提高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基础。模型刻画了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的指导模式,而方法则描述了具体实施规划时的步骤。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信息系统规划模型有诺兰的阶段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
1.4.1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信息系统的各种特性与系统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起来,从而成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工作的框架。根据这个模型,只要一个信息系统存在某些特性,便能知它处在哪一阶段,而这一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在能够转入下一阶段之前,必须首先经过系统生长的前几个阶段。因此,如果能够诊断出一个企业目前所处的成长阶段,就能够对它的规划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和制定针对性的规划方案。
诺兰(R.L.Nolan)在1973年首次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确定了信息系统生长的4个不同阶段,到1980年,诺兰又把该模型扩展成6个阶段,如图1.1所示。
图1.1 诺兰的6阶段模型
这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历程,其中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显示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前后之间的“转折区间”是在整合期中,由于办公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终端用户计算环境的进展而导致了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又称为“技术性断点”。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及用户的状况4个方面。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①初装阶段。从企业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开始,一般是在财务部门和统计部门应用。该阶段的特点是组织中只有少数人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是分散控制的,没有统一的规划。
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济效益。用户对信息系统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②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使用面迅速扩大,计算机的启用从企业少数部门扩展到各个部门,以至在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费用方面都产生了危机。在此阶段,计算机处理能力得到飞速发展,但在组织内部又出现大量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及数据无法共享等许多问题。
③控制阶段。组织开始制定管理方法,控制对计算机的随意使用,使得计算机的使用正规化、制度化,推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但这种控制可能影响一些潜在效益的实现。而且针对已开发的应用系统的不协调和数据冗余等问题,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划。
④集成阶段。经过控制阶段的全面分析,引入数据库技术;在建立数据通信网技术的条件下,数据处理系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库和能够充分利用及管理组织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
⑤数据管理阶段。诺兰认为,在集成阶段之后才会正式进入数据管理,这时,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⑥成熟阶段。信息系统的成熟表现在它与组织的目标完全一致,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次的需求,能够适应任何管理和技术的新变化,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诺兰的阶段模型既可以用于诊断当前所处在哪个成长阶段、向什么方向前进、怎样管理对开发最有效,也可以用于对各种变动的安排,进而以一种可行方式转至下一生长阶段。虽然系统成长现象是连续的,但各阶段则是离散的。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根据各阶段之间的转换和随之而来的各种特性的逐渐出现,运用诺兰的阶段模型辅助规划的制定,将它作为信息系统规划指南是十分有益的。
根据诺兰阶段性理论模型描述,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刚刚处于控制期,是一个上马各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抉择期和转折点,要想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实施企业信息资源的总体数据规划。
1.4.2 西诺特模型
1988年西诺特(W.R.Synnott)参照“诺兰阶段理论”并考虑信息的作用随时代变迁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新模型,他用4个阶段的推移来描述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它从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的“数据”阶段开始,逐步过渡到用计算机加工数据并将其存储至数据库的“信息”阶段;接着,经过诺兰所说的“技术性断点”,到达把信息当作经营资源的“信息资源”阶段;最后到达将信息作为带来组织竞争优势的武器,即“信息武器”阶段。
“西诺特模型”不仅强调了信息处理程度的差别在组织经营与管理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且还突出了信息资源管理者本身在组织信息管理模式选择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西诺特模型”强调,随着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武器作用的变化,作为信息资源管理者的高级信息主管或称为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的重要性应当受到重视。当前,发达国家都接受了西诺特对诺兰模型的改善,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综观国内企业,已有海尔、春兰、长虹、TCL等先进企业引入CIO机制的典型案例。
1.4.3 米切模型
“诺兰模型”和“西诺特模型”均把系统整合(集成)和数据管理分割为前后两个阶段,似乎可以先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后再搞数据管理,但后来的大量实践表明这是行不通的。美国的信息化专家米切(M.A.Mische)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此做了进一步修正,指出信息系统整合与数据管理密不可分,系统整合期的重要特征就是搞好数据组织,或者说信息系统整合的实质就是数据整合或集成。此前的研究仅仅集中于数据处理组织机构的管理和行为的侧面,而没有更多地研究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集成,忽视了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的发展要素而与经营管理相融合的策略。
米切将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即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增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更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其特征不只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长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理念、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和及时性都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米切的阶段论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具有“四阶段、五特征”的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的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 米切的4阶段连续发展模型
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5个方面,包括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融入企业文化;全员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其实,每个阶段的具体属性还有很多,概括起来有100多个不同属性。这些特征和属性可用来帮助企业定位自身在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中所处的位置。
“米切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机构把握自身当前的发展水平,了解自己的IT综合应用在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是企业研究信息体系结构或制定变革途径的认识基础,也是企业建设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目标的前提。
调查表明,目前许多企业运行的MIS系统,由于在开发时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构思与详细规划,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而且在考虑系统整合或集成时,一般都偏重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这看起来似乎是花大钱而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实际上却根本达不到企业信息系统整合集成的目的。
参照“米切模型”,企业可以发现在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方面的差距,找到改进的方向,做到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例如,对于家电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起步阶段可先上简单存供销系统;增长阶段开始建立MIS系统,数据处理应用面扩大了,但数据的管理仍未有效加强。成熟阶段实现内部计算机应用高度集成化,同时,自动化地与外域进行信息交换,即与客户、物流商等业务伙伴,海关、质检等政府部门,以及代理、银行、保险等中介及服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自动交换,达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的开放性集成,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业务流程的高效、低耗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