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困境:城市治理的挑战与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邻避研究中的空间探讨

本书对164篇文献进行研究主题和内容分类发现,[1]共有14篇文献聚焦于邻避设施及其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约占总数的8%。本书从中提取邻避设施相关概念的有效文本,通过热词词频、权重分析和关键词语义网络的构建,挖掘当前研究在解读邻避设施方面形成的共同认识。

一、相关研究热词词频与权重分析

我们经搜集比较发现,从空间规划层面对邻避问题展开分析的现有文献较少。本部分在对相关概念文本进行筛选清理之后,利用“谷尼舆情图悦picdata.cn热词分析工具”,以词频与权重表、词云图的形式呈现该视角下的研究热点。我们发现,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邻避研究多关注于设施对居民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尤其是涉及环境、健康、财产、生命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也较为关注邻避设施本身的“选址”“建设”“规划”等要素。

经数据清洗和筛选,本部分共抓取热词记录109条,其中最高热词词频为21次。表2-1以热词词频大小作为排序标准,罗列出词频为2次及以上的热词及热词权重,共获得28条有效记录。由表2-1可知,“设施”“居民”“外部性”“城市”“公众”和“环境”等热词词频最高,热词权重分别为:1、0.9529、0.9120、0.8323、0.8362和0.8211,不同热词之间的词频与权重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期刊中关于邻避的热词词频与权重整体结果(表1-5),“健康”“选址”“建设”“财产”等热词在这里较为靠前,更好地体现出该视角下的研究倾向。

表2-1 邻避设施空间配置研究的热词词频与权重表

续表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利用“谷尼舆情图悦picdata.cn热词分析工具”,遵循Score指标的计算结果,生成该视角下邻避相关研究的热词权重词云图(图21)。图中各热词字号越大,说明该热词权重越大,不同热词的颜色、位置仅用作区分,以保证词云图视觉效果。由图可知,“设施”“居民”“外部性”等热词权重最高,其结果与表2-1词频权重表计算结果保持一致;而“健康”“选址”“效益”等热词权重较高,体现出该视角下的研究特点。

图2-1 邻避设施空间配置研究的热词权重词云图

二、相关研究语义网络分析

对该视角下邻避相关概念的有效文本进行提取后,利用ROSTNAT软件和Ucinet软件进行基于共现的语义网络构建,可以进一步发现当前研究在解读邻避设施时的主要观点。我们在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后,利用ROSTNAT软件,经过“提取高频词—过滤无意义词—提取行特征—构建网络”等步骤,形成基于共现的关键词语义网络,并对该语义网络进行多维标度分析、K-核凝聚子群分析和点度中心度分析,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 邻避设施空间配置研究的关键词语义网络

注:表示1-核,表示2-核,表示3-核,表示4-核,表示5-核,表示6-核,表示7-核。节点越大,其点度中心度越高。

从图2-2可以看出,该语义网络中,7-核凝聚子群和5-核凝聚子群的节点较多,7-核凝聚子群中“公众”“设施”“环境”“健康”等节点、6-核凝聚子群中“垃圾”“处理”节点以及5-核凝聚子群中的“外部”“城市”“反对”等节点的点度中心度较高。由此可见,对于邻避设施的认识强调设施在环境、健康等方面给公众带来的外部影响,而在这些邻避设施中,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被较多提及。

经由上述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研究普遍将邻避设施视为一种公共设施,该设施对居住在其附近的公众带来环境、健康方面的负外部性影响,其建设实质上是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这一空间配置包含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空间配置的价值导向,即邻避设施建设的空间正义问题;二是空间配置的选择过程,即邻避设施的空间规划。

[1] 本书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邻避设施的空间规划、邻避风险的感知与扩散、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政府决策立场与政策过程、邻避冲突的生成及应对五个视角,对164篇文献进行归类。在归类中,本书对无法识别研究视角的文献予以排除,包含多个研究视角的文献则列入各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