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奇遇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6/31231036/b_31231036.jpg)
第24章 营销事件
一周后,龚校长收回了一半的电风扇,还有的风扇估计没出问题,或者就是碍于情面怕以后见面尴尬,还有就是嫌麻烦不想淘神,所以最终收回了一半的风扇。趁着一次赶集天,龚校长拿起大锤,在围观群众面前表演了一次龚老板怒砸电风扇的曲目,把围观群众看的目瞪口呆。龚校长为了增强戏剧效果,还打算在电风扇上浇上汽油,燃起一把大火,又怕引起火灾,堵塞交通,于是作罢。
后来,龚校长认真研究市场,找到适销对路的质量优质的产品来卖,生意越来越好。了解到土坪镇上的学校在搞素质教育,学生娃娃要学美术和音乐,于是龚校长去成都呆了两天,货比三家,调回来了调色盘、颜料、宣纸、排笔、画夹、口琴、竖笛来卖,虽然都是小东西,利润比较薄,但是架不住量多啊,小学生都排队来卖,开始调回来试市场的拿点货,根本就不够,小半天都全部售罄。好多都登记了姓名,等着龚校长第二批货物。龚校长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开始大批量地进货,甚至还打起了跟小学的美术和音乐老师联合开办辅导班的想法。
这样的经营模式让龚校长尝到了甜头,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更加用心。后来土坪镇上掀起了足球热,一时间大人小孩都成了球迷。大街小巷,都讨论着什么罗纳尔多、齐达内、巴蒂斯图塔、姚夏、魏群这些球星的名字。龚校长再次把握住商机,大量购进足球、球衣、球星海报,照样是供不应求,自己还差点被选进球迷协会当个副秘书长。
后来,也有商家想跟风。但是龚校长有了砸电风扇的英雄事迹,大家都觉得产品质量有保障,而且龚校长是第一个经营的,好多客户都形成了依赖,买东西只认龚校长家的,龚校长每次进货量也比较大,进价有优势,可以给顾客让利,所以其他商家竞争不过龚校长,也就逐渐放弃了在这个市场上的争夺,龚校长做起了独家生意。
龚校长去成都进货,还是不忘打听张克华和李老板一伙还在不在,是不是还在卖假冒伪劣产品。但是这伙人,仿佛不存在了一样,电话号码也停机了。后来龚校长找到了那个暗黑地下室,里面蛛网密布,好久都没人进去过了,仓库大门上都贴着封条,李老板一伙人都不见了踪影。后来听说,李老板被人举报,携款逃跑,阿力被抓了进去,阿金又跟了个鞋厂老板去了福建。再后来听到张克华的消息,是跟别人打群架,用刀捅了人,跑回了山城,从此音讯全无。
龚校长那次的砸风扇行为虽然没有上成报纸,但是在土坪镇还是成了口碑新闻,大家都觉得龚校长虽然人有点抠,但还是靠谱。那次砸电扇行动,还带来的附加作用就是,好多人做生意都跑来找龚校长入伙,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龚校长还是一一谢绝,比如有修路的工程队来找龚校长,龚校长算了投入和风险后,觉得自己毕竟不懂,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涉足进去。
龚校长知道那次砸风扇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无形资产,后来算下账,那一万多块钱花的很值,自己一下子成了土坪镇的知名人物,大家看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崇敬,龚校长也很得意自己的行为,每次讲故事,砸风扇这一段都是传统保留项目。
贾巴尔听了龚校长的故事,说道:“龚校长,你砸风扇放到现在叫做事件营销,叫做行为艺术。现在不少人干这个,都是策划出来的噱头。”
龚校长说,还有人专门策划这个么?贾巴尔说道:“那当然。都是为了出名。”龚校长说:“那些丑闻,还是他们自己泄露出来的不成。”贾巴尔说:“人家名气本来就大了,不会再那这个事情来制造时间,但是你看以前不知道的都知道了,你说他是不是也出了大名呢?”
龚校长说道:“我当时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自己的招牌不能砸,凭着这个劲才砸的风扇。不过这个事件给我带来的好处还真是比较多。”
我后来做网吧生意,就是凭着这股东风。
老黄问道:“哦,网吧生意?你还做了网吧生意?”
小杨这个时候接过话头说道:“就是,镇上那个网吧就是龚校长开的黑心网吧,收我们3元钱一个小时,现在城市里也就2元一个小时,地方越小还越贵么?”
龚校长说道:“你懂个锤子,好好开车,你不晓得我为了开了这个网吧,投入了多少钱?我难道不收回成本么?”
龙哥说道:“几台破电脑,几个烂桌子,要得到多少钱,龚老板就晓得黑起屁眼挣钱,挣学生娃的钱。”
龚校长说:“你说的是,那几十台电脑,几十张桌子,是不值多少钱,那你们知道我当时为了开这个网吧另外的花销么?”
贾巴尔问道:“龚老板,你还有其他开销?”
龚校长说道:“是啊,我们都是挣的辛苦钱,小钱。当时为了开这个网吧,我还另外花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