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京城三位女先生

直到那年采访杨绛先生时,我这个没有历史年代感的人才终于将宣统三年与1911年画了等号。原来只记得多年前逝去的没有血缘的祖母是宣统三年生人,觉得那是很古老的年代。可发现杨绛先生出生的1911年其实就是宣统三年,这才意识到祖母是杨绛的同龄人。可从我记事的60年代初,就感到祖母很苍老了,一双半“解放”的三寸金莲小脚,满头白发。到80年代初她去世前,感到那时她就快90岁了。

祖母去世后20多年的2005年我偶然对杨绛先生做了一次宝贵的采访,那时杨先生95岁,看上去仍像70来岁,比我祖母去世时看着都年轻许多。

发现她们都是宣统三年生人,这是一种何等的震撼啊。小城里一个传统的小家碧玉,嫁给了劳动阶级的男人,一辈子操劳辛苦,早早就白发满头,都走了20年了,可与她同龄的杨绛还在精神矍铄地驰骋文坛,接受我采访时快言快语像中年人一样,让我感觉是在做梦。我竟然在祖母逝世20年后向她的同龄人讨教英国文学的问题。再看杨绛60年代化了淡妆,身着旗袍的优雅身姿,我又想起祖母的60年代身影,那是佝偻着腰,身穿黑布大褂儿,白发飘飘,忙里忙外做家务的形象。都是宣统三年生人,祖母竟然衰老得那么早,走得那么早。

我又想起80年代末祖母逝世不久我采访的赵萝蕤教授,那时赵先生快80了,虽历经政治运动折磨,仍然风度翩翩,高谈阔论。我们在厦门开会时,傍晚她穿着时髦,在厦大校园里和一批老教授散步聊天,一派潇洒。但我就是没想到赵先生也是宣统末年生人,是我祖母的同龄人。

同样在京城外语和外国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北大法语教授齐香,与杨绛和赵萝蕤同庚,也是这个领域里的女神级人物。她是齐如山的女儿,从小帮如山老人抄写给梅兰芳创作的剧本,后考得官费留法第一名,多年后携博士丈夫罗大冈回国,双双在法语界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学者。

这三位名门闺秀,念了外语,留学海外,归国后成了清华和北大少有的女教授、女研究员、翻译家,是冰心之后学界最耀眼的三女杰。可我怎么也想不到她们都是我祖母的同龄人。这样的对比很是令人感到心痛,但这就是同龄女人天壤之别的命运。我因为偶然的原因,接触到了这两极的老祖母们,体验到了她们全然不同的气韵,领教了她们全然不同的言语方式,对比的感觉真是刻骨铭心,这该是我宝贵的人生收获。

我的祖母嫁了劳动者,两人和和美美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而这几位京城女先生几乎都与丈夫比翼双飞。三人中杨绛学位最低,仅仅是硕士肄业就随钱先生出洋了,可她寿数最长,文学成就也最高。赵萝蕤学位最高,是当年少有的女博士,一直在英语界形同教母,而且她嫁了非常英俊的诗人教授陈梦家,但丈夫受尽迫害,死于非命,她精神上受到巨大创伤,没能活到90岁,其实她是杨绛清华研究所同门师姐。齐香教授为照顾家庭放弃了读博士,回国后专注于法语教学和辅佐罗大冈的文学研究,相夫教子,甚至在罗大冈逝世后用齐如山房产的拆迁费为罗大冈出齐了文集,甘做绿叶,在95岁高龄离世,应该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