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己百学术思想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学术建议

(一)对中医医教研的建设建议

1.对中医医疗的建设建议

于己百认为中医医疗应以中医手段为主,西医手段为辅,西医手段宜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中医医院姓“中”不姓“西”,但目前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存在“西化”现象,这对中医发展很为不利,今后应在中医特色的挖掘上狠下功夫,从根本上扭转此被动局面。中医医院临床分科可以细分,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成立专科、专病科室,以发挥医生个人的优势。

2.对中医教育的建设建议

于己百以自己成才的经历及其负责举办甘肃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担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开展中医高等教育等丰富的实践经验,认为现行中医院校式教育,虽然有学习系统、知识全面等优点,但中医课程所用时间过少、中西医课程学习混合同步运行,致使中医基础薄弱、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均不能掌握,既学不好中医,日后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中医、“大医”。建议今后应加大中医课程的教学时数、应加强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西医课程应在具备系统的的中医体系后再开设。

3.对中医科研的建设建议

于己百认为中医科研应以疗效总结为重点,对有效方药应重点研发、大力宣扬、创立名牌。另外,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应以微观研究、病证研究为重点、为突破口开展研究。

(二)对中西医结合的建设建议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于己百在甘肃省新医药研究所甘肃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讲授《中医学基础》时就指出:中西医学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此,中西医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医药学的创新和发展,乃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认为,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中医之长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医之长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诊断及针对病因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全面探索、系统研究。

兹结合其在《谈谈中西医结合》(《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内部交流资料》,1980年)、《振兴中华,发展祖国医学》(《医学资料汇编》,1982年第一期,甘肃中医学院)等文章所论,介绍先生对中西医结合的设想。

1.基础医学方面的中西医结合设想

于己百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结合:

(1)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把中医的脏腑功能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并阐明脏腑的生理、病理,以及脏腑与体表、官窍相关的机理。

(2)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证”的客观指标,从多学科角度探讨“证”的客观规律。阐明中医八纲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的内在机理,从而建立新的“中医证候病理学”。

(3)药物方面,要研究并阐明中西药物的性味、功效及主治,以适应病证结合的需要。要根据中西医学理论,实验研究新的方剂,研究、分析中药、方剂的功效,研究剂型改革,合成新的药物。

2.临床医学方面的中西医结合设想

于己百一再强调在临床医学方面的中西医结合要做到病证结合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方面,既有西医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病名诊断,又有中医的辨证诊断,才是“科学辨证的诊断”,如胃溃疡虚寒证、胃溃疡气滞血瘀证等即是。要使中医的诊断技术和西医的诊断技术逐步结合起来,使中医诊断方法现代化,各种证候找出科学的指标,使西医化学的或物理的检查具有辨证性。

(2)治疗方面,既要治病,也要治证,既要注意局部,又要重视整体,既要注意外因,更要重视内因,也就是要实行“病证结合的治疗”。

于己百认为,经过上述诸多方面的努力,将会促使中医理论产生质的飞跃,从而产生出“中医证候病理学”,并由此派生出“中医证候诊断学”“中医证候药物学”“中医证候治疗学”等新型学科,若进一步发展,必将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科学水平的,生理与病理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新的医药学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形成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