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高血压从阴阳论治
一、从阴阳论治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是中医认识和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理论依据。阴阳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可以统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改变即为机体阴阳失调。明·张景岳认为:“凡非风卒倒等证,无非气脱而然。……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此致病之本也。再或内外劳伤,复有所触,以损一时之元气;或以年力衰迈,气血将离,则积损为颓,此为发病之因也。盖其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泛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仆倒……凡此皆冲任气脱,形神俱败而然。”张氏的论述突破传统上“风”的范畴,将病机认识引入到机体内部阴阳失调的深入境界。
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有阴阳偏盛、偏衰的区别。一般来说,身体偏胖者,多为阳虚之体;身体偏瘦者,多为阴虚之体。阳虚体质的人,一般以脾肾阳虚多见。阳虚体质的人,机体阳气亏虚,热量不足,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运化功能降低或失调,容易导致痰饮湿浊内生,故有“肥人多阳虚痰湿”之说。痰湿蕴久不化,易生热化火阻于脉络,蒙蔽清窍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身体肥胖的阳虚体质的人患高血压多与痰湿内热有关。阴虚体质的人,一般以肝肾阴虚多见,这种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液亏虚,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不足,易导致阴不制阳,阳热内生,故有“瘦人多阴虚火旺”之说。肝阳偏亢,日久则化热生火而上扰清窍,引起血压升高。所以,身体偏瘦的阴虚体质的人患高血压,多与阴虚阳亢有关。而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亦与阴阳失衡有关,中医生理学理论认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结合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特征,大多数医家倾向于本病“阴虚”。阴虚本身不具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特点,高血压的证候大多以“阳亢”为表现形式,这就是高血压的本质与外候的关系。阴虚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则阳亢。高血压多始于阴虚,以阳亢为证候特征。根据中医“阴阳消长”的道理,结合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即变化,可以发现在其漫长的病程中,是以“阴损及阳”的形式转化的。譬如肾阴亏损,机体阳气偏旺,可以进一步耗损阴液,形成恶性循环。这一过程是间断进行的,当在某些因素的激发下,阳气重新激荡,则见血压反复升高或持续升高。这种长期的慢性消耗,使机体阴精进一步亏损,阳亢的病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机体的中阴精的耗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阳气的亢奋程度也会随阴精的耗竭而降低。此时,不但阴亏,而且阳亦虚衰,临床呈现阴阳两虚的证候特征。陈文鑫在对当地高血压病人的研究统计中发现:在入组的患者中,老年人高血压主要证型多为阴阳两虚。高血压的证候表现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而有加重趋势,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阳两虚型。袁卫红等将高血压病性概括为本虚标实,病机之本为阴阳失调,阴以肾阴虚为主,阳以肝阳亢为主,标为风火痰瘀等邪内生。阴亏于下,无力涵阳则阳亢于上,阳亢之极则为火,火越于外则生风,风动于内,周行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至,若合痰合瘀则诸变生焉。张晓天认为本病病机为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的清浊升降失常。邓铁涛教授认为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临床上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常见于高血压后期。刘振华教授认为高血压发病日久则导致阴阳两虚。祝谌予认为高血压致病因素复杂,反复性大,尤其是精神的内在因素如忧思恼怒、工作紧张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体脏腑的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因,治疗时调整气血和阴阳平衡相当重要的。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以阴阳为纲,主要病机为“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阴虚是其“本”,阳亢是其“标”;山西中医研究院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等四型。
总之,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是中医认识和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理论依据。目前,阴阳失调的病机理论已普遍应用于高血压的认识当中。阴阳失调在高血压理论认识中,主要体现在肝肾两脏的功能协调性方面。当然也还有其他脏腑的参与,如心、肺及脾都有一定的关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指出,肝“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才能体现其“体阴用阳”的本性,保持阴阳平衡的功能。阴阳学说对于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医名家从阴阳论治高血压的经验
邓铁涛教授认为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常见于高血压后期。症见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或阳痿遗精,夜尿多,自汗盗汗,或形寒肢冷,气短乏力,舌淡嫩或嫩红,苔薄白润,脉细弱。其治疗宜补肝肾、调阴阳,不宜妄求一时之效而用大剂量泻火降逆或利水伤阴之药。常用自拟肝肾双补汤—桑寄生30g,何首乌24g,川芎9g,淫羊藿9g,玉米须30g,杜仲9g,磁石30g(先煎)。邓教授主张降压要合理,不应把血压的降低与否作为疗效判断的唯一标准,而应以治疗对象症候的改善以及体内阴阳相对平衡的恢复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临床上有一些患者经治疗后血压虽暂时未降,但症候明显改善,则预后良好;相反有一些患者血压并不很高,而症候险恶,往往会出现中风等恶候。故邓教授孜孜教诲大家降压不可妄求速效,而应听其自然,合理缓降,以症候的改善、阴阳平衡得到恢复为要。
施今墨先生将高血压分虚实两型,其中虚性高血压为阴阳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其中肝肾阴虚型临床中最为多见,常见于高血压中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亏损或始于阴阳有余,病情发展,损伤肝肾之阴,而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风阳内动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质黯红,脉弦细等一派肝肾亏损的虚象,故称之为虚性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脉压差相对偏小,耳鸣声细小,犹如蝉鸣,脉沉细弦。其治疗宜滋补肝肾,平肝降压。方用杞菊地黄汤加钩藤15g,夏枯草15g,黄芩10g,桑寄生20g,怀牛膝15g,杜仲10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五味子;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头晕者加石决明、生牡蛎;耳鸣、耳聋者加珍珠母、磁石等。而阴阳两虚者,临床中较少见,常见于高血压后期,因年老体衰,脏腑虚损,病久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虚阳上浮。其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目花干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淡暗体胖,脉沉细等一派上热下寒、阴阳失调。其治疗宜温补肾阳,兼滋肾阴。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减—肉桂10g,炮附子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牡丹皮10g,泽泻10g,川断15g,杜仲10g,牛膝10g,夏枯草10g。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之阴;肉桂、炮附子温肾壮阳,引火归原;川断、杜仲补肝肾,壮筋骨;牛膝、夏枯草补肾降压。全方配伍,阴阳俱补,扶阳而无燥烈之性,尤对女子绝经前后肾阴阳衰退、冲任失调之高血压更为适宜。若心悸严重者,加桂枝、炙甘草、紫石英;面色苍白者,加党参,阿胶;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者,加黄芪、防己;腰痛者,加杜仲、川断、狗脊;小腿凉麻者,加川牛膝、木瓜等。
刘振华教授认为高血压发病日久则导致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心悸,肢冷无力,腰膝酸软,夜间无力,阳痿早泄,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宜补阳滋阴,益肾降压。方用加减济生肾气丸: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30g,牡丹皮9g,茯苓12g,泽泻9g,肉桂6g,炮附子9g,炒杜仲15g,怀牛膝15g,酸枣仁15g,龙骨15g,牡蛎15g。
高辉远认为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肝风、头痛等病范畴,将高血压分为肝热炽盛、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多种证型。对于阴阳两虚,冲任失调之高血压患者,治以二仙汤加味—仙茅、淫羊藿、当归、黄柏、知母、生地黄、白芍等。此方补下焦,调冲任,养阴不损阳,尤其对于女子绝经前后肾阴阳衰退、冲任失调之高血压适宜。
王星田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法,治疗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高血压。其中阴阳两虚证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跳气短,身寒肢冷,腰痛腿软,一侧肢体肌肉不自主跳动,或遗精滑泄,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治宜滋阴补阳,强身降压,用金匮肾气丸加女贞子、旱莲草、天麻、炒杜仲等。
曹玉山教授认为,高血压发展到严重阶段,会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从而出现阴阳两虚。针对此型的治疗,曹教授善用桂枝、白术、茯苓、紫苏梗、薤白、泽泻等加减以温阳、宽胸、理气、消肿;以龟板通任脉而滋阴潜阳,益肾生津;以鹿角胶通督脉而壮阳补肾;以石菖蒲、葛根防止眩晕;以续断、桑寄生、杜仲、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调节阴阳,改善气血之变;以玉米须、泽泻、车前子、猪苓等利水湿。此外,还善用黄芪,旨在益气、升阳、利水,一般以25g为起始剂量,主张重用,有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
杨锋将127病例均符合诊断的老年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痰浊中阻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15例):治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用人参清营汤加减,生黄芪60g,生晒参、当归身、陈皮、麦芽、远志各10g,熟地黄25g,丹参、茯苓、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g,仙灵脾12g,炙甘草6g。治疗结果显效者78例,占61.4%,有效42例,占33.7%,无效者7例,占1.9%。
徐小周等以调和气血为主治疗80例,分为阴虚阳亢、痰浊中阻、气虚夹瘀、阴阳两虚四种证候。其中阴阳两虚(10例):症见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心烦失眠,两耳蝉鸣,腰膝软,畏寒肢冷,肢体麻木,夜尿频频,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弦或沉细,尺脉弱,治以育阴助阳,益气和血,方用二仙汤加味,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杜仲,熟地黄,桑寄生各15g,当归、知母各10g,黄芪、牛膝、龟板(先煎)、牡蛎(先煎)各30g,疗程4~8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显效36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
郭进建以育阴潜阳、平肝息风法治疗Ⅰ~Ⅱ期属阴虚阳亢高血压病证70例,自拟天地降压汤,药物组成:天麻10~15g,地龙20g,干地黄15g,龟板30g(先煎),白芍10g,钩藤(后下)20g,僵蚕15g,何首乌20g,川芎10g,夏枯草15g,治宜滋阴柔肝、清肝息风。显效:上述症状消失44例;有效:上述症状减轻21例;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5例。
何卫东以滋肾平肝、引火归原法治疗,病例马某,女,68岁,高血压病史8年,近2年来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时感头昏头晕,动则头颈汗出,心烦易怒,夜寐欠宁,口干不欲多饮,两脚清冷,舌红苔少,脉细弱,药用:石决明30g(先煎),怀牛膝15g,熟地15g,山萸肉15g,天麻10g,钩藤20g,黑山栀5g,制香附10g,煅龙牡(各)30g,熟附片4g,肉桂2g(后下)。复诊:服药半月,诸症皆平,血压亦平稳控制。肝肾阴虚之证已显,又现两脚清冷,已然阴损及阳,且虚阳上浮故感头昏头晕,头颈汗出,方中山萸肉、熟地、石决明、天麻、钩藤滋肾平肝;山栀、香附清解肝经郁火;更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原;煅龙牡镇摄浮阳,温阳而不动火,诸药合用以收水生火旺、阴阳调和之功。
贾长敏以温补阳气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多为60~80岁老年人,高血压病史长,并发症多,或有过中风,其血压特点是脉压差大,多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单用西药降压效果欠佳,主证:头晕欲仆,健忘失眠,腰酸肢冷,手足麻木,或言语謇涩,舌淡紫湿润,脉沉细。治宜滋肾阴,补肾阳,活血通络,方用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认为高血压发病机理是阴阳动态平衡失调,主张以八纲辨证进行分型,把本病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阳虚四型进行辨证。其中阴虚阳亢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口咽干燥,双目干涩,舌质红,苔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细弦。主要机理为肝火耗伤阴血,或素体肝肾阴血虚少,以致阴不制阳,引起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肝阳亢于上,气血太过而上冲,则眩晕头痛;肾阴不足,不能荣养腰膝则腰膝酸软;肝肾阴虚,上窍失养,则耳聋耳鸣;阴虚血亏,心失所养,神不得安,则心悸失眠;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双目,故双目干涩;阴液亏虚,不能上润,故口咽干燥;肝肾阴亏,虚热内生故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弦均为阴虚阳亢之象。而阴阳两虚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面色少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夜间多尿或大便溏泄,阳痿遗精,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无力。主要由于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劳损过度,年老体衰,以致肾阴阳两虚,脑海失充,则头晕目花;气血不能上荣清窍则耳鸣健忘;肾阳虚弱,肾阴亏虚,髓减骨弱,不能温养腰府骨骼则四肢不温,腰膝酸软无力;阳虚精不养神,则神疲乏力;肾阳虚气不化津则夜间多尿;肾虚影响脾之运化,则大便溏泄;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精关不固则阳痿遗精;心肾不交则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皆为阴阳两虚之候。
(陈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