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脉胀(高血压)的诊断
《灵枢·胀论》曰:“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藏府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表明脉胀的部位主要在脉、脏、腑三个部位。胀在脉,属于单纯性脉胀,胀在脏和胀在腑,都属于并发症。所以,诊断时也可分为单纯性脉胀和有并发症的脉胀来区别对待。脉胀的诊断,根据其对脏腑组织器官的影响,分为两部分:一是单纯脉胀,相当于高血压没有并发症的阶段;二是脏腑胀,相当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阶段。结合临床表现,明确在脏在腑。如《灵枢·胀论》所云:“黄帝曰:何以知脏腑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脏,阳为腑。诊得阴脉胀者,以为脏胀;诊得阳脉胀,以为腑胀也。”
一、单纯脉胀的诊断
《灵枢·胀论》云:“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脉大坚以涩者,胀也。”明·张介宾在《类经》中解释说:“脉大者,邪之盛也,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脉坚者,邪之实也,涩因气血之虚而不能流利也。”所以,脉大、脉坚、脉涩是单纯脉胀的主要表现,也可以有眩晕、头痛等症状,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脉大:指脉体庞大,应指饱满,主邪盛。《黄帝内经》云:“大则病进。”脉大一般是邪气盛,鼓动血脉运行加速,或者壅塞不通所引起,例如肝火亢盛或者心火上炎,鼓动血液流动加速,或者痰浊瘀血壅塞脉道,充斥脉管,都会导致脉体庞大,饱满有力。
脉坚:指脉体坚实,又叫“实脉”,重取轻取均应指有力,也是邪盛的表现。多在脉胀病程日久,邪气不得出,郁滞脉内,使血脉运行不畅,如肝气郁结、痰瘀阻滞等。
脉涩:指脉搏往来不流利,有两种情况:一是血脉瘀滞,流动不滑利;二是指血虚,脉搏空虚,往来不流利。前者主瘀,后者主虚。两者都有可能合并其他器官病变,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涩则心痛”,“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发为薄厥”等。
血压升高:血压测量是评价脉搏胀满简单易行的客观诊断指标,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也是诊断脉胀的重要客观指标。连续三次不同时间测得血压高于正常水平,或者原有高血压,经过治疗,血压已经下降至正常水平,但尚不能够停服降血压药物者,都可诊断为脉胀。
临床症状:眩晕、头痛等症状是辨证的重要参考,不是诊断的必备条件,临床不必拘泥于症状的有无。
单纯脉胀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脉大、脉坚、脉涩三个特点和血压升高或者高血压病史来诊断,如临床上诊得大脉、涩脉、弦脉、坚实有力的脉象,结合血压测量结果及高血压病史,不管有无临床症状,都可以明确诊断为脉胀了。再根据脉的强弱、大小、浮沉、迟数等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明确寒热虚实和阴阳表里进行治疗。
二、有并发症脉胀的诊断
《灵枢·胀论》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欬。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这段话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脏腑胀的临床症状,相当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后影响各组织器官供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当然,在两千年前,前人不可能把病情分析得同高血压一模一样。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心、脑、肝、肾的并发症。
心胀:心藏神,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胀在心,若热扰心神,心神不宁则心烦心慌、夜卧不安,相当于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脉瘀阻在心,心脉不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相当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当病久心气不足时,则活动后出现“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痹论》),相当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肺胀:肺主气,司呼吸,胀在肺,肺气宣发和肃降功能异常,气机上逆则喘促气急,咳嗽,甚至咯白色及粉红色泡沫痰,相当于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表现。
脑胀:脑为髓海,为奇恒之腑,亦为精明之腑、元神之腑,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胀在脑则头晕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甚至出现“煎厥”、“薄厥”等严重情况,相当于高血压并发眩晕、头痛、焦虑及中风偏瘫等临床表现。
肝胀:肝藏血,主疏泄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开窍于目。胀在肝,则肝失条达,气机郁滞不通,甚至郁而化火,出现肝阳偏亢、阳化风动的表现,如眩晕、头痛、面红、急躁易怒等,严重时出现眼花、视物模糊等病变,相当于高血压出现症状时的临床表现。
肾胀:肾主水,内藏真阴真阳。胀在肾,影响肾脏水液代谢功能,出现腰痛、腰酸、面浮肢肿等症状,相当于高血压并发肾脏病的临床表现。
以上并发症,可根据高血压合并症来进行诊断。
三、脉胀的临床分型
1.眩晕型
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患者。
2.头痛型
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患者。
3.混合型
指眩晕、头痛混合出现,或者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患者。
4.无症状型
指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