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可以看到五个重要趋势,如图1.15所示。

图1.15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1.7.1 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化与自金融将成主要的发展方向。随着当前第三方线下支付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更加重视与线下支付的融合发展,未来线上线下支付工具的融合将进一步增强。
移动支付在未来将成为继手机通信、娱乐、办公等功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信、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未来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全力进军信息化金融业务,致力于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帮助企业“搬运”资金。从互联网金融的属性来看,移动支付会优先选择以下行业。
(1)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
(2)商旅、保险、物流行业等。
(3)高端规模化制造业以及大型农业等也将有机会介入移动化与自金融。
移动支付包括网上银行挪到手机和NFC。有超过30家银行“登录”银联移动支付平台,三大运营商力推移动支付,2015年前将磁条银行卡全部更换为芯片银行卡。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包括SIM卡芯片企业、智能卡商以及NFC天线供应商。
1.7.2 大数据推动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与普及,大数据技术将深入互联网金融内部,依据企业的行为数据来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在企业与银行等借贷机构间搭起了“信任”的桥梁。
未来,大数据技术将在互联网贷款、购买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产业中发挥极大的作用。金融和数据拥有天然的数据化基因,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信息和数据,做金融的本质就是做信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有据可查的信用数据,为构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形成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联的创新性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集聚态势,一大批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信用中介机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正在逐步设立和发展。
基于目前态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网络的便捷,未来互联网金融客户需要将所有相关业务融为一体的全面综合服务。因此,未来必将会打造出整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同时为了使客户能有多样化的产品选择,非金融机构也必将加快重组、兼并的步伐,充分吸收和融合相关资源,从而不断丰富互联网金融产品,打造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丰富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1.7.3 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货币将颠覆传统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由互联网衍生出许多持续进入人们生活的新兴行业,并对传统行业发起挑战。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开启,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货币这些互联网金融产物将颠覆传统。
1.改变传统视角,寻求突破
互联网金融可以基于现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基础,改变传统的企业金融视角,从产业链金融视角出发,针对小微企业所处的产业链进行整体开发,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三难”问题。相对于企业金融,未来产业链金融模式将在两个维度进行扩展。
(1)服务对象从核心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上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
(2)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从一种或多种产品扩展到全面的金融产品,如票据及其衍生产品、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结算、托管、现金管理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增值服务,如交易撮合、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等。这就使得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不良清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实现了批量化处理,极大地节约了经营成本。
2.适应市场,模式创新
此前悄无声息的渗透到如今的潮涌,互联网金融业已形成了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货币等多个模式。
(1)网络借贷:网络贷款的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P2C等贷款方式在商业上成为可能。
(2)众筹融资:从已经出现的股权制众筹来看,众筹与股票已经有许多类似之处。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众筹融资还需要赶很长一段路才能追上证券市场,两者风险管理有较大差异。
(3)互联网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大家认为这种货币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可以作为商品定价的基础。国内已经出现很多网上的比特币交易机构,接受比特币与法定货币的兑换。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央行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可见互联网货币市场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1.7.4 金融非中介化、去中心化
“金融非中介化”又称“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间接融资并重转换。
互联网金融秉承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加入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垄断格局被打破,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互联网金融不单是数据金融的形式,更是互联网平等、开放、普惠、自由的精神的体现。互联网金融去中心化是一个过程,每次去中心化后会形成新的中心,并在更有优势的新中心取代老中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1.7.5 形成互联网金融思维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也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自由、平等思想不断被放大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纵深发展,互联网金融要求人人都要有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