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课后习题详解
1.墨子“兼爱”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儒家“仁爱”的区别是什么?
答:(1)墨子“兼爱”论的主要内容
①人际关系是不分亲疏,互相关爱,形成“爱无差等”的“兼相爱”的关系。
墨子认为,社会冲突和矛盾是由群体成员不能互相关爱引起的。社会的一切混乱和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都是因为人们违反了团体生活的原则,只知亏人自利,不知互相关爱,如果能做到人人互相关爱,必将天下大治。
②追求和平。
墨子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与侵略。但墨子的“非攻”并不意味着“非战”。敌人来犯,仍要坚持自卫的正义战争。墨子主张用非攻即和平的方式进行统一。他认为任何社会冲突对人们的生活都是有害的。在理想社会里,无论是大国、小国、大家、小家、强、弱、智、愚,都有同样的存在权利,并互相爱护,共同受益,社会也就没有冲突了。
③尚贤。
墨子重视贤士的作用,强调尚贤的重要性,认为不论出身高低贵贱,一概以贤否衡之。理想社会的各级社会管理者,由“贤者”担任。由于贤者制定的各项社会规范都是“善”的和最佳的,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上长期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才能治理得好。
(2)墨子“兼爱”论与儒家“仁爱”的区别
①墨子认为一切社会动荡与矛盾冲突都起源于人彼此不相爱。兼爱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儒家所讲的仁,虽然也是一种博爱,但还是有分别的。孔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语中的“以及”二字是推及的意思,并不是墨子倡导的无差别的爱,墨子认为这种爱是不彻底的。他要以无差别的爱来代替儒家的有分别之仁爱。
②从一定意义上说,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仁爱多有相通之处,二者都力图破除小我之自私而达于对他人之关爱。但儒墨两家在对他人之爱的亲疏厚薄与施爱的先后次序上是有分歧的。双方在培养爱心的方式与各自所提出的理据上也有区别。儒家重视的是主观感情,而墨子则以客观效果为兼爱原则的根基。他不太重视个人品行而倾向于效果之利害,确定爱恶之取舍。
③墨子是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以所收之报偿提倡兼爱的,但如果从纯粹的功利主义眼光看墨子之说实在有些迂远而疏阔,所以不如儒家的推己及人更容易推行。
2.墨子社会控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答:墨子社会控制思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有很强的平民意识,反对贵族阶级。
墨子认为,不论是农民还是工匠都有因为“善行”出众的,都要推荐他为社会管理者,给他相应的社会地位。不分贵贱,对于越轨的行为人要给与相应的处罚。
(2)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采用政治、宗教相结合的形式。
政治上主要靠赏与罚来完成,宗教形式控制社会,主要是因为:
①天有控制社会的能力,赏罚分明;
②天的赏罚标准是兼相爱,交相利者赏;兼相恶,交相贼者罚。
(3)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具有局限性。
墨子借助天、鬼帮助人类进行社会控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思想,是小生产者面对现实社会感到无能为力的表现。
(4)墨子的社会控制思想是针对社会问题而发,所以墨子并不致力于学理的细密探讨,而是崇尚实行。
3.墨子对社会问题考察的总体特点有哪些?
答:墨子对社会问题考察的总体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社会底层出发。
劳动者的“三大疾苦”—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不平等。墨子接触到了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即阶级压迫。
(2)从社会现象反思道德标准。
墨子认为,对于任何社会现象,无论是大还是小,只要属于同一类型,就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评判,不能论小盗为“盗”,大盗为“义”,才能利于人们的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不以同一的行为准则评判同一种社会行为的怪现象。墨子认为,对于任何社会现象,无论是大还是小,只要属于同一类型,就应用同一的标准去评判,才能利于人们的有秩序的社会生活。
(3)从各个阶层考察社会关系的失调问题。
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有:
①各国家之间互相兼并和侵夺,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各统治集团之间及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紧张,以致兵戎相见;
②个人没有正确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恪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按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
③社会下层也争强斗勇,互相之间损人以利己。
(4)从人事任免上论任人唯亲对社会的危害。
墨子认为,社会统治集团在构成和继替方面的任人唯亲,是造成社会赏罚不当、乱不得治的重要原因。任人唯亲,而不是贤者、智者,这些人治理社会难以正确把握制度与规则,势必赏罚不中,不能监督人民按一定社会规范做事,于是人民对国家和贵族们失去信心,对公共事务失去了积极性,变得自私自利,人际关系失调,从而造成饥饿、贫寒、秩序混乱等重大社会问题无法解决。
4.杨朱所说的“为我”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杨朱所说的“为我”主义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1)认为只有人人“为我”、“贵己”,才能收到“公天下之物”的社会效果。
杨朱学派认为,人人都应“为我”,但一个人生存,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既产生了我的身体,我就不得不想尽办法保全它。同样,物质利益也并非我所有,但既然有了,就不能随意放弃。同时,杨朱主张对生命和物质利益采取达观、开放的态度。
(2)认为社会上人人都“为我”、“贵己”,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因为人们都“为我”、“贵己”,就不会去做有害于自己的事,就会节制不利于己的欲望。只有以“为我”、“贵己”为准则而节制各种欲望,所实现的社会控制,才是最自觉、最有理性的。
(3)认为人人都“为我”、“贵己”,各种社会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杨朱学派认为,社会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人民拼命去追求社会认同的婚姻、长寿、美名、官位和财物等事物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摆脱现实社会的价值标准,重视生命的自由,把自己的生死和一切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