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学制的诞生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诞生标志着教育进入制度化阶段,在制度化教育的视野中,教育就等同于学校教育。学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学制的概念与类型

(一)学制的概念

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关系。

学制旨在以系列的规范把大量独立存在的学校整合成学校系统。“学校教育系统是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与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53]

历年真题

【2.8】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教育系统的发生包括各级教育系统的发生和各类教育系统的发生两个方面。

1.各级教育系统的发生

近代世界各国的各级学校是沿着两条相反的路线发展的。一条是从高级学校向低级学校下延而发生的系统,另一条是从低级学校向高级学校上升而发生的系统。前者称为下延型学校系统,后者称为上伸型学校系统。这是就学校的系统发生而言,非指单个学校的发生。

中世纪大学产生以后,其存在的客观需要连锁式地带动其他等级学校的发展,也就开始学校系统的下延过程。首先是产生了作为大学预备科的古典文科中学,同时为了适应教育的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要求,学校系统又下延到作为中学预备的小学。这即是“下延型学校系统”的形成过程。“上伸型学校系统”则是由下而上,先普及小学,而后出现中学,最后到大学。欧洲以外的国家,现代学校系统的建立,基本上属于这种形式。

在学校的层级系统中,还有一个层次,即承担学前教育任务的幼儿教育机构。1873年,美国的圣路易斯州首次把幼儿园的教育作为公立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幼儿教育才成为美国教育制度中的第一阶段。在学校形式上,公立学校与幼儿园并存。以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美国的做法,由于美国的教育系统是“上伸型的学校系统”,所以,我们可以把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看作是“上伸型学校系统”下延的结果。

2.各类教育系统的发生

各类教育系统的发生是指各类学校的逐步分化,即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明确分工的出现,也就是教育在类别上更加多样化,在其横向上更加注意联系,从而使近代学制更为丰富、清晰和系统。

就教育系统的类别形成而言,西方中等教育的分化最能代表这一过程。其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先出现由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学校和城市学校中的拉丁文法学校演变而来的古典文科中学,承担着普通教育的任务,后出现讲授实科知识的实科中学,大抵也属于普通教育;到了后期,又经历了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的类型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师范教育。它的出现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教学研究。

(二)学制的类型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学制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权力支配主体划分

根据学校教育制度权力支配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有些国家叫“学区性分权”)、中央与地方合作制三种类型。

(1)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为法国。自拿破仑建立“帝国大学”近两个世纪以来,法国教育在管理上施行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对于学校的管理采取从中央教育部到大学区再到省,从教育部部长到学区总长再到学区督学的线形的指令领导。教学和行政人员的编制、学校规章的制定、教材教法的采用、教育经费的使用、办学方针的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大学图书馆进行检查等都要受到国家的全方位的管理监督。这种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有利于国家将学校纳入社会总体的发展进程中进行规划,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中央办学的积极性。另外,这样可能会造成全国学校办学模式单一,脱离具体实际;管的过多,压的太死,影响地方办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地方分权制。

地方分权制的典型代表为美国。根据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的有关规定,宪法不授予联邦而又不禁止给州的权利属于州。联邦政府因而无权确定国家教育制度。无论是教育经费、学校人事管理、学校教育计划,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科书的采用,中央不做统一的要求与管理,教育作为地方性的公共事业由学区内居民选举出的教育委员会来管理。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管理教育的权限,学校的问题最终将由州负责。州教育行政机关一方面协助学校完成教育资源的分配,为学校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就有关的法规做必要的咨询与解释,对学校的办学资格与条件进行审核。这种学校教育管理方式能充分地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校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可以增加学校办学的资金来源,扩大经费筹集的渠道。另外,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领导,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缺少统一的评价和标准;如果存在地区经济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则势必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3)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1995年7月,英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由以前的教育部和就业部合并而成,其职责是对学校进行教育财政援助和视察督导工作,是负责制定英格兰地区教育与培训政策的中央政府部门。学校的许多权力为中央与地方协商分享。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其职权主要是为学校制定一些法令法规,做一个宏观的政策导向管理,提供建议和指导,负责宏观规划、提高教育经费和监测质量。地方主要负责学校的发展。学校教育经费的筹集由双方共同解决。这种学校教育制度的管理格局力图通过上下的协调沟通,确保制度的合理性。然而权力的分配在科层社会中一直是一个难以完满解决的问题。各自的职责及权力范围的界定清晰与否都可能对学校教育制度产生影响。

2.根据选拔分层功能划分

根据学制的选拔分层功能,可以将学制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或称为“三轨制”)。

(1)双轨制。

双轨制中的双轨,一轨为“大学—中学系统”,即学术性大学向下发展延伸出一些预备性学校,这种自上而下的学校教育系统反映了处在阶级社会上层贵族的利益要求;另一轨为“小学—初等职业学校系统”,即面向普通劳动者而设的初等教育学校向上伸展,设立初等(与小学相衔接)和中等(与中学相衔接)职业教育学校,这种自下而上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国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两轨平行互不相连,前者培养社会统治者及社会上层人物,后者为社会培养劳动大军。双轨制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2)单轨制。

单轨制是指由普及初等教育为起点,推动中等教育的发展,最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学校教育系统。单轨制的典型国家是美国。

以美国为例,美国早期的教育多数为西欧殖民者对本国教育制度的翻版。不同国家地区的移民为扩大自属教派在当地的影响,纷纷设立各种教会组织,并将办学校办教育视为传播宗教思想的手段。这对初等教育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美国独立后,在国内施行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普及初等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182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法。“在此期间,不仅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此,美国的教育开始走上了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不完全因循欧洲国家的足迹步步亦趋地前进。”[54]

历年真题

【2.9】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统治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2.10】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分支型。

俄罗斯的学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支型学校教育制度。俄罗斯的学制包括四年制小学、基本的七年制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高年级阶段(第九、十年级)。它们相互衔接,又分别作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基础。此后,农村青年学校、七年制工厂学校、工厂艺徒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等新型学校不断地涌现和发展起来。

这种学校教育制度注重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通教育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为师范和技术学校输送人才、为职业进行训练、为参加实际工作做准备的多重任务。

图2-1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重点提示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学制类型,学习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标准去理解与记忆不同的学制类型,同时要学会区分与辨别。重点记忆与理解具体的六种学制类型。这一节内容,较多以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

二、我国的学制

自1902年清政府颁布第一个系统的学制后,我国学制经过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学制。

(一)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所以又称其为“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二)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由于1904年为农历癸卯年,所以又称其为“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5年,高等教育3~5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三)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他任命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12年7—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9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1913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由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另外,将小学教育缩短为7年,中学教育缩短为7年,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还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

历年真题

【2.11】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四)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又称“六三三学制”,因颁布之年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

壬戌学制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该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设三年制初中,取消了大学预科;设三年制高中,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水平;职业教育单成系统,课程的设置无男女校之别。

(五)我国现行学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从接管教会学校开始,对旧有的学校进行了整顿改造。自1951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学制亦有所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3年)、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3年)、高等教育(3~5年)。其中,初等教育阶段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合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基础性、义务性(强制性和免费性)、公共性等特点。从横向来看,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后,开始出现了类的区分。根据性质与目标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需要以普通教育系统为基础。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的是普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以上实施的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可以划分为:学龄期教育系统与成人教育系统;根据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强制性可以分为义务教育系统(普及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非普及教育系统)。

历年真题

【2.12】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A.“六三三”学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2.13】辨析题: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重点提示

重点注意四大学制,可作如下整理: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正式颁布,但未实施;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是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是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陆续颁布,废除读经课程,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1922年颁布,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三、学制的影响因素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制约。具体而言,制约学制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因此,学制也必然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在制定学制时,必然要考虑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同的学制,受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反映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在阶级社会,学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封建社会,学制规定人们按照各自的社会地位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这种等级学制,完全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虽规定凡属公民只要缴纳学费都可入学,但一些好学校却收费很高,从而限制了贫穷人家子弟入学。这种学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学制理所当然地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民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因此,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二)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人才的规格及教育的物质条件产生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大生产,合作与分工的出现使学校教育制度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学校。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物质条件、规模大小、发展速度、普及程度、课程结构、专业设置等。

(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的功能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只有顺应人的发展规律的学制才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在人的一生中,经历了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这些相互联结的阶段各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确定入学时间、学校分段和衔接时都要适合年轻一代的智力和体力发展水平。

(四)民族文化传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固有的文化传统对于学校教育制度的制定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国家教育的民主自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立自主的传统给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打上了无法磨灭的烙印。我国的壬寅学制虽然是对日本学制的效仿,然而其中不免浸有许多当时的文化传统特色。比如,学制中没有完全摆脱科举制度的影响,将各级学堂卒业者分别授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学制中没有关于女子教育的制度,等等。

总之,影响学制的四大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化传统。

历年真题

【2.14】简答题: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本章小结

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的,但学校并不是与教育同步产生的。学校作为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专门的培养人才的场所,有自身特定的标准与要求,其产生与发展也受制于多种因素。从中西方学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形式化到制度化的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之中。现代的学校正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意味着学校的现实功能正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但学校的本质即培养人的场所,却是一个永恒的存在。

本章要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