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花包
一、民族简介
(一)瑶族
瑶族的自称有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瑶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反映本民族远古社会生活的神话有《盘古开天地》、《伏羲姊妹造人民》等。此外,还有史诗般优美的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谜语、谚语……有的述说历史上的不幸遭遇,有的歌颂反抗压迫的起义斗争,有的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有的歌颂爱情的坚贞,有的描述民族风物等,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瑶族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和狩猎,瑶族人民精于织染和刺绣。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婚前恋爱较为自由,男女青年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的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除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外,瑶族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嘎节、姑娘街、赶鸟节、倒稿节等。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二)传统节日
1.“赶鸟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每年到了这一天,不管晴天还是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都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在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粑。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时,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了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希望有个好兆头。
2.“姑娘街”
“姑娘街”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除歌舞外,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碰击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
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吃。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部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的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3.春节
瑶族人民过春节有一项别致而风趣的活动——演“耕作戏”。大年初一,人们聚集在村寨的广场观看“耕作戏”。“耕作戏”由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的农夫,一人扮荷锄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表演完后,青年男女纵情歌舞。歌舞中,姑娘们如果看中意中人,就把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带或佩戴的银饰挂在小伙子腰间,以示爱慕。有些地区的瑶族新婚夫妇,则在新春佳节带上礼品,到女方家拜年,女方家必须设宴招待。席间,岳父唱山歌祝愿新婚夫妇辛勤劳动,和睦相处,白头到老。
二、项目介绍
(一)抛花包的由来
抛花包是云南省富宁县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形式,瑶语叫“武多”。花包是用花布制成的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布包,内装六谷或苞谷,四角钉上数条彩带,带宽约0.6厘米,长约5厘米,抛起时沙沙作响,颜色花花绿绿。
传说从前有对青年相爱,男的叫盘阿思,女的叫刘三娘。瑶族头领想娶刘三娘为妾,被三娘拒绝后,转而逼迫盘阿思,要盘阿思一天内制一件五色凤凰衣,否则不准与三娘结亲。阿思历经艰辛,连一只鸟儿也没有猎获到。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仙女为阿思的精神所感动,送给阿思一件凤凰衣,阿思和三娘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打死了瑶族头领,结成了夫妇。为了纪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凤凰衣的颜色,绣了四个花包,保留了红、黄、蓝、白四色,摒弃了黑色,以表示冲破黑暗、走向光明。自此以后,瑶族便有了抛花包的活动。
瑶族的花包用红、黄、蓝、白四色布拼缝而成,内装六谷或苞谷。活动人数不限,男女各为一方,每人都握两个花包,距离约一丈,左手接来右手抛去,男女对掷,往复循环,一时满场彩花飞舞。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的。
(二)抛花包的特点
抛花包的玩法灵活多变,是一种带有游戏、娱乐、表演和比赛性质的运动。该运动不仅能锻炼小肌肉群,集中人的注意力,还能训练手眼的协调性,锻炼反应能力,训练个体的敏捷性。抛花包一般是在农闲时操练,节庆时比赛,有的村寨从正月初一春节抛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婚、还愿、修斋祭盘王等亦以抛花包助乐。比赛时,男女分成两队,相向而立,每人都拿两个花包,相距3米左右。然后互相抛掷花包,规定左手接来右手抛去,男女对掷,往复循环,以长时间不落地者为胜。抛花包作为表演项目时,多是在节庆时日表演,一般采用多人变换队形等多样化表演形式。抛花包集体性玩法和丢沙包有共同点,非常热闹,游戏时攻守交替,躲闪腾挪,变化多端,深受广大群众和学生的喜爱。
三、抛花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本课内容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材中强调水平三的学生不必要求学习过细的技术和掌握过严的方法,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贴近生活的情景活动,逐步掌握合理动作。本课以情景教学为依托,将云南省富宁县少数民族瑶族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抛花包”引入体育课堂,鲜亮的花包、新鲜的玩法、热闹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让学生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该项目的道具和游戏方法与教材中的投掷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结合将产生互补和共鸣。
华夏民族具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民族传统体育也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云南省富宁县的瑶族同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原创性的民间体育活动,并被世代传承。但随着社会变迁,瑶族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其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抛花包”也正在慢慢缺失或改变,参与者减少,传播范围也变小。本课将瑶族的抛花包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旨在挖掘和推广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此项运动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别开生面、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本课以引导学生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为主线,通过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抛花包”活动的方法,寓教于乐,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群体性活动可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认真学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自主创新的良好作风和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设计
课题:民族传统体育:瑶族传统体育——武多(抛花包)
授课教师:毛立斌(五华区红云小学)
指导教师:刘保谦(昆明市五华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毕汉鸿(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小学)
课程内容:武多(抛花包)
授课年级:水平三
(一)学情分析
水平三的学生在心理特征方面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的特征,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在争辩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但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很大,他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有限,而且自控能力差、集体意识淡薄,同时,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教学中需要具备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学生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本课创设云南民族村春游的情景,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标准,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中第四点特别强调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传承民族文化,开发民间体育运动资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游戏和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探究和体验;营造快乐健康的课堂氛围,在深化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队精神。
(三)课时计划(见表1—2)
表1—2 课时计划
五、教学小结
“投掷”项目在小学各个水平阶段中都有出现,相应的要求也不同,它主要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本次教学以小学生每年都期盼的学校大型活动“秋游”为背景,以学生身边的环境“云南民族村”为载体创设情景,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易于接受。让学生都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民族村,一路领略民族风情,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情节的发展,以游戏练习为主线,以目标达成统领整个教学活动,多次激发兴奋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
任何运动都要进行相应的热身活动,因为科学合理的热身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和拉伸肢体和关节,使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功能迅速进入运动竞技状态。情景开始,以“列队出发”为名进行队列练习,在情景的作用下,学生都以特种兵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动作都十分整齐、到位,个个精神抖擞;以“进入瑶寨,起舞欢迎”为名进行热身活动,并在有瑶族特色的音乐伴奏下,跳瑶族舞蹈。这样不但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跑动,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随着情景的发展,教师设计了“庆丰收、抛花包”、“赶鸟节”、“姑娘街”几个环节。整个流程以游戏为主,摆脱枯燥无味的专项素质训练,激发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扩充了学生的知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其中,“庆丰收、抛花包”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主要部分,先了解抛花包的由来,接触花包,接着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从简单的基本动作技术开始,逐渐提高难度,过渡到多人的合作,最后进行创新和挑战自我,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此环节得到巩固和突破。“赶鸟节”是瑶族同胞又一个有趣的节日,设计这一个环节主要让同学们对瑶族文化加深了解,这是本课的辅助环节,主要是对下肢的练习。同时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要学会遵守规定,团结互助,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会有回报。“姑娘街”也是瑶族民间的一个节日,此环节作为全课的结束部分,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以欢快的舞蹈结束瑶寨之旅,让学生身心都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