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的作者刘晨,是一位青年历史学家。在太平天国历史研究整体萧条的年代,他不受流俗影响,坚持“太史”研究,这种学术精神,我是十分感动的。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是刘晨倾多年之功完成的一部精品。在这部著作正式出版之前,他将书稿寄给我,嘱我写一篇序言。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请求。
读完稿本,我深深地感到作者用力甚勤,十分快慰。而且,在太平天国研究领域,这是一本很有新意的著作。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新确定萧朝贵的历史地位。
关于太平天国及太平天国人物的评价,受到过毁誉截然迥异的历史评判。在阶级斗争史观主导中国史学界的年代,褒扬者奉若神明;而在近年来,有的学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其全盘黑化或否定。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再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应该尝试摆脱定性批判的束缚而去运用学术理性重新审视太平天国的相关问题,这会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省思。
刘晨所著的《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就是这样一部焕发学术激情同时伸张学术理性的著作。比如,作者在研究萧朝贵的“法术”后指出:“正如我们不能否定太平天国起事动机的正义性,我们也不能否定萧朝贵的‘法术’在太平天国起义酝酿阶段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作者在一次纪念金田起义的学术会议上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不应以洪秀全私生活的奢靡作为将其丑化的主要依据,要以历史的公正和同情重新审视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定位,他认为,“只要数百万太平军民投身起义浪潮的动机具有正义性,太平天国就不能被全盘黑化”。这些都是符合近代历史的实际的,我深表赞同。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影响深远,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就绕不过太平天国,而萧朝贵在早期太平天国的历史舞台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太平天国就必须重视萧朝贵。作者以神权宗教和政权俗世相结合的视角重新研究太平天国及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西王萧朝贵,贯穿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结合理性的学术评判,还原本应该属于萧朝贵的历史,并由此加深对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地方社会、太平天国早期历史的认识,这无疑对重新评价太平天国和重新审视太平天国的兴亡轨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也证明,老题新做同样可以呈现枯藤开花的学术气象。
传统上,对太平天国早期人物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主要是沿袭李秀成的观点。对杨秀清,李秀成在自述原稿中说,东王杨秀清“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对冯云山,李秀成在自述原稿中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正、石达开、秦日纲),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对萧朝贵,李秀成在自述原稿中说:“西王萧朝贵是武宣县卢陆筒(峝)人氏,在家种田种山为业。天王妹子嫁其为妻,故其重用,勇敢刚强,冲锋第一。”可见,在金田起义前后,萧朝贵的地位远低于洪秀全、冯云山和杨秀清。
本书著者引用可靠的资料确证:在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天国历史上存在一个“萧朝贵时代”。“在‘萧朝贵时代’,上帝会顺利完成起义建国前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金田团营,太平天国也随之迎来了突进永安的辉煌。从这层意义上说,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真正锻造者。”
本书作者研究多种资料后认为:萧朝贵地位的提高有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萧朝贵和杨秀清合作得很好,在这个过程中萧朝贵逐渐培植私党,大肆揽权。形势的突变在庚戌(道光三十年,1850)八月杨秀清病情加重之时。本书引用韩山文的《太平天国起义记》和洪仁玕的自述,证明杨秀清在这一年的八、九两个月病重。另据《天情道理书》记载,在杨秀清病重期间,萧朝贵开始代理“首辅”之职,掌握上帝会的教务、教权。
萧朝贵的代理“首辅”地位,一直维持到庚戌十月杨秀清复出。而这种尝试性超越的失败是在辛亥(咸丰元年,1851)十月。这时,在永安城外爆发了水窦村之战,萧朝贵身受重伤,接着,在十月二十五日天王洪秀全颁布诏旨,敕封五王。杨秀清、萧朝贵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正如该书所说:“永安封王,形成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一人独大的局面。”“萧朝贵时代”也告一段落。在太平天国历史上,萧朝贵受伤前后的历史确是一个值得再思考的问题。
第二,从萧朝贵的活动中,以权力斗争和权力结构为主线,寻找太平天国衰败的端倪。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作者用力的重点和本书的鲜明特色,值得读者考虑。
从历史上看,权力结构是权力斗争取得暂时平衡的结果,权力斗争又是权力平衡的黏合剂。
作者在书中对“萧朝贵时代”以及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权力结构做出分析。作者写道:“萧朝贵的一生同样也是太平天国历史发展变迁的缩影。他的崛起、主政、负伤、阵亡都使太平天国既有的权力格局发生变动。”他的结论则是:“终太平天国之世,洪秀全也没能建立起稳固、高效的权力结构,太平天国的权力斗争伴随始终。从早期杨秀清、萧朝贵与赐谷王家、大冲曾家等上帝会元老的角逐,到杨秀清与萧朝贵之间无法逾越地表的‘夺权’暗潮,再到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对立乃至发生暴力血腥的天京惨祸,再发展为后期太平天国激烈的‘党争’(尤其是中央亲贵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甚至太平军余部的权力斗争也从未停息,如康王汪海洋杀侍王李世贤之变。可以说,太平天国贯穿始终的权力斗争是亡国的重要原因,或者说是最主要的原因,也不为过。”
第三,作者在书的最后,对如何深化太平天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这两点建议都是切合实际的。
一是“研究视角的转换与开拓”。
作者写道,“任何学科的发展创新,都离不开研究视角的转换与开拓”。结合近期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历史研究方面,视角的转化与开拓应从四个方向进行”。这四个方向是“向下”、“向上”、“横向研究”和“向四周”。
二是“研究方法”的提高。
在这个问题上,作者就“史料的深入研讨”、“跨学科研究”和“田野调查”三个方面提出他自己的意见。这都是很有价值的、切合实际的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历史学家应该有的那种“竭泽而渔”式的搜集和钻研史料的素养,在这本书稿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强调“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书稿中提到历史研究与社会学、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结合,我是十分赞同的。我想还有一个学科值得提一提,那就是哲学。历史学研究与哲学结合,特别是与哲学中的人生论和认识论结合,我想会更广阔地扩大学者的学术视野。
总之,《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作者还很年轻,我衷心地期待他有更多的好书问世,取得更大的成就。
茅家琦
2013年1月,南京
2018年5月修订
(茅家琦,1927年生,江苏镇江人,南京大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太平天国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