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类对自己面对的风险的化解和民生的保障历史由来已久,从简单的自助互助发展到通过制度来实现保障,走过漫长的历程。纵观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进程,早在1920年,政府就开始计划并设立专门的社会福利管理机构,社会事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分别担负起了部分社会福利事务,教育、育孤、养老、救灾、收养废疾、卫生防疫、慈善公益等核心事业均被纳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构建起步不晚但之后的发展缓慢,和欧美福利国家差距明显。改革开放后,中国更是面对双重难题,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有照顾需要的老年人数量庞大,照顾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不仅和欧美福利国家快速发展的社会福利事业差距越拉越大,和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崛起的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有明显的差距。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使需要照护的失能老年人也随之增多,老年长期护理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政策议题。在长期护理服务的政策模式上,一些国家选择了护理保险,如美国采用商业保险形式,而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则将其列入社会保险之中,成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之后的第五大社会保险。日本于1997年12月通过了《介护保险法》,于2000年4月1日正式实施。韩国2007年通过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从2008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国虽然还没有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建立独立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但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护理保险试点事业。
在上述背景下,春兰在韩国获得社会福利博士学位回国后,采用比较视角,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题目“中日韩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环境比较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她研究并回答了社会福利政策形成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日本和韩国实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环境有何特点?日本和韩国是在怎样的政策环境下,制定了何种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中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环境的各种变量表现出来的程度和水平如何?中国是否适合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建立何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上述研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政策意义。
她的课题建立了逻辑清晰的研究框架,通过比较分析,该研究发现: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政策环境视角看,中日韩护理保险制度制度具有可比性;从政策对象、资源筹集、待遇给付及服务输送等政策内容来看,日本和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构建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春兰和其他从事东亚国家比较研究的学者不同,她具有中文和韩文双语优势,成长在中国和韩国文化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收集相关政策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在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韩国釜山大学社会福利学博士学位以后,回国继续开展比较研究,成长为中日韩护理保险比较研究的领军学者。她在多个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多次参加双边学术交流会议,是中日韩东亚社会福利学术交流的重要使者。她曾担任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为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做出贡献。恭喜她在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获得2011年和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在形成自己学术特色、学术贡献以及学术团队的路上有了新的平台。建议春兰未来的研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中国护理保险发展的理论研究如何推进?中国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的整合模式应该是什么?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的类型化是否受福利体制的影响?东亚国家地区的护理保险和护理服务是否说明东亚福利体制存在?
我常常说读博士不易,女性读博士更不易,女老师在海外读博士更多不易。今天有更多的女性行进在博士生行列中,说明我们社会给予了女性更多的平等发展机会。我希望护理保险的比较政策研究不仅仅是春兰学术研究的好起点、好机遇,还希望春兰继续秉持扶助弱势的理念,带领由年轻老师组成的学术团队努力前行。天开教泽,吾道无穷。共勉。
彭华民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理事长
2019年5月17日于南京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