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体经络养生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其他通经法:千年传承有妙法,通经活络寿百年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众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之上,中医发展了许多通经活络的方法,除我们上面提到的推拿、艾灸、拔罐、刮痧、贴敷之外,还有纳鼻、药枕、药浴、填脐、耳压等许多种,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但根本上都是以疏通经络来达到保健目的的。

1 导引疗法

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源于上古的舞蹈动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熊经”“鸟伸”等术势。如《庄子·刻意篇》里记载:“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以好也。”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导引图》的40多种姿势,便是先秦导引术的总结。

早期的导引实际上包括了气功和按摩,隋唐以后,气功、按摩逐渐从导引中分离出来。导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历代皆有发展,代表流派如周代王子乔始创的《赤松子导引法》、唐代高僧鉴真所创的《鉴真吐纳术》、宋代高僧广渡始创的《广渡导引术》和清代曹廷栋创设的《老人导引法》等。

导引属于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它不同于现在的某些以展示人体极限能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必须竭尽全力,因而在运动中难免会受到损伤。因此,竞技体育与养生锻炼并不相同。中国传统的养生原则,讲究“闲心”(精神要悠闲)、“劳形”(形体要运动)。

导引正是为“闲心”“劳形”而设。就“劳形”而言,又必须“常欲小劳,但莫大疲”,也就是说要轻微运动,不要精疲力竭。在这一点上,导引锻炼与印度瑜伽等锻炼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通过缓慢平静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锻炼。级别高的瑜伽师,其肢体柔软如婴儿,这完全符合中国古代老子的养生思想,“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可见,柔软意味着生命力旺盛,僵硬意味着机体趋向老化。人体衰老的先兆之一就是关节僵直、活动欠佳,甚至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因此,中国的导引、印度的瑜伽,都是为柔筋软体而设,并不追求肌肉发达,力量强大。

至于“骨正”,是为了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躯体“不正”现象。人体就好比一栋房屋,骨骼就是这栋房屋的梁柱,而脊柱就相当于房屋的大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各自的生活习惯,或外力的因素而产生一些特殊动作。久而久之,人体骨骼就会出现歪斜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导引则是最好的矫正骨骼的运动方法。导引的正骨作用,是通过自我舒缓的动作实现的,而不需要强大外力的参与。许多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如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属于导引的范畴。

这些锻炼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和缓自如,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动筋骨、肌肉、关节而不易造成损伤;可以促使血液循环平稳和缓(而非处于兴奋状态)、组织器官大量吸收氧气,却不会使心脏跳动剧烈,血压突然升高,新陈代谢猝然加快。因此,导引是老幼皆宜的运动良方,只要按一定的方法和缓地运动肢体关节,使全身气血流畅,就能够达到导引的效果。

另外,在吐纳导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3点,才能让使养生健体的效果更加明显:

(1)呼吸应避免过度呼气和憋气。也就是说呼吸要自然平稳,不要憋气,呼吸不要一下子过深,因为呼吸过深或憋气时胸腔及肺内压力增加,妨碍血液回流到心脏,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眩晕,因此一定要注意。在初期呼吸的频率可由正常的每分钟16~20次逐渐减少至每分钟10次,待到熟练后频率可逐渐减少至每分钟4~6次为好。

figure_0105_0075
◎平和的心态则可以使身体经络系统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锻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情绪平稳,心态平和。平和的心态则可以使身体经络系统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锻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持之以恒。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练习者要树立信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 纳鼻疗法

纳鼻疗法,是根据中医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作用于鼻腔,通过鼻黏膜的吸收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肺朝百脉对全身经络的刺激作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鼻嗅疗法、鼻吸疗法、吹鼻疗法、塞鼻疗法、水煎后闻吸疗法等。

1.鼻嗅疗法

又叫吸药法、搐鼻法。是香辛窜的药末,置指上按于鼻孔,吸入鼻内,使药粉直接散布于鼻黏膜,通过鼻黏膜的吸收而起治疗作用的外治常用疗法,是由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独创的。对治疗感冒、呃逆、心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适合婴幼儿及难于服药者。

2.鼻吸疗法

此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吸入鼻内,使药末直接作用于鼻黏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流泪、打喷嚏等反应,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每次吸入的药末分量,药量不宜过多,以免喷嚏过于剧烈,或因药末入肺而发生呛咳。有睛内出血者要慎用,有鼻出血者要禁用。如发生喷嚏不止的情况,可立即喝一杯凉开水,喷嚏就会止住。

3.吹鼻疗法

此疗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以细竹管或细纸管、喷药器把药粉吹入鼻中,经鼻黏膜吸收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吹鼻疗法适用于头面部及五官科疾病,如头痛、牙痛、感冒、慢性鼻炎、鼻衄、暴发眼痛、白内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吹鼻时患者须口中含水,或暂时屏气,以防药物误入气道,还应防止患者打喷嚏而影响药物吸收。

4.闻吸疗法

此疗法是通过呼吸道闻吸药味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取川芎、僵蚕各15克,夜明砂3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倒入杯中,用药气熏蒸鼻孔处,并吸入药气,每日2次,早晚各1次。可活血通络,解痉止痛,适用于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figure_0106_0076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归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5.塞鼻疗法

此疗法是将药物做成团状,塞入鼻内,通过鼻腔吸收,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名医扁鹊曾以半夏末纳鼻治产后晕厥。现多用于治疗鼻、眼、口及头面部疾患。但是使用此法时,一定要掌握塞鼻深度,不宜超过中鼻道,防止滑入鼻腔深部,误入气道,儿童患者用之宜慎。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直接接触鼻腔黏膜,须用纱布包裹,以免造成损伤。

3 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耳朵表面进行按压的治疗方法。人的耳郭上分布着许多穴位,如胃穴、肠穴、心穴、肺穴、肾上腺穴等,并与全身相应脏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刺激这些穴位,可使耳聪目明、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还可以通过对具体部位的刺激,有针对性地预防某些疾病。

耳压疗法最常见的就是压豆的方式,这种方法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甚至会超过传统针灸的方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耳穴的压豆法都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

figure_0107_0077
◎人的耳郭上分布着许多穴位,如胃穴、肠穴、心穴、肺穴、肾上腺穴等。

中医的理论强调天人合一,总是通过调理人体自身的阴阳和谐来达到治病固本的效果。耳穴压豆就是通过经络原理,使身体的内部受到刺激,这样从最根本的地方让人体自身产生修复的作用,相应地使疾病慢慢地削弱,有害的物质也就慢慢地减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这种方法强调的就是身体的自身调整,既不会有毒副作用也不会发生误治,因为即便是刺激到了正常的耳穴,也不过是帮助内部的脏器更加健康。所以对于身体无论是内是外的病症都可以通过耳穴的压豆方法进行,这种绿色的疗法绝对是中医上应当首先推崇的。

首先,对于耳穴的压豆法来有个初步的认识,什么叫压豆法,就是指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药丸等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为压籽法、压丸法,是在耳毫针、埋针治病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简易方法。不仅能收到毫针、埋针同样的疗效,而且安全、无创、无痛,且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

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豆,压在耳部就是对于疾病的特效药。由于耳朵的反射区广泛,而平时又基本不会受到什么刺激,所以耳朵的反射疗法无论什么人都会感到效果显著。当然用压豆的方式也就越来越被接受。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地方,还可以在耳前耳后分别压豆,这样就形成了对应的强效刺激,当然效果也就翻倍了。

其实耳穴的压豆没有任何神秘难以掌握的地方,如果多进行了解,然后实际的操作,通过对耳朵的反复刺激,就能使身体的疾病得到控制。时间长久,治愈哪种疾病也不难办到了。而且,压豆的方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病症,所以对于老人、儿童、怕痛的患者以及需长期进行耳穴刺激的情况都可以使用。还有就是,这种压豆法所用的材料非常随意,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植物种子、药物种子、药丸等,凡是表面光滑,质硬无副作用的都可以选用,只要能适合贴压穴位面积大小的就是符合条件的,例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莱菔籽、六神丸、喉症丸、绿豆、小米等。

选好植物药物种子或小药丸之后。先在耳朵局部消毒,这样既可以保持卫生,还能让药豆固定得更加牢固。将药豆放在半厘米见方大小的胶布中央,然后就可以贴敷于相应的耳穴上。并要给予适当的按压,使耳朵有发热、胀痛感这样的效果是最佳的。一般每次只贴压一侧耳穴,两侧耳朵轮流贴压,一周左右各一次,当然想要效果强一些也可两耳同时贴压。

使用此法时,外耳局部有炎症、冻疮时不要贴压;如果出现对胶布过敏,可缩短贴压时间并加压肾上腺反射区和风溪穴,也可改用对穴位直接的按压法刺激;按压时,不要大力的揉搓,以免皮肤溃破,造成感染。

实际上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对大多数人都会很快的起效,作用效果明显。所以对于一些常见疾病都可以采用耳穴压豆的治疗,但是一般要坚持一段的时间,这样才能保持内病外治的真正持续作用。如果仅仅是短暂的使用,那么从全息反射的角度看,这是不能直达病灶起作用的。

4 药枕疗法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时候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因为最缺乏的就是时间。使用药枕,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方法,它不需要任何操作方法,不需要用毅力来坚持,不用依靠他人协助,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花时间,睡眠时就能,药枕恰好在人们睡眠中提供了健身的帮助轻松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装入药物的枕头,称为药枕。中医认为,人的头颈之处,穴位密布,久枕药枕,可使药物缓慢持久地刺激穴脉,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的功效。民间使用药枕防病健身,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将常用的药枕制作方法与功能介绍如下。

(1)茶叶枕。将泡饮过的剩茶叶晒干,再掺以少量茉莉花拌匀装袋即成,具有降火、降压、清热、解毒、明目、利尿和消暑等功效。

figure_0108_0078
◎茶叶枕具有降火、降压、清热、解毒、明目、利尿和消暑等功效。

(2)菊花枕。将干菊花装入布袋中做枕,适用于头痛、头晕、疮疖肿毒、风火眼赤、昏花或血压偏高等病症,具有防治功效。

(3)绿豆枕。将煮绿豆汤剩下的绿豆皮晒干,再掺以整个或破碎的绿豆装枕即成。因绿豆性寒,故有清热解毒、止渴防暑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常用来防治头痛脑热、眼赤喉痛、疮疖肿毒和心烦口渴等病症。绿豆如与菊花、决明子共做药枕,可有清心、解热毒和退目翳等功效。民间将此药枕又称为明目枕。

(4)小米枕。性温平、凉热适中,尤其适用于小儿枕用,具有防病健身助发育的功效。

figure_0109_0079
◎长期使用小米制作的枕头,可以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

(5)五叶枕。由桑叶、竹叶、柳叶、荷叶和柿叶掺匀并装袋而成。因其性味苦寒,故能治疗头痛、暑热头昏、眼赤模糊、耳喉肿痛和高血压等病症。

(6)白矾枕。白矾又叫明矾,性寒,味酸涩,故有解毒与祛湿的功效,用碎末装袋做成垫枕,有清热降火、降压醒脑和清痰祛湿毒的治疗作用。

(7)磁石枕。将磁石镶嵌到木枕上,具有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与抗病功效,可用来治疗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头胀、两眼昏暗、视物不清和神经衰弱等病症。

此外,还可根据季节的变化,选用不同的药枕。

(1)春枕。取蔓荆子、青葙子、菊花、薄荷、荆芥穗各等份,制作枕芯。春季万物升发,体内风热往往随之而动,故选上述疏风清热的中药,取其睡中药气随鼻而入,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此枕可防感冒,尤对常患头晕头痛及高血压患者为宜。

(2)夏枕。取生大黄、荷叶、黄荆子、藿香、黄芩各等份,制作枕芯。夏日暑热炎炎,体内湿热常聚,人多见疲惫不堪。选用上述清热、消暑、除湿的中药为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暑除湿,免致常喝清热药水而影响胃肠功能。此枕对体胖湿痰者尤为适宜。

(3)秋枕。取瓜蒌仁、旋覆花、五味子、桔梗、射乾各等份,做枕芯。秋气肃杀,多影响肺气阻滞而发咳嗽和胸闷。选用上述降肺气、止咳喘的中药,可使肺气通达而免于咳喘。此枕对素有咳喘者尚有治疗作用,故尤为相宜。

(4)冬枕。取干姜、麻黄、附子、木香、白芷、沉茄子各等份,制作枕芯。冬日寒气逼体,尤以伤脑常见。故选此类辛香燥火的,以祛寒增暖。据古医籍载,常用此枕可使体内阳气增加而不觉冷,对素体怕冷者尤为相宜。

值得注意的是,药枕对颈椎病有治疗作用,在睡眠中,既可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休息,又有明显的抗炎、消火止痛作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尤佳。每个药枕可使用1个月,一般须连续使用2~3个月。

5 填脐疗法

如果说按摩、刮痧、针灸等手段是中医“常规武器”的话,那么填脐疗法(简称“脐疗”)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规武器”。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灸法、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尽管运用这一方法运用得比较少,但填脐疗法却并不神秘,它其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脐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莫名烦恼具有很好的疗效。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脐疗方法,受莫名烦恼困扰的朋友不妨一试:

(1)丹硫膏。丹参、远志、硫黄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取药末1克,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具有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

(2)交泰丸。黄连、肉桂各等量,研成细末,用蜜调为丸,每丸重1克。每次取1粒药,放入脐内,用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适用于心肾不交型失眠症。

(3)酸枣仁糊。酸枣仁10克,研成细末,用水调成糊状,放入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1次,连续3~5天。可养心安神,生津敛汗,适用于心肝血虚导致的失眠。

figure_0110_0080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拥有滋养心肝,安神,敛汗的功效。

(4)柏子仁糊。柏子仁10克,研成细末,放入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1次,连续3~5天。可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血不养心所致的虚烦失眠。

(5)珠黄散。珍珠粉、丹参粉、硫黄各等量,研成细末,和匀,放入瓶中备用。用时取药末0.5~1.5克,撒入肚脐中,按紧,用胶布固定,每5~7天换药一次,至失眠症痊愈为止。

当然,任何疗法都有“禁区”,填脐疗法也不例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另外,运用填脐疗法治疗之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6 药浴疗法

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备受历代中医的推崇。

在中医中,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须遵循处方原则,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

药浴作用机理概言之,系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现代药理也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信息时代,紧张的工作节奏、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每天不定时的头痛,无限疲劳、心悸、长时间失眠、肩背酸痛、脱发等,而各项医学检查指标均正常,这说明亚健康还不能归为疾病的范畴,只能作为疾病的先兆警讯,这往往会使人们忽视它的危害性。

figure_0111_0081
◎药物足浴可以起到疏通血液,助眠安睡的作用。

实践证明,中药浴疗是治疗亚健康的很好的方法,它不但克服了西药给人们带来的毒副作用,还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治疗手段。中药浴疗汤剂是采用几十种名贵中药浓缩而成的,针对不同症状施放不同种类的中药,加温后将躯体完全浸泡在中药液中,优雅的泡浴环境,幽香的中药气味,本身就可以使全身达到完全放松状态,再加之药物经皮肤的吸收,直达症灶。合适的温度加速了血液循环,给心肌送去大量新鲜氧气,心肌血氧充足,血液循环畅通,疏通了各经络,这可以直接消除疲劳,紧张造成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也随之缓解,其他症状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亚健康状态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有些美容药物作用于面部皮肤后,一般通过皮肤局部吸收,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除污秽、洁净皮肤、滋润皮肤、除皱增白、祛除外邪、防御外邪侵袭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中药面浴能使皮肤组织得到滋润和营养,提供必要的新陈代谢环境,使面部皮肤组织细胞直接获得营养物质而达到美容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饭前饭后不宜进行药浴,以防低血糖休克或影响消化功能;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病人,药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昏倒;有急性传染病、妊娠和妇女月经期不宜进行;年老体弱者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照料,以防不测。

7 热敷疗法

在中医里,有一种外部治疗方法叫热敷,它可以使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还对因寒湿聚集、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等有较好治疗效果,老年人常对头部进行热敷,还能起到防病保健的效果。

热敷的方法是,把毛巾放入水温在60℃~70℃的热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轻轻绞去水,把毛巾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

老年人头部热敷时,应该主要对眼睛、耳朵、小脑这三个部位进行热敷。

figure_0112_0082
◎热敷可以使局部肌肉松弛,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

眼睛。将毛巾放入稍烫手的热水中,浸透折叠。然后将其放在合闭的双眼上,双手在毛巾上轻柔地揉眼,毛巾稍冷后,用热水重浸再热敷摩揉。每次做时保持呼吸自然,心情放松,每次可做3~5遍,每天1~2次。能起到解除疲乏、保护视力的作用,对预防老花眼、近视也有效果。

耳朵。用热水浸透过的毛巾掩盖在耳上,每次交替重复做3~5遍,每天1~2次,可以增加耳部的气血流量,预防耳部疾病及老年人常见的耳聋。

小脑。将热毛巾放于小脑上(枕骨左右两侧,俗称“后脑勺”),两侧同时热敷或左右交替热敷均可,每次进行4~8遍,每天1~2次。能起到健脑作用,提高反应力和思维能力,对老年人常见的头晕、高血压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老年人应该注意的是,热敷法必须长期进行(少则3个月,多则1年)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