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罗森塔尔效应——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赞美与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隔半年,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学生,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罗森塔尔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人人都渴望被夸奖
赞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的确,当一个人应该得到赞美而得不到时就会心灰意冷、牢骚满腹,甚至从此自暴自弃。反之,当他听到别人对自己长处的赞美时,就会感到愉快,鼓起奋进的勇气。即使他现在还不够完美,只要你给他充分的、恰如其分的赞美和肯定,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他已经成为你想让他成为的那类人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受到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又是随着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一旦人们渴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便会成为使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比如在训练运动员的过程中,如果教练员能够适时地对运动员所取得的训练成绩加以肯定,很多时候就可以促使运动员完成他一直无法完成的某一高难度动作或姿势。
赫洛定律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需求理论,它强调满足对方的渴求,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就说话而言,我们与人交谈,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一种探求对方需求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我们知晓对方的心理活动,由此确定下一步谈话的内容。根据赫洛定律,我们可以探求各种人对不同幽默的喜好,随之在谈话中多多运用对方喜欢的幽默段子,那么和谐而欢娱的气氛就油然而生。
喜欢被赞美是人的一种本性。古今中外无数人的言行都证明了这一点。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他父亲向她介绍卡耐基时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本地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他会在明天早餐以前拿石头扔你,或者做出别的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看他,接着又看看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本地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的但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方式的男孩。”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因为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他聪明,他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从此以后,他和继母建立起友谊,而这也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了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
人性深处,所有人都渴望被赞美。因为赞美,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前行的动力;因为赞赏,我们可以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吉祥上师对这一人性特点曾做过精准的剖析,他认为:“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却很吝啬对别人的赞美。当我们做了一点小事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可以来表扬自己。这是很多人都在不断重复的思维怪圈。”上师提醒我们说:“应该多赞美别人,想想当我们取得小小进步,或者做了一点小事,别人总是击掌称赞的时候;想想我们在获得赞扬时的兴奋与喜悦,我们就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时刻提醒自己,好好去为别人的努力鼓掌,无论成功或失败。”
没有人不会为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领导也是如此。下属要善于抓住领导胜过别人的、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进行赞美,这样往往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达到和领导沟通的良性效果。对于这一点,历史上还有一个很经典的实例。
古时候,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有一次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了下来,正好打在他的头上。彭玉麟勃然大怒,指着女子破口大骂起来。那女子一看,认出是官员彭玉麟,不禁冷汗直冒。但她猛然间急中生智,便正色道:“你这副腔调,像行伍里的人,这样蛮横无理。你可知彭宫保就在我们此地!他清廉正直,爱民如子,如果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呢!”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赞自己,不禁喜气上升,而且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心平气和地走了。
晒衣女面对彭玉麟的怒气,急中生智,采用美誉推崇的方式来遏止对方。她装作不知道对方是谁反而斥责对方蛮横无理,并且夸彭宫保清廉正直,说向其告状会治他的罪。这并非“当面”夸奖,却胜过当面夸奖,说得彭玉麟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好的吏治声誉,绝不应该为这些小事而损害形象。幡然醒悟之后,便转怒为笑,一场眼看要爆发的争吵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
晒衣女的这一招的确高明,一顶恰到好处的“高帽”往往能浇灭对方的怒火,因为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是每个人本能的选择,在一番赞美面前,谁还有心情去生气呢?
另外,对领导说的赞美话要切合实际,如果到领导家里,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领导的房子布置得别出心裁,或欣赏壁上的一幅好画,或惊叹一个盆栽的精巧。若领导爱狗,你应该赞美他养的狗,领导养了许多金鱼,你应该谈那些鱼的美丽。赞美领导最在意的东西,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这比说上许多无谓的虚泛的客套话更受用。
清朝末年,著名学者俞樾在他的著作《一笑》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京城的官吏,被调到外地任职。临行前,他去跟恩师辞别。恩师对他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
官吏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已经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不至于有什么麻烦。”恩师一听这话,非常生气地对这位官吏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
官吏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位呢?”官吏的话刚说完,恩师就得意地点了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
从恩师家出来,官吏对他的朋友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仅剩九十九顶了!”
这个笑话说明谁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就连那位自称“为人要正直”的老师也一样。所以,在拜访客户时,请不要忘记适度的赞美。
讨厌别人赞美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内心的本意也未必尽然。因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而赞美,则会使人的这一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所以,要想获得他人的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适度赞美他。
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和个人特色,如果赞美符合他人的实际情况,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若只是凭空捏造、信口开河,则成了虚伪。假如你对我们的养护工人这样说:“你真是一个成功人士,你有非凡的气质,你是一个伟大的人物”。那么你一定不会获得他人的好感。因为这句赞美的语言你用错了人,自然就显得虚伪。对我们的养护职工你可以用“吃苦耐劳,不偷奸耍滑,对工作敬业,能吃亏不怕脏,聪明朴实肯动脑筋”等语言给予肯定和赞美,这样的赞美才显得真诚。
赞美的语言人人爱听,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恰如其分的赞美会让人精神愉悦,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在许多场合,适时得当的赞美常常会产生神奇功效,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人人都渴望赞美,这是人们的共同愿望。领导对职工给予赞美,是对职工工作成绩的肯定,能鼓励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再接再厉地取得更大的成绩。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给予赞美,能使彼此之间感情更融洽,友情更纯真。夫妻之间相互欣赏、赞美,可以增进恩爱、巩固婚姻。当父母的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赞美儿女,既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可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并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留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赞美他人,这是一门为人处世的艺术。
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
如果你的赞美之词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你的赞美很难达到预期的功效。
赞美别人就是发现别人的美,并且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赞美的语言稍微夸张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倘若言过其实,便会让人怀疑你赞美的诚意和动机了。
有这样一个人,在单位里经常赞美同事,见到领导时,赞美的话更是滔滔不绝。见到身材魁梧的领导,他就说:“一看就知道您是有福之人啊!”当见到秃顶的领导时,他就说:“贵人不顶重发,聪明绝顶啊!”这些话倒是不伤大雅,倒还能让领导开心,只是有一次,因为他过分夸大的赞美言词让领导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
某领导在应酬时,酒喝多了,走路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这位经常赞美领导的“赞美家”赶紧过来扶起领导,嘴里说道:“领导为了工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就算是喝得胃出血也没有任何怨言。”喝醉了酒的领导一听到有人这样“赞美”自己,一下子就火了,指着这位时时不忘赞美领导的人破口大骂:“你到底会不会说话,你那是称赞我吗?你是盼着我死吧?”这次,平日伶牙俐齿的他再也说不出任何赞美之词了。
上文中那个人的赞美之所以得不到听者的认可,是因为他的赞美之词不是发自内心的。在他的赞美中,有很重的趋炎附势、惺惺作态的成分。这样的赞美是无法打动人心的。
小王是建筑公司的拆迁办主任,在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一家不配合,使拆迁工作不得不停下来。小王通过了解得知,这家的主人是一名老军人,他之所以不肯搬家,是因为这套四合院是他光荣离休后政府赠予他的。
随后,小王亲自拜访了这位老人。他进入到老人的书房,看见墙上都是老人身穿军装的照片,不由得说道:“您老年轻时一定是名勇敢的军人。因为我在您身上仿佛见到了你当年奋勇杀敌的勇猛和果断。”老人没有作声。小王继续说:“我小的时候就愿意和我爷爷在一起,他总有许多战场上的故事可以讲,后来他年纪大了,有的故事甚至都讲20遍了,可是每次他像是第一次讲一样,眼中充满了激动的泪水。我想您所知道的故事一定和我爷爷知道的一样多,甚至比他的还多。而这其中的辛酸不易,我想只有您自己体会得最深刻了。”
说到此,小王起身说道:“老先生,打扰您这么久,真是对不住啊!”说完他就走出了屋子,往大门外走去。当他即将迈出大门时,老人在背后喊道:“明天过来时把拆迁的公文带来,让我好好瞅瞅。”小王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老人要看公文,证明拆迁的事情有戏了。
从头至尾,小王只字未提拆迁的事,只是和老人聊家常。其实,正是小王的家常话打动了老人。小王称赞老人勇敢,称赞老人阅历丰富,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他的赞美之词在老人的心中也激起了层层涟漪。因为小王真诚的赞美,叩开了老人的心门。
有的人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赞美,认为那是阿谀奉承的表现,是令人不齿的做法,然而人人都喜欢听到他人的赞美,都以得到他人的赞美为荣。因为,如果能得到别人的赞美,说明自己的行为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对赞美他的人自然就会产生好感。无论何时,赞美都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帮助他人走出困境,是交际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发自内心的赞美,是任何人都喜爱的。
出其不意的赞美让人喜出望外
赞美的新意很重要,需要我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翻出恰当的“新”意,否则便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怎样赞美,只能跟着别人说重复的话,附和别人的赞美。常言道:别人嚼过的肉不香。朱温手下就有一批鹦鹉学舌拍马的人。
一次,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独自说了句:“柳树好大!”宾客为了讨好他,纷纷起来互相赞叹:“柳树好大。”朱温听了觉得好笑,又道:“柳树好大,可做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互相赞叹:“可做车头。”朱温对这些鹦鹉学舌的人烦透了,厉声说:“柳树岂可做车头!”于是把说“可做车头”的人抓起来杀了。
在整日聚首的人际关系中,一家人之间或一个科室的同事之间,有些赞美很可能多次重复,已经形成某种公式和习惯了,这就没什么意义和作用。就像是同一张唱片或同一盘录音带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播放一样,让人感觉乏味。
赞美加一点新意,鼓励作用会更大。正如有人所说:“一点新意,一片天空。”
赞扬要有新意,当然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一般人很少发现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即使你一时还没有发现更新的东西,也可以在表达的角度上有所变化和创新。
对一位公司经理,你最好不要称赞他如何经营有方,因为这种话他听得多了,已经成了毫无新意的客套了。倘若你称赞他目光炯炯有神、潇洒大方,他反而会被感动。
赞美是所有声音中最甜蜜的一种,赞美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新颖的语言是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简单的赞扬也可能是振奋人心的,但是一种本来不错的赞扬如果多次单调重复,也会显得平淡无味,甚至令人厌烦。一个女人就曾说过,她对别人反复说她长得很漂亮,已经感到很厌烦,但是当有人告诉她,像她这样气质不凡的女人应该去演电影,她笑了。
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很质朴的,但仪态万方这一目标,却是她们孜孜以求的。这是她们最大的荣誉,并且常常希望别人赞美这一点。但是对那些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就要避免对其容貌的过分赞誉,因为对于这一点其已有绝对的自信。你可以转而去称赞其智慧和品格。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好的赞美能当我十天的口粮。”我们每天都让新鲜的赞美流淌入他人的生活中,那么彼此对生活的积极性就会增强。
夸人要夸到点子上
把话说在点子上,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夸人夸到在点子上,更会令对方喜出望外。
赞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味剂,有了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则会变得越来越近。如果要消除两人间的隔阂,真心地赞美对方是你最理想的方法。
但如果我们的赞美没有针对性,没有赞美到点子上,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厌恶。
当你与年老的长者交谈时,可以多称赞他引以为豪的过去,因为老年人一般都希望别人能够记住他当年的业绩和往日的雄风。当你与年轻人交谈时,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当你与商人交谈时,可以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当你与知识分子交谈时,可以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因为恭维过度,会让人觉得你是在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所以,在赞美别人时一定要善于寻找对方最希望被人赞美的地方。
云莉从升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被同学们评为“班花”。云莉自己也知道,从小到大她听到的称赞最多的就是关于她漂亮的外表,对于这样的赞美,云莉感觉有点儿“疲劳”了。其实在她内心深处最希望听到别人说她“有才华,将来肯定会有所成就”。云莉的男朋友就是靠着别具一格的赞美才赢得了她的芳心。“在我身上,他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云莉开心地说。
由此可见,赞美就得“赞”到点子上。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虚假和牵强的感觉,这样的赞美往往会使对方听来十分亲切真实,使对方产生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从而增进友谊,缩短彼此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