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茶企规模化,需先过三关
茶企心声:快速规模化当然好,能做大谁不去做?有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心态归零可以,总不能产品归零、销售归零吧?归零之后怎么办呢?我也想用消费品成熟武器营销中国茶,怎么做呢?哪有立顿那么多钱花呢?认同快速规模化这个目标,怎么才能快速,还规模化呢?
挡在茶企快速规模化道路上的“拦路虎”有三个:意志关、方法关、资源关。
1.意志关
1)你有规模化想法了,真的有规模化意志了吗?
2)你去研究过“快速规模化”的关键驱动力了吗?
3)你找到快速规模化的关键驱动力的关键举措了吗?
4)这些关键举措是否与你现有的商业模式、营销组合相匹配?
5)不能匹配的商业模式、营销组合为什么还要继续存在?
6)你有没有改变的具体方案及时间表呢?
经营意志由上述六项内容组成,并且要企业Boss或CEO推动落实到日常经营里。你做了吗?如果没有做这些,那你就是只有想法却没有经营意志的老板。
心(意志与愿景)、力(资源)、法(方法)都需要,但无心则有力有法亦不会大成。
2.方法关
茶企需要的方法不是割裂的术,而是基于商业模式的道术一体。
茶企之道的要素是两个:一是品类定位;二是商业模式选择。在这两个模式确定后,才是制定具体的战术举措。
品类定位,不仅指造一个新名称、发展一个新品类,而且包括各地方茶企如何占领已经形成的品类。近年造新品类很受追捧,如红岁、滇红、金骏眉、信阳红等,其实大部分是自拉自唱的品牌花把式,炒得热闹、销量很少。
任何消费品营销的基本常识都是:教育消费者比唤醒消费者的成本与难度高得多。小企业还要去担负教育品类消费的责任,这种思维从战略上看是小马拉大车。
抢注不等于占有,注册名称不等于获得销量,从销量角度考量品类定位战略,才是中国茶企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茶企树立快速规模化的经营意志之后,就会引导茶企换一个角度来看行业机会、品类机会、企业现状、未来之路等。
快速规模化的能力,不取决于企业现有的产品品类、现有产品的销售规模与市场,而是取决于企业能否根据行业与品类实际消费特点与规模,调整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确定“尖刀式”产品战略,坚定而迅速地把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品牌推向市场,形成战略增长的趋势。
3.资源关
中国茶产业链很长,核心是三大资源:优质茶园、炒茶工艺及师傅(做出好茶的关键)、资本。目前中国茶产业有“三股势力”,是中国茶产业格局改变的驱动力:
1)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带动了资本对茶园的圈地运动。
2)国字号企业及部分炒家从流通渠道的投机炒作转入产业上游或下游的实体经营战。
3)各地的产区茶企开始通过品牌连锁专卖店走出传统茶叶批发市场的局限。
从“三股势力”与三大核心资源的匹配情况来看,实际上“三股势力”的机会大致是均等的:圈地及炒家转变的资本不仅没有品牌与渠道,甚至在收茶、炒茶的工艺技术上都不具备经验;国字号茶企拥有优质的茶叶产区资源、工艺、炒茶师傅等,却大都以大宗原料茶交易为主,真正的品牌茶所占份额不高;地方(包括自有茶园业主)茶企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拥有茶园及炒茶资源,缺乏资本扩大再生产,经营模式上刚刚开始从散装试水品牌专卖店。
“三股势力”都有致命的产业链“死穴”,导致无法在市场上做大规模,从而利用市场势能对产业格局进行洗牌,三种驱动力目前还处于一种没有“短兵相接”的博弈状态。
在这种形势下,真正的战略资源不是政策,不是资本,不是经验,而是能够将资源、资本、智本三者结合在一起的“领头羊”。
“三股势力”里的任何一个茶企,都可以找到撬动三大资源整合的跳板与筹码。关键是是否具备战略洞察,或者说“一以贯之的经营意志”。
有了这种坚定的意志,茶企才能从自然增长转向“战略增长”,彻底改变自然增长时代形成的路径依赖与落后模式——这就是茶企真正的差异化,不是想一句广告语、请个明星代言之类徒有其表的品牌差异化。
无论茶企在哪里、做哪个品类、属于“三股势力”里的哪一种,都有机会去实现快速规模化,绝不是只能在传统模式上“小富即安”。
中国茶企要有大觉醒:没有规模化,一切都枉然。要想规模化,需先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