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沉思穿越时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唤来英魂同住

在我家乡的景山顶上,几年前突兀出现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墓。

墓碑上,红褐色血似的渗印着村民刻上的两行墓志铭:“虽然我们只能在阵亡簿上找到你们的姓名,但在我们景山村民心目中,你们是景山村的一代天骄。”

景山非山,不过一圆锥形山丘,青山左右两旁,连绵起伏,远远望去,如泥人高手雕削过一般精致。踞村中央,高数十米,将村舍一分为二。两侧粉墙黛瓦栉比,前方一水护田绕绿。没有山花烂漫,没有松柏常青,只见一层层的茶园,绿油油簇拥着烈士纪念墓,像是村姑一针针一线线绣上去的。

水泥墓,青石碑,本本色色,不着修饰,显然是受到材料技术的局限而露出些许粗野土气,无论如何比不得麻栗坡的。但此处地形却真的是天造地设,非人工能为。那赫然醒目的墓碑在景山之巅巍峨着,顿使这小小的山坞村庄平添了别样的氛围和气势,给多少过往行人留下了别样的印象和感觉。

我曾在那烈士墓前深深地三鞠躬。那是两年前返里探亲,春寒料峭时节。纪念墓周围是大大小小的花圈骨架。我默默地伫立许久,许久。这时候有我的缅怀、仰敬,也有我的迷惘、苦思。崇高感与彷徨感交错交织,撩起我心底一阵阵涟漪,心境好不纷乱!想起青少年时代常常读之入神的是《星火燎原》《红旗飘飘》,仿佛常常看得见烈士鲜血踏出的足迹,听得见历史长廊那不屈不挠和前仆后继的回声。然而现在……

两位富家子弟,在外乡高小学堂读书,受方志敏部队革命宣传的影响,瞒着家庭,秘密参加了赣北红军游击队。他们一同战斗在皖赣边区的土地上,最后又都悄没生息地默默把一腔热血、一身青春洒在了故土。

没有故事传奇,没有惊天动地,他们没有来得及惊天动地。

这里不是老区,不是将军的摇篮。这里我的祖祖辈辈芸芸众生,素以崇尚徽商天下或读书做官。而他们,走的竟是这样的一条路。

他们的坟茔早已被岁月的风风雨雨铲平,他们的肉体也早已化为腐质肥沃了青山。

哦,安魂吧,烈士。安魂吧……

不能因为年代已经久远,不能因为名不见经传。昨天的景山山民,日子着实过得太穷,太累,太单调乏味,太提心吊胆,无心顾及其他;今天,他们终于唤来了英魂同住,唤来了英魂同住……

这是他们奏出的安魂曲。

他们要让英灵每天都看着,看着景山脚下的依依垂柳,修修翠竹;看着村前的一河碧绿如蓝,繁枝倒影;看着景山山民的喜怒哀乐,每一个跃动的灵魂。

他们要让英灵每天都听着,听着景山脚下的喜鹊登枝,紫燕呢喃;听着黄澄澄里的笑语,绿茵茵里的呼唤;听着景山村里的书声琅琅,每一株希望的拔节生长……

1989年11月15日《安徽日报》黄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