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2008—2017年中国居民时间利用的变化

2008—2017年,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第三产业的产出占比、就业占比明显上升,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急剧下降,城镇化率快速上升。相关的主要指标如表2—15所示。

表2—15 2008—2017年中国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必然反映到居民的时间利用上面。本节基于中国仅有的两套大规模时间利用调查数据,比较中国居民在2008年、2017年的时间利用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进行了中国首次大规模时间利用调查,于次年出版了资料汇编[1]。由于2008年调查的调查对象为调查户中15—74岁的人口,本节计算了2017年调查中15—74岁样本的时间利用情况,以求年龄段的可比性。

2008年的调查覆盖了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四川、云南、甘肃10个省份(调查省份的选择考虑了地理、经济发展程度的代表性),而2017年的调查覆盖了29个省份(除新疆、西藏以外的所有大陆其他省份)。为了判断调查地理范围的变化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表2—16和图2—10比较了2017年10个省份(与2008年调查完全相同的省份)与29个省份的各类活动平均时长。

表2—16 2017年两个地理范围各类活动平均时长比较

图2—10 2017年10省与29省各类活动平均时长比较

可见,2017年10省结果与29省结果有着不可忽略的差异。因此,本章用2017年10省份数据与2008年比较,以排除调查范围变化的影响。

一 概述

2008—2017年,中国居民的时间利用情况的变化如表2—17、图2—11、图2—12、图2—13所示。

表2—17 2008/2017年各类活动平均时长比较

图2—11 2008/2017年各类活动平均时长比较

2008—2017年,中国成年人的时间利用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有酬劳动时间略有增加。无酬劳动时间每天减少了0.55小时;这可能与部分家务外包、节省时间的家用电器的普及、网络购物的兴起有关。总劳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时间每天减少了0.47小时。学习培训时间每天增加了0.23小时。休闲社交时间每天增加了0.18小时;这与居民收入提高后,更追求生活品质有关。另外自我照料时间略有增加。

图2—12 2008/2017年分性别各类活动平均时长比较

2008—2017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时间利用模式的变化同中有异,总的趋势是性别差异缩小。有酬劳动时间,男性增加而女性减少,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无酬劳动时间,男性、女性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女性减少的幅度更大,性别差异有所缩小。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向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方向回归。总劳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时间,男性、女性都有所减少,但男性的降幅(0.24小时)远小于女性的降幅(0.69小时),结果是总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大幅度下降。学习培训时间,男性、女性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性别差异有所下降。休闲社交时间,男性、女性都有增加;女性增加的幅度更大,缩小了性别差异。自我照料时间,男性减少而女性增加;结果,自我照料时间由男多女少变为女多男少。

图2—13 2008/2017年分城乡各类活动平均时长比较

可以发现,2008—2017年,中国城镇和乡村的时间利用模式有着不同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城乡差异大幅缩小。有酬劳动时间,城镇居民大幅增加,但乡村居民大幅减少;原本存在的巨大城乡差异几乎完全消失;这反映了城市工作更加繁忙,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减少了农业劳动时间投入。无酬劳动时间,城乡居民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城镇居民减少幅度更大,使得无酬劳动时间由城镇高乡村低变为城镇低乡村高。总劳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时间的城乡差异大幅下降。学习培训时间,城乡居民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城乡差异有所下降。休闲社交时间,城镇居民明显减少,但乡村居民明显增加;原本存在的巨大城乡差异大幅下降。自我照料时间,城镇居民减少而乡村居民增加;结果,自我照料时间由城镇高乡村低变为城镇低乡村高。

下文分别介绍各类活动下属的小类活动的变化。

二 有酬劳动

2008年、2017年,中国居民的有酬劳动方面的时间利用情况如表2—18、图2—14所示。

表2—18 2008/2017年有酬劳动平均时长比较

图2—14 2008/2017年各类有酬劳动平均时长比较

可以发现,2008—2017年,有酬劳动时间仅略有增加,变化不大,但各类有酬劳动的时间利用模式有着截然相反的变化。工作时间每天大幅上升1.08小时。其原因是:(1)城乡的工作时间都在上升;(2)城镇的工作时间远高于乡村,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从47.0%上升到58.5%)使得城镇权重上升。家庭生产经营时间每天大幅下降1.00小时,而且家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时间都有大幅下降。其原因可能是:(1)机械化节省了农业劳动时间;(2)2008年的调查在5月进行,正是农忙时节;而2017年的调查在7—8月进行,农忙程度下降;(3)乡村的家庭生产经营时间远高于城镇,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乡村权重下降。

2008—2017年,男性和女性的工作时间均有明显上升,家庭生产经营时间均有明显下降。家庭第一产业时间占总有酬劳动时间的比例,男性从0.32下降到0.19,而女性从0.39下降到0.22。考虑到农业(第一产业)劳动报酬比非农劳动报酬低,男性和女性的有酬劳动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而女性提高得更多。

2008年,乡村居民农业劳动时间比工资劳动(工作)时间高出1倍,而2017年两者关系反转,工资劳动时间比农业劳动时间高出1个小时以上。可见,乡村居民的有酬劳动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三 无酬劳动

2008年、2017年,中国居民的无酬劳动方面的时间利用情况如表2—19、图2—15所示。

表2—19 2008/2017年无酬劳动平均时长比较

续表

图2—15 2008/2017年各类无酬劳动平均时长比较

可以发现,2008/2017年,无酬劳动时间有明显下降,但各类无酬劳动的时间利用模式有着不同的变化。做家务时间每天下降0.56小时。这反映了市场服务业的发展,部分家务外包和节省时间的家用电器的普及。照顾未成年家人时间每天上升0.30小时,升幅接近1倍。可能的原因是:(1)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小孩的养育更加重视;(2)由于开放二胎,家庭儿童数量增加。购物时间每天下降0.19小时,降幅超过50%,这可能与网络购物的兴起有关。

2008—2017年,男性和女性、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分项的无酬劳动时间的变化模式完全相同。

四 学习培训

2008年、2017年,中国居民学习培训方面的时间利用情况如表2—20、图2—16所示。

表2—20 2008/2017年学习培训平均时长比较

图2—16 2008/2017年各类学习培训平均时长比较

可以发现,2008—2017年,学习培训时间有明显上升,两类学习培训的时间利用模式有着相同的变化。受教育时间每天上升0.20小时。可能的原因是:(1)高中、大学、研究生入学率的提高;(2)升学竞争压力使得学生增加了学习时间。培训时间上升1倍,尽管绝对时长依然很低。

2008—2017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城镇居民还是乡村居民,受教育时间和培训时间都有增加。其中,女性和乡村居民增加的幅度更大,使得受教育时间和培训时间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均有明显下降。

五 休闲社交

2008年、2017年,中国居民休闲社交方面的时间利用情况如表2—21、图2—17所示。

表2—21 2008/2017年休闲社交平均时长比较

图2—17 2008/2017年各类休闲社交平均时长比较

可以发现,2008—2017年,居民的休闲社交时间有明显上升。总体而言,高品质休闲社交时间增加,低品质休闲社交时间下降。锻炼健身时间每天上升0.13小时,升幅高达1/3;这可能与人们富起来后追求生活品质,更加关心身体健康有关。看电视时间每天下降0.52小时,降幅高达1/4;看电视之外的其他娱乐休闲时间每天上升0.51小时。毕竟现在娱乐休闲项目很多,自然看电视的时间会下降。社会交往时间略有上升。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城镇居民还是乡村居民,锻炼健身的时间都有增加,看电视的时间都有减少。可见,不仅人们的休闲时间有所增加,而且休闲质量有了提高。

六 自我照料

2008年、2017年,中国居民自我照料方面的时间利用情况如表2—22、图2—18所示。

表2—22 2008/2017年自我照料平均时长比较

图2—18 2008/2017年各类自我照料平均时长比较

可以发现,2008—2017年,人们的自我照料时间略有上升。其中,睡眠时间每天上升0.44小时,个人卫生时间每天下降0.25小时,饮食活动时间也略有下降。

男性和女性、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睡眠时间都有所上升,个人卫生时间都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