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分析
当代社会中,人类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领域: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以及社会活动领域。相应的,服务于这三个领域的基本组织——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则成为支撑整个社会有效运转的三大体系。这三类组织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合作:政府制定并执行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则,同时要求社会各部门服从;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期望获得利润回报;非营利组织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进一步提高社会生活质量。[1]
在这三类组织中,政府和企业组织起源较早,为人们所熟知,而非营利组织最晚确立,其作为社会部门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力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非营利组织与福利国家、公共管理的危机、政府改革、治理理念等相关联,是对“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一种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发展起来,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全球结社革命”(Global Associational Revolution)。根据萨拉蒙教授主持的非营利部门国际比较项目的研究数据,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存在一个庞大的非营利部门,这个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占各国GDP的4.6%,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