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演讲的力量,口才的魅力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终于身挂六国相印,结成抗秦联盟;其同窗好友张仪则凭其口舌之才游说六国亲秦,最终拆散了合纵,与苏秦一同演绎战国末期“群雄混乱”的场面;三国时期军事家诸葛亮仰仗旁征博引之口,舌战群儒,促成吴汉联盟……古往今来,许多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人舌反逆势、口挽狂澜,凭借出色的演讲口才和辩论才能,抛出一篇篇绝世佳作,掀起一幕幕舌上风暴,导演一场场人生活剧。

林肯在他著名的奴隶解放演说中,最初30分钟只叙述一些持反对态度者所赞同的意见,然后再按自己的目标,把反对者逐渐拉到自己这边来。如果从潜在心理术来看,他的说服方法有两个要点:第一,人往往只有在被别人感受自身意见时,才发现其不完善的一面,进而反过来完全信赖对方;第二,当“自我发现”时,在主观上仍非常相信就是自己的意思,事实上这往往是被说服者诱导出来的结果。

林肯运用这个技巧的秘诀,就是在论辩前先巧妙地软化敌人,也就是在一开始时就先强调敌我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对方接受这一点。如果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的立场,彼此间的鸿沟就会愈来愈深,进而演变成“如果你有那种想法,那我只好和你拼了”的局面。一旦对方有了这种心理状态,你是绝对不可能说服他的。

一个口才出众的论辩者,往往在开始时以比较简单的问题作为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时,他会说:“事实上没有任何别的问题,至少对于这个条件,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而下一事项同这个事项也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五个问题中能用这种方法使对方赞成三个的话,那么这个会议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即使到了后面要讨论最大、最困难的问题,只要采取这种方式,十有八九都能成功。

对于说话和口才,古今中外的远见卓识者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等古语,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借“九鼎之宝”“百万之师”等词语强喻说话的力量,充分揭示了说话能力和口才艺术的巨大社会作用。

改变历史的伟大演讲

拿破仑说:“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

历史上,杰出人物常常作为演说家在人类历史转折时刻或光荣瞬间留下不朽的声音,历史也因此为之改变。

20世纪30年代,当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困境。面对几乎绝望的人民,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鼓励人民忍耐并支持自己的领导:“首先请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美国人民因此备受鼓舞,恢复了信心,美国从此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1940年,在野十多年的丘吉尔临危受命,以战时首相的身份领导反德国纳粹侵略的战争。在不列颠战役进入高潮阶段时,他发表了名为《少数人》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让英国士兵和民众群情激愤,同仇敌忾,誓与德寇血战到底,最终扭转了战役的局势。

1944年6月,盟军司令蒙哥马利元帅在诺曼底登陆中对担负突击任务的士兵发表演讲。他这样说道:“你们在干一件无与伦比的伟大事业!世界将通过你们变一番模样,历史将为你们树一座丰碑,写上:你们是迄今最伟大的军人!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将要由你们来完成。你们最终将成为英雄回到家里,同你们的亲人团聚。”在这伟大演讲的号召下,士兵们勇敢作战,他们以最无畏的战斗精神奔向战场,排山倒海,势如破竹。历史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演讲的力量,这就是口才的力量,它虽然无形,却是最好的兴奋剂。如果使用得当,它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在人类的历史上,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拥有了达成目标的主动权。而演讲就是获取这种话语权的最好途径,此外,演讲还担负起了传播人类思想、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

在演说中,他说出了著名的平等口号:

“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纵使我们面临着今天与明天的种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这是一个深深植根于美国之梦的梦想。”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平等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行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亚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拒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亚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姊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

“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的群山中劈出一颗希望的宝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变我们祖国的嘈杂喧嚣为一曲优美和谐的兄弟交响乐。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共同工作、共同祈祷、共同斗争,甚至哪怕共同入狱。既然知道有朝一日我们终将获得自由,我们就能为争取自由共同坚持下去!”

综观历史,很多演说都成为改变历史的关键时刻。演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由、弘扬正义,打败邪恶势力;演讲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强信心,获得竞争的力量。

总之演讲能改写历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演讲激人心志,传播正能量

古今中外,演讲无不被人们所重视、所利用,发挥着它独特的、巨大的作用。

在中世纪前的中国、埃及、希腊、罗马、巴比伦、印度等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演讲已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在古代中国,演讲这一形式在先秦时代已广泛盛行。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尚书》里面就记载了盘庚“动员民众迁都”的演说。这是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一篇有文字记载的演说,也是世界演讲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演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游说风气极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演讲学、口才学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及至当代,演讲已经深入人心,演讲之风愈演愈烈,演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演讲口才已经成为一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和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为什么从古至今,演讲一直绵延不衰、方兴未艾呢?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强烈而广泛的社会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演讲对社会和大众的作用,一般包括六个方面:

1.真理的启迪作用

即思想观点上的理性教育作用。演讲是要以理服人的,“理”(社会的、科学的、人生的)的真理性启迪,是演讲最主要的教育作用。

2.情感的激发作用

演讲对理性的阐述总是伴随着情感激发进行的,以情感人是演讲不可缺少的情感作用。

3.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作用

演讲向听众传播它所包含的大量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是演讲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4.艺术美感作用

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艺术的综合直观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表达内容,也能给听众以美感愉悦。演讲艺术的表演性,有“以美娱人”的美感作用。

5.扬善祛邪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史。而这种斗争不管多么曲折和复杂,最后总是以真、善、美的胜利而告终,而这种斗争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是演讲。

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家,他们都是拿着演讲这个工具和武器来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与一切丑恶的势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唤醒民众,把社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演讲家就是用演讲这个工具去启迪人们获得知识、认识真理、掌握真理、扶正祛邪,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最终把人类社会推向最理想的境界。

6.行动的导发作用

演讲的最高宗旨在于最终能导发听众符合演讲目的而行动。听众的行动是演讲一切理想感性作用最集中、最实际的体现。不能激发听众行动的演讲,其作用是浅层的、微弱的,不会有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演讲改变个人命运

约翰·库缇斯,1970年出生的澳大利亚人,天生严重残疾。出生时脊椎下部没有发育,两条腿根本没有成型,既无法行走,也无法安装假肢。17岁时接受截肢手术,29岁时罹患癌症。

1996年,约翰走上激励演讲的道路,他先后到过19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获得了“激励大师”的称号,迅速成为世界级著名残疾激励演讲大师。

他是怎样走上演讲大师道路的呢?一次偶然的公开演讲,给约翰带来了全新的人生。

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对自己的经历做简短的演讲。“我一定要把最勇敢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约翰告诉自己。他的经历和现状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大家纷纷给予热烈的掌声。一个女性跑到台上,哭着告诉约翰,她非常不幸,正准备自杀,此刻身上就带着手枪,可是当她听了他的演讲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活下去。

演讲之后,约翰独自一个人来到海边,他坐在沙滩上,望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内心激荡不已。回想起在午餐会上热烈的掌声,他生平开始第一次大声笑出来——因为在他的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别人如此关切他的讲话,并且报以最真诚的掌声。这时,约翰忽然清晰地发现,到讲台上去,讲出自己经历的恐惧和忧伤,讲出自己的挣扎和拼搏,给他人以启迪,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于是,约翰开始了公众演讲。在演讲过程中,约翰尽量降低他的生理特性会对听众造成的影响,而且尽可能地讲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话。他希望观众是来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而不是来看“怪物展览”的。

到现在为止,约翰在190多个国家,做了800多场演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和影响了200多万人。

演讲改变命运。约翰·库缇斯正是通过演讲开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

一个精通演讲的人通过演讲很容易就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这对于一个腼腆的人而言可能比较困难。就像哈佛大学《商业评论》指出的那样,在企业中升迁、晋级的首选条件就是具备较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机会就会渺茫。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就要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从现在开始,好好培养自己的演讲才能,别让演讲成为你最恐惧的事情。

你的世界由你的口才建造

口才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主要体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显示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意义。

《辞海》中对于“口才”一词的解释简单明了,即“说话的能力”。说话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我们靠说话维系亲情、建立友情、追求爱情,生活因此变得丰富精彩,人生也由此而更加意味无穷;在事业上,我们用说话强化和维护各种关系,扩大自己的工作领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使工作变得轻松愉快,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个人成长中,我们以说话获取知识、增加个人魅力,不断壮大自己,不断追寻或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塑造个体的理想形象。但也正因为如此,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才会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千差万别。不同的说话能力,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久而久之,这种效果由量变达到质变,人生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因此,有位口才专家曾经大胆断言道:“语言是人生命运的纽带。”西方有位哲人也认为:“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说话令人喜悦的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交场所内,在谈判桌上,在销售圈中,在演讲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就需要对话,就需要高超的讲话能力和卓越的口才。毋庸置疑,口才就是生产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表达来实现一定的目的。在当今中国,我们可以从马云、李开复、俞敏洪等各界成功人士身上看到口才与演说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和独特魅力。

但很显然的是,学会说话容易,要说好话,说让别人爱听、真正表达自己并帮助自己的话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活中有的人讲起话来喋喋不休,听起来像是伶牙俐齿,但仔细琢磨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此人言之无物;有的人说话看似高深,但言语晦涩,听得人一头雾水;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实际上是强词夺理的诡辩;有的人辞藻华丽、巧言谄媚,实际上是哗众取宠;有的人语言简练,但却深入浅出、听来入耳;有的人语言平实,但却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见,堆砌辞藻、文白混杂、空话连篇、套话连篇都不是真正的口才。

真正的口才是和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思想品格、学识素养分不开的。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聆听、应变等多项能力;是一种心理技能,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共同运作。性格、能力、气质等个性特征又决定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和口语表达的风格。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思维的花朵。你的世界由你的口才建造。

绝妙口才展现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

口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出色的口才能引导一个人的心灵穿越无知,避开错误的消息,离开误解之地,抵达正确的目的地。真正的口才能使另一个人理解你所说的话、体会你的感受、相信你的动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对你真正有利的事。

如果你是一位房地产经纪人,要说服一对年轻的夫妻买下一套他们想要的房子,其费用也是他们能轻松负担的,同时你也要知道它是全城最合算的一笔买卖。这时,你用恰当的方式把这一信息公布出去,主动接触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这笔划算的交易,以及接受这笔交易的合理性和有利点,最后达成交易。这样的做法就是零距离口才。真正的口才绝不会是谎言,而是一种艺术,它能够使你去达成与别人有关的美好事情。

如果你不能说服别人,并不是因为你的观点不好,而是因为你不太善于运用口才的艺术。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点子或是最好的产品,但是如果你无法有效地向别人传达这些消息,那么再好的东西也就没有价值。

克拉罗·巴顿、托马斯·爱迪生、欧佛里·莱特以及琼纳斯·索克博士都不是推销员,然而如果他们没有学会说话的艺术,他们的梦想就绝不会实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会大大不同。

如果克拉罗·巴顿在1881年不善说话,没有说服她的长官允许她上前线照护受伤的士兵,那么从那时起不但会有更多的人战死战场,而且我们也不会有红十字协会;如果爱迪生缺乏口才,没能说服他的投资人以及工程师们相信电灯完全是有可能发明的,那我们现在只能在煤油灯下阅读;如果莱特口才不好,没能说服政府官员相信动力飞行器不只是新奇的玩意,我们就得花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搭火车、汽车或者轮船去旅行;如果索克没有出色的口才艺术,我们仍然会看着好几百万男女老幼因为小儿麻痹——这种不治之症而痛苦地度过一生;如果承担风险者没有口才,不能说服他们的雇主、同事、银行家、投资人与政府给他们的想法一个机会的话,今天你视为理所当然的大部分事情就绝不可能存在。

口才对于任何想要实现梦想并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口才是开启通往他人理智和情感之门的钥匙,也能够使你对他人的生命产生一种持续的正面影响。

一个人的魅力是和他的口才水平息息相关的,一位卓越睿智的商界精英、一个威力无穷的政府领导、一位儒雅的学者,都会在他的公众表达上有着不同凡响之处。口才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别人信服你的观点,并钦佩你的魅力。

好口才是事业的催化剂

事业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决定于某一次谈话,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这是千真万确的,一项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效果。如果你出言不慎,无理跟别人争吵,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说话是成功事业的催化剂,它直接关系事业的成败。

1983年元旦,英国女王为多年给首相撒切尔夫人担任顾问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绩:有效地提高了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能力和应答记者提问的能力;为撒切尔夫人撰写了深得人心的演讲稿……一句话,戈登·里斯为英国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风姿绰约、雍容而又不过度华贵、谈吐优雅和待人亲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

由此可见,英国王室和政界对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视。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里,当前无不把当众说话水平作为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个公司、企业招聘各类人才,都要进行口试。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进行面试时,专门就说话能力规定若干不予录用的条文。具体示范如下:

应聘者声若蚊子者,不予录用;

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不予录用;

说话无生气者,不予录用;

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录用;

……

日本大公司的这些规定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说话与事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当众说话水平高,能说会道,才能正确领悟上级的意图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一个唯唯诺诺、语无伦次的人肯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通过讲话让领导、同事、群众更深层次地了解你,才能让大家信任你,才有机会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胜任更重要的任务,才有施展才华、获得事业成功的机会。用好这种催化剂,事业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能说会道,处处占先机

人天天都在说话,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使人听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觉到舒服;有的人说起话来,锋芒锐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到十分恐惧;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觉到讨厌。这也就是说,人的面貌各不相同,而人所说的话和获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一样各有不同。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但并不见得个个都会说话。“口齿伶俐”“三寸不烂之舌”这种赞词,完全是对于会说话的人的称赞。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丧身。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说话,还要会说话。

近代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从说话的角度,把一般人巧妙地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满腹经纶,却说不出来的人;第二类是胸无点墨,却滔滔不绝的人。弗罗斯特的观察非常深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肚子学问而讷于言辞的人,也经常听见不学无术的人废话连篇。所以,交谈最根本的条件是,既要有充实而有价值的内涵,又要善于表达,使人听得痛快,而且回味无穷。“有话可说”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达到“言之有物”的境界,更要不断学习,力求充实自己。

平心而论,中国传统并不鼓励人研究交谈方法,顶多不过提出若干基本原则,让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但是大部分人却没有能力去体会并运用这些原则,甚至曲解“巧言令色,鲜仁矣”的道理,弄得简直不敢开口。然而在当今社会,社交场合的交谈艺术已是处世的第一要诀,不可不细加研究。律师出身的美国参议员,也是美国最著名的演说家之一——戴普曾经说过:“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获得成功与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

的确,能够在交谈中把意思有效地表达出来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出人头地。他们不但可凭借口才引起旁人的重视,也比一般人拥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个人必须了解如何探寻事物、如何说明事理,以及如何进行说服性的言谈,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事业上的成功。

学会当众讲话,掌控人生局面

在社会交往中,当众讲话无时无处都在出现,用好它可以出人头地、左右逢源。说话水平高,很多利益随之即来;说话水平低,很多利益闻声而去。因为在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上,利益总是随着人的愿望和意思而流动的。而表达愿望和意思的基本工具便是语言,那些说话水平高超的人大都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把各种愿望和意思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把各种利益顺理成章地聚拢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来。可见,当众说话水平对个人价值实现、人生成功的作用是难以估价的。

列宁是一个善于利用当众讲话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的人。苏联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普·凯尔任采夫的《列宁传》中记载了这么一段:

1921年列宁来到高尔基城的一个小乡村,他走进了草房……然后开始和农民谈话。他们先是像朋友间那样风趣地谈日常琐事。当他们已经这样打趣了半小时左右时,当他们把那些话题诸如粮食、巡逻队、跑单帮的投机商人谈完了的时候——他们在列宁面前拿这些事情说笑,列宁听了他们叙述的这些欺骗行为也笑。

这一切,作为题材,对他都是有用的——这时,列宁就势站起来开始清楚地用通俗的语言把新经济政策告诉给农民。农民用心听,他们之所以倾听,是因为他们看到这个人确是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未来、一个幸福的生活”。

列宁在同农民的思想交流中,使思想得以表达,调动了农民革命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获知农民的要求,为制定更完美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资料。

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1953年7月率队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被捕,10月16日他在审判他的法庭上做了题为“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长篇辩护,慷慨激昂、有理有据,使审判者无言以对。结果卡斯特罗反而从被告变成了原告。他结尾的那句“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突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数十年来一直成为人们交口称颂并被广泛效仿的自我辩护的名句。

有人说,人的思想犹如禁锢在笼子里的狮子,而笼子的钥匙就是语言,不将它释放出来,就无法发挥其王者的力量。意思是说,人的思想需要表达,需要与别人交流,这样思想才能如狮子般发出振聋发聩的怒吼。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文字、表情、手势、动作,但更多、更普遍、作用更大的,则是言语。

民谚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管子说:“心司虑,虑必顺言,言得谓之知。”也就是说,心主管思想,思想由言语来表达,表达出来别人就知道了。

这就是思想交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思想是千差万别的,对人、对事、对问题的认识,不可能都完全正确。通过言语这一工具,便可以与别人切磋、沟通、交换意见,进不在不断的修正中,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自己的思想就会进步,境界就会提高。同时,也能被他人充分地了解、认识,从而获得各种人生的良机。

演讲是成功人生的必修课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口才出众的人。综观历史上的名人,无不具有高超的演讲技巧和过人的演讲能力。人生处处需要演讲,演讲对于展现个人价值、成就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演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演讲有促进演讲者成长的作用。

演讲家不是天生的,是演讲的实践所造就的。艰苦的多方面努力是演讲者成为演讲家的必经之路。当一个人正在加倍努力学习与磨炼尚未成“家”的时候,他在思想、学识、智能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说,演讲对促进个人的成材有极大的作用。

第二,演讲有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尚情操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的社会,是信息广为交流和传播的文明社会。演讲者不仅在台上需要有悬河之口和文雅的举止,就是在台下,其一言一行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言谈应是谦逊、高雅的,他们的举止应是得体、大方的。这样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利于创造祥和的气氛,而且也有利于人们的交往。

第三,演讲有不断的自我完善的作用。

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词不达意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而演讲在人类口语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除此之外,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果我们学习、了解、掌握了演讲艺术并付诸实践,那么就能使自己增长才干,开拓眼界,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加强修养,锻炼口才,培养气质,展示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演讲是成功人生的必修课,是实现梦想和事业的必备技能。可以说,学习演讲和实践演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记忆能力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