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论析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并在实践中积累了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认真总结并系统学习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以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累了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为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重大创新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经验。只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内外之功、刚柔之力,才能切实增强管党治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建党,主要是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使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思想建党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的基础工程。针对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我们党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抓好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一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从根本上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要深刻领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意涵,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做到学深悟透;三是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党规是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具体遵循。要牢固树立党章党规意识,把党章党规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基本标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根本上要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都与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健全有关。制度治党,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展开,解决的是管党治党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积累了制度治党的丰富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树立法规制度观念,强化法规制度意识。通过法规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二是健全完善制度,构筑和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方位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三是狠抓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思想建党,侧重以内促外;制度治党,侧重以外促内。实践证明,管好治好我们这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大国执政的党,不靠思想教育不行,仅靠思想教育也不行;不靠制度不行,仅靠制度也不行。只有坚持思想自律和制度他律的有机统一,实现同频共振,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落到实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一方面,要把思想建党的成功经验升华、固化为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长效作用,巩固思想建党的成果;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坚持思想教育先行,以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确保制度治党的有效性。总之,通过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效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政治基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呈现崭新气象。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关键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党的政治规矩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和组织约束,既包括成文的纪律,也包括自我约束的不成文的纪律。马克思在《致恩格斯》一文中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守纪律讲规矩,是我们党政治智慧的结晶,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针对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心无组织、目无法纪的现象,我们党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要求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对于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主张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党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必须按组织程序办理,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党员干部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执行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意识。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努力做到党性坚强、纪律严明,永远忠诚于党;二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抵制特权思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要坚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领导干部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大惩处力度,对滥用权者零容忍;三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四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要旗帜鲜明突出政治性要求,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要求,严肃认真坚持原则性要求,坚决彻底贯彻战斗性要求,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实现人民期待是根本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党情系群众、关心群众的为民情怀,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担当。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第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牢记根本宗旨,要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党的最高利益。牢记根本宗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用实际行动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二,坚决反对“四风”。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割断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横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堵墙。反对“四风”,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反对官僚主义,重在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重点问题,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反对“四风”,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抓常、抓细、抓长,要充分估计“四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坚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要持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第三,要深入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本途径是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打破党群干群之间的“离心墙”。要着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群众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顺应时代变化、社会变迁,把握群众的新诉求、新期待,不断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把执政本领的提高深深扎根于群众工作的沃土中,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情做细做实。
四 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监督,就是对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管、督促,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党走出了一条通过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管党治党的路子。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实践证明,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经受考验、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监督,就是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具有纠错正偏、预防惩戒、约束制衡、指引促进等功能,对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党内监督意识不强、制度缺失等突出问题,党对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一是增强监督意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监督意识,把严格监督变成思想自觉、变成党性观念、变成纪律要求、变成实际行动;二是落实监督制度。监督最重要的是靠制度,党相继规定了巡视巡察、组织生活、党内谈话、考察考核、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监督制度,并保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三是用好监督武器。巡视和派驻是党内监督的两大武器。巡视监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了“利剑”作用。派驻监督主要是加强派驻机构对所驻部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有效发挥了“前哨”作用;四是落实主体责任。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
除了加强党的自身监督外,还需要外部监督的补充和完善。外部监督主要是党外相关部门、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我们党自觉引进和接受的一种外部审视、外力鞭策。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外部监督是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党着重从以下方面做好外部监督工作:一是支持党外相关部门监督。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是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部门,政协是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要确保其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进行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二是重视民主党派监督。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要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批评,完善知情、沟通、反馈等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三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党务、政务公开、举报热线、电视问政、互联网等方式参与、监督、评判管党治党和党的建设工作。
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动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转变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养成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工作、生活的习惯。通过设置举报专区、开设廉政留言板、微信公众平台、远程视频接访等方式,促进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融合、精准高效。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推动形成人人要监督、人人愿监督、人人敢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一直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方志敏在《清贫》中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能否有效遏制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只有旗帜鲜明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才能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保持清正廉洁、建设廉洁政治作为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打虎”“拍蝇”“猎狐”同时进行,“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积累了许多正风反腐的有益经验。一是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高标准和守底线,是给广大党员干部划定的两条关键线。高标准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高线,守底线是党员干部恪守党纪国法的纪律底线。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一方面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要严守行为底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纪律为尺子,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二是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绝不是一句空话。”抓惩治,就是要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抓责任,就是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三是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查找问题,就是要从问题入手,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我们党在正风反腐的过程中把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以反“四风”为突破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四风”种种变异问题以及顶风违纪现象,抽丝剥茧,查找根源,严肃责任追究,加大查处力度。深化改革就是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把握内在规律,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党中央本着破立并举的原则,着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公权力始终为公;四是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组织保障。我们党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严格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从严管理干部,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局面,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政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