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凝胶层析法人离血红蛋白与溶菌酶
【原理】
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是根据样品中各种物质分子量的不同,将样品通过凝胶柱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当一混合的蛋白质溶液通过凝胶柱时,分子直径小于凝胶孔隙的可以进入胶粒内部,分子直径大于孔隙的不能进入。因此,小分子蛋白质在前进路上通过胶粒时遭到的阻力大,所以流速慢。相反地,大分子蛋白质不会进入胶粒内部,可以比较顺利地通过胶粒间的空隙而流出,所以阻力小,流速快。由于流速不同,就可以把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因此将凝胶称为“分子筛”。
凝胶颗粒是多孔性的网络结构,其特点为化学性质稳定,不带电荷,与其他物质的吸附力很弱,制成的颗粒机械性能好,不易破碎变形,使液体在层析柱中具有较好的流速。
图2-8-1 凝胶过滤
凝胶过滤的原理可用图2-8-1表示。
两种分子大小不等的蛋白质混合溶液经多孔的凝胶颗粒“1”时,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凝胶颗粒,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2”、“3”,因此大分子的蛋白质先被洗出“4”。
用于凝胶过滤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聚丙烯酰胺(Bio-Gel)、琼脂糖(Sepharose)等。各种凝胶都是三度空间的网状高聚物,具有一定的孔径和交联度。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可选不同类型的凝胶,交联度愈小,则孔径(网眼)愈大,能进入凝胶的分子就愈大,根据交联度的高低,例如Sephadex可分为G10~200,其他凝胶同样可分不同型号,见表2-8-1。
本实验使用Sephadex G-50为层析床,将血红蛋白(红色、分子量64500左右)与溶菌酶(分子量11400左右)从混合液中分开。血红蛋白红色,分子量较大,可观察到较快地洗脱;溶液酶分子量较小,洗脱得较慢,可用双缩脲反应,检查其被洗脱的情况。用蒸馏水为溶剂。
表2-8-1 凝胶的交联度和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表
*1r/min=0.104720rad/s
【操作】
(1)凝胶的准备:Sephadex G-50称取2~4g置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30mL,于沸水浴中煮沸1小时(此为加热膨胀,如在室温时膨胀,需放置3小时)取出,待冷致室温时再装柱。
(2)装柱:取直径为0.8~1.5cm,长度为17~20cm的层析柱1支,在柱底部填少许玻璃棉或海绵圆垫,自顶部缓缓加入稀薄的Sephadex G-50悬液,开始下沉时关闭出口,待底部凝胶沉积1~2cm时,再打开出口,凝胶即逐层上升,加至距柱顶3cm左右即可。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气泡与分层现象的发生。如表层凝胶凹陷不平时,可用细玻璃棒轻轻搅动表面层,让凝胶自然沉降,使表层平整。
(3)样品制备:①血红蛋白的制备。取草酸钾抗凝血2mL于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层血浆,用0.9%NaCl溶液洗血细胞2次,每次用5mL,要把血细胞搅起,离心后尽量倒去上清液。加水5mL,混匀,放冰箱过夜使充分溶血,再离心10~15分钟(2000r/min),使血球膜残骸沉淀,取上清透明液放冰箱备用。②溶菌酶溶液(150g/L)。③取血红蛋白稀释液0.3mL,加溶菌酶0.3mL,此混合物作为样品。
(4)加样与洗脱:加样时先将出口打开,使层析床面蒸馏水流出,待液面几乎平齐凝胶表层时,关闭出口(不可使凝胶表层干掉)用滴管将样品(约0.8mL)缓缓地沿层析柱内壁小心加于床表面,注意尽量不使床面扰动,然后打开流出口,使样品进入床内,直到床面重新露出,用上法加1~2倍于样品体积的蒸馏水(这样可使样品稀释最小,而样品完全进入床内)。当此少量蒸馏水将近流干时,反复加入多量蒸馏水,进行洗脱,直至两带分开为止。
(5)检查:观察血红蛋白在层析床中色带位置,不断加蒸馏水洗脱。待血红蛋白洗脱完,用试管分别收集洗脱液,每5滴一管,每管加20%NaOH 10滴,0.5%CuSO41滴,(即双缩脲反应),检查溶菌酶的洗脱情况。若为紫色,即为阳性,一般开始几管为阴性,随之为阳性,接着颜色逐渐加深,出现一个顶峰,以后逐渐减弱变为阴性,表示溶菌酶已洗脱完毕。
【试剂】
(1)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50。
(2)草酸钾抗凝血液。
(3)0.9%NaCl溶液。
(4)溶菌酶溶液(0.15g/mL)。
(5)20%NaOH溶液。
(6)0.5%CuS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