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责任
回来很激动。我2015年从美国回到了清华教书,回来之后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回国?”我常用的一个回答是“我是回来报效母校的”,可是真实原因是“因为清华的菜实在太好吃了”。
我今天不是来吹牛的,是来吐槽的。回想本科时代,我除了在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其他就是打游戏、看球、喝酒。在读书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很茫然的感觉。一个刚刚进入大学对社会一无所知的人,不知道对自己的人生如何规划。本科毕业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想法,我决定了出国看看外面世界,了解外面的文化。
在美国生活10年,回来作为清华的一个普通教师,我经常思考的是,为什么我在学校的时候,在清华这个优秀的群体中,找不到精英的感觉?网上说清华牛人太多了,我想也有很多别的原因,我今天想谈的两点:一个是规划,一个是责任。
在美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大学文化和中国大学文化的差异。在美国大学里面看到任何一个本科生,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都有非常清晰的规划,你如果跟任何一个学生谈,他会非常清楚自己以后想要进入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为了这些做哪些准备。
我觉得这个还是很关键的。在美国人眼里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规划,改变一切。在大学里你会经常看到30岁、40岁的本科生,他们可能读过其他专业,在行业里做得很不错,但是他们仍然愿意改变、重新规划人生。我回想起来我作为本科生的时候,是缺乏规划的。
我觉得作为清华学生,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并能够把这两个点结合起来。我很希望当年的我,可以有机会与很多像在座各位一样的学长交流学习,你们的经历,10年的经历,20年的经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个词是责任。
在美国,如果你跟美国人聊天,谈到中国,他们谈到最多的是人权和腐败。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最常用的回答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国在过去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当我们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发展”两个字其实落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肩上,包括每一个在校同学的肩上。怎么让中国变得更好?这个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指标问题,更多的是文化上的问题。社会文化的进步永远需要精英阶层的引领。
在这一点上,清华人作为中国精英阶层应该是义不容辞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挥引领作用,以身作则,不断努力。这个责任说得很大,但是其实落到实处上很小,无非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体现出清华人的素质,去默默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回到清华,我常思考的就是,清华有着最出色的校友群体,但是怎么能够把大家的感悟传递给现在的学生?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校友交流活动,能够让现在的学生听到你们这么多年在外的感悟、这么多年的想法,让他们了解这个社会,这些是清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清华精英教育的基础。
叶君,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级本科生,2007级研究生,曾赴青海支教1年。现为独立制作人,做纪录片、长长短短的宣传片、街拍等。代表作品有《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最新代表作《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热烈关注,豆瓣评分超过《琅琊榜》等一众热播剧。
本文为秩年庆典现场校友发言。
THU2002推送于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