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回答者思维模式
从回答的行为过程看,其内在的思维逻辑顺序是态度—策略—内容,但站在提问者或旁观者的立场看,顺序并不如此,如图1-2所示。
图1-2 提问与回答的思维逻辑差异
◆内容取代态度,更确切
人人都知道态度影响行为结果。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态度变得极端重要,以至于人们要坚信“态度决定一切”。比如,在组织变革时期,个体、团体、群体与组织的利益冲突较大,这时候正确的态度对于工作绩效就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当然也知道回答者的态度是回答信息中更真实的那部分。比如,对于“留下来加班怎么样”的提问,被问者高高兴兴地回答与勉勉强强地回答,意味着其加班质量和效率的潜在差异。
但是,问题在于在职场中,人们的态度表现比较隐蔽,真实的态度不一定会表露出来,更有甚者,给别人一种表里不一的态度。
即使提问者善于观察,试图通过身体语言等方式去识别回答者的真实态度,也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社会环境之间的差异而难以确认。比如,何为积极?怎么样的表情、姿态、动作算是高度积极、中度积极、低度积极?又如,何为阳光?阳光的微表情是怎么样的?这些表情、姿态、动作等身体语言是难以精确区分、准确判断的。
所以,人们通常会首先关注回答的内容。实际接触到并较好判断的是回答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在这方面,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可以对照,有科学工具、逻辑思维等可以分析,相对而言是客观的,而且是不会变化的,特别是在有记录的情况下。
在理解回答的内容之后,人们才会去推断回答者的企图、意图、目标等,也就是回答者有没有采取特别的策略手段之类,以此作为对回答内容接受程度的参考因素来考虑。
最后,如果需要,才会验证回答者的真实态度到底是什么。例如,书面的、公开的、直接的、大声的、点头的回答方式,加上本身是正面的回答内容(如同意、支持、理解性内容),提问者和旁观者就倾向于相信回答者是诚恳的。
因此,从提问者和旁观者角度看,回答的思维逻辑顺序是内容—策略—态度,正好与回答者自身的思维过程相反,内容取代态度的地位成为决定回答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策略指导内容,更高效
成功人士做人做事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坚持目标导向。大事、小事如此,工作、生活如此,时时处处追求高效结果成为习惯,习惯带来成功。
那么,高效回答者的习惯是什么呢?
双重目标导向回答内容
即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兼顾。首先,回答需要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组织利益第一是毫无疑问的。在回答外部提问中,保护自己组织的利益,在回答内部工作提问中,优先站在全局角度考虑,都是成功者的思维。
一个人总是不为其所在的组织利益考虑,必然会被组织抛弃,最终也不会为社会所接受,岂能成功?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个体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儿自己的私利。按照现代组织理论,只要个人角度的想法不影响、不伤害组织的利益,是可以在工作中一并实现的。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如果保障单位利益优先的同时兼顾个人追求,就是一个高效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回答手段支持双重目标
回答作为沟通活动的一部分,就其沟通属性而言,按照作者在工商管理经典图书《管理沟通:实践与策略》中提出的8要素模型,有众多的手段可以选择和使用,包括回答的形式、方式、时间、地点、环境等。
比如,是书面或是口头回答,是公开或是私下回答,是直接或是间接回答,是在愉悦氛围中或是故意在冲突氛围中,是在人多或是人少的场合回答,是今天、明天或是后天回答等,目标要求不同,形式、方式、手段亦应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因此,对高效回答者而言,手段只是工具,不是炫耀。手段的选用和取舍完全服从于、服务于最大限度实现既定组织和个人目标。
成功者回答问题常常给人以简单朴实的假象,似乎他们不太喜欢什么策略手段。其实,相反。成功者不是不使用手段,而是久而久之达到了娴熟使用手段的境地,不为别人所察觉而已。这如同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AIA回答思维模型
目标、手段等策略因素明确之后,回答者就可以组织、加工相应的内容材料了。
小案例1-4
“我同意”的具体内容变化有多少?
按照不同的策略考虑,基本内容都是“我同意”的情况下,回答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如下之一。
——直接给出结论性的三个字:“我同意”;
——罗列为什么同意的若干理由之后,再说“我同意”;
——复述对方提出的理由之后,即重复问题之后,明确“我同意”;
——基于某种前提条件,即强调“如果……”之后,说“我同意”;
——直接表态“我同意”,但是附加某些条件,“不过……”
……
其中采取“重复问题”的策略,即先按照自己的理解重复一遍对方的问话之后,再表达同意,这样可以让提问者更放心、更相信你的同意。
这样的回答策略在接受工作任务中特别有用。你的重述与回答将构成新的、准确的工作任务描述,可以有效消除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再出现双方对任务目标或内容产生分歧的现象,特别是你复述时还有第三方在场的话。
同样,“不同意”的回答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内容组合来表达。“设置前提”的方式就可以弱化可能带来的冲突。这时候回答内容可能是这样的:“今天因为……我无法同意”。限定了时间是“今天”,条件是“因为……”,意味着时间或条件变化,明天就有变成同意的可能。
因此,高效回答者的思维逻辑顺序是策略(art)—内容(idea)—态度(attitude),简称AIA模型,如图1-3所示。
图1-3 高效回答者的思维逻辑顺序
即回答者高度关注策略。回答的策略部分包括目标和回答的形式、方式、时间、地点、环境、其他参与人物的选择等,都是回答者自己的思考和设计,是高效回答的水平所在,也是实现高效回答的关键。
这样的回答逻辑之下,态度的识别虽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由于态度与内容都服从于同一目标和策略,内容方面已经应用了更多可视性的回答形式、方式、手段,显得比较直观,这时候态度也会相应变得清晰一些。
在AIA模型中,回答者由内向外构建一种有策略指导的内容和态度,让提问者或旁观者由表及里地接收到内容以及与内容一致的态度,最大限度实现回答者组织和个人目标,同时兼顾提问者、旁观者以及不在场的其他相关者的需要,完成一个完美的回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