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磨刀,美利坚亮剑在即!
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登陆拿骚湾的同时,南太平洋战区也对新乔治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进攻战役,代号“指头”行动,由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尔西中将负责。当时,哈尔西的地位十分微妙。拿他的话来说就是,联合参谋长会议给他的指令等于在他头上扣了两顶沉重的帽子。根据联合参谋长会议3月28日的指令,他是太平洋战区的下级,归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上将节制,其后勤和支援由太平洋战区提供。但另一方面,他在所罗门群岛的作战与西南太平洋战区必须相互配合,战略上得听从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的安排。
尽管有两个上级,哈尔西处于走钢丝的态势,但他还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强大的国力,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大考——蒙达战役。
在他的领导下,南太平洋战区开始了紧张的临战准备。
在描述战役准备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南太平洋战区组织概况。
南太平洋战区组织
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毫无疑问自然是哈尔西中将,所辖的海军兵力为第3舰队和第32特混部队(即第3两栖军的前身,军长:特纳中将);航空部队统一由南太平洋航空部队司令兼第33特混部队司令菲奇中将节制,由陆军第13航空军(指挥官:图宁中将)和陆战队第1和第2航空联队组成。毫无疑问,菲奇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就是前身为“仙人掌”航空军的第13航空军,但作为海军的菲奇只能进行全盘性的指挥,具体战术方面还得由南太平洋陆军司令哈蒙中将节制。
陆军方面,南太平洋陆军司令一职非哈蒙中将莫属,作为瓜岛战役期间的南太平洋陆军司令和前陆军航空兵参谋长,履历丰富的他继续在1943年统帅南太平洋战区所有的陆军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虽然他作为战区陆军司令,主要担负行政和后勤支援领导重任,但对总的作战指挥和大的调兵遣将也负有重要责任,在未来的战役行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哈尔西还得依仗他。至1943年初,哈蒙中将麾下的部队由“亚美利加”师、第25步兵师、第37步兵师和第43步兵师,以及第13航空军组成。第25步兵师战斗力自不必说,在瓜岛战役反攻阶段表现最为出色,赢得了“热带闪电”的美誉;第43步兵师虽然没有经历瓜岛战火的洗礼,但参加鲁塞尔岛登陆战也算获得了一定的岛屿登陆战经验;第37步兵师一年前进驻斐济岛,迄今还未经历过战火考验。这些部队加上各个岛屿守备队,以及第14军司令部和后勤部队,哈蒙中将的南太平洋陆军总兵力达27.5万人。
南太平洋战区司令“蛮牛”哈尔西中将
时任南太平洋航空部队司令的菲奇少将,珊瑚海一战让他名扬天下
不过,南太平洋的地面部队并非只有陆军,还有陆战队在各个岛屿上的守备队和陆战队第1军,统一归军长克莱顿·B·沃格尔少将节制,下辖陆战2师和陆战3师,1个突击团、6个守备营、1个伞兵团和陆战队后勤部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驻防的陆战1师名义上归陆战队第1军节制,但由西南太平洋战区提供补给和支援。
南太平洋战区后勤司令部由哈尔西中将直接领导,是战区的后勤机构老大,掌握着南太平洋战区所有的船舶,负责物资的统一调配和装卸转运等诸项海上补给事宜。另一个后勤机构是陆军南太平洋后勤局,在罗伯特·.G ·布雷尼少将的带领下,编制和规模都不断扩大,在南太平洋各次战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进攻目标——蒙达所在的新乔治亚群岛的兵要地志。
兵要地志
新乔治亚群岛,是中部所罗门群岛的统称,由维拉拉维拉岛、吉佐岛、科隆班加拉岛、新乔治亚岛(本岛)、伦多瓦岛、万古努岛、辛姆博、瓦纳瓦纳岛、阿尔索多尔岛、巴安加岛、姆布洛岛、加杜凯岛、蒙哥马利岛,以及一系列小的卫星岛和珊瑚礁组成。群岛纵长(维拉拉维拉岛至加杜凯岛)125海里(约231.5km),新乔治亚群岛火山也不少,其中几个主岛(新乔治亚本岛和科隆班加拉岛)甚至拥有海拔900多米的活火山。
在气候、地形和开发水平(指几乎未开发)上,新乔治亚岛和新几内亚岛、俾斯麦群岛无异,内陆地区几乎完全没有开发,天气炎热而潮湿、到处都是热带雨林、沼泽地和丘陵,瘴气弥漫,给军事行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群岛间各岛屿的航道和湾峡较为狭窄,仅能供小艇进出,大舰队难以通行,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新乔治亚群岛和舒瓦瑟尔、圣·伊沙贝尔岛夹着的航道,因形状如水槽,故称漕海,这是日本海军在瓜岛战役期间实施老鼠运输和大舰队南下瓜岛的必经之地,也是新乔治亚群岛周围能够展开大舰队的水域之一。此外,维拉拉维拉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维拉湾、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库拉湾,以及布兰奇海峡,都可以展开大舰队。
再来看看新乔治亚本岛,它是所罗门群岛的第六大岛,西北至东南纵长约72.42 km(45英里),西南至东北横宽约48.28km(30英里)。丘陵多分布在岛内陆地带,尤其是蒙达角周围丘陵低矮却异常崎岖。
从岛屿登陆战角度来看,新乔治亚除了极个别地段适合登陆外,全岛大部分地区要么是珊瑚礁,要么是崎岖的卫星岛链。在正对卫星岛链的海岸地带多为红树林沼泽地,而且水际线的水深不够,登陆艇容易被珊瑚礁刮破或在沼泽地搁浅。在新乔治亚最佳登陆点,就是正对库拉湾的几个海滩,水际地带水深够,适合登陆艇上岸。但日军对此早有准备,他们在这里布设了120mm海防炮,牢牢地封锁了新乔治亚岛正对库拉湾的水域。此外,日军还重点驻防威克哈姆(位于新乔治亚岛东南部)、比尔港、塞吉角。蒙达角是新乔治亚本岛上唯一的机场区,易守难攻,东西两面都是星罗棋布的卫星小岛和珊瑚礁,罗维阿纳和瓦纳瓦纳环礁湖之间水道狭窄,水深也浅,大型船舶无法进入和停靠。围绕环礁湖对海正面的一系列卫星岛、礁岩和珊瑚礁就像栅栏一样,比如洛维阿纳、萨萨维勒、巴劳鲁和一些无名岛礁。这些小岛和礁岩的对海(南面)正面是陡峭的海崖,正对珊瑚礁一面却是坡度平缓的反斜面,各个卫星岛之间的航道狭窄,大型船只难以通行。所以,从库拉湾和霍索恩角方向而来的船只无法进入蒙达角,主要原因是库拉湾到蒙达角内陆环礁湖之间航道虽然水深足够,但过于狭窄,在这个方向实施大规模船舶进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百密终有一疏。蒙达角虽然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登陆,但与伦多瓦岛之间的布兰奇海峡却较为宽大,水深也足,适合师级规模登陆。更难得的是,伦多瓦岛正对所罗门海,岛上虽无港口设施,其湾峡却足以供大型船舶停靠和装卸,是进攻蒙达绝好的跳板。
为了加强对所罗门群岛的地理水文和敌情收集,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便在所罗门群岛留下了庞大的情报监视网,即著名的海岸瞭望员。至1943年初,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海岸瞭望员已经在布卡海峡(布干维尔和布卡岛之间海峡)和布干维尔岛南部扎下了根。1942年10月,美国海军“卡塔琳娜”水上飞艇和潜艇又将海岸瞭望员秘密送上维拉拉维拉岛、舒瓦瑟尔和圣·伊沙贝尔岛。
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不仅用于远程海上侦察和搜救飞行员,而且在南太平洋还肩负起为敌后活动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岸瞭望员提供武器弹药和粮秣的运输支援
在新乔治亚岛的塞吉角潜伏的是前托管地政府的民事官唐纳德·肯尼迪。和许多海岸瞭望员一样,肯尼迪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也潜伏了1年多。他领导成立了一个新乔治亚岛情报网,由白人和美拉尼西亚人组成,负责收集新乔治亚岛、科隆班加拉岛、伦多瓦岛、万古努岛、圣·伊沙贝尔岛和洛维阿纳岛的兵要地志和日军兵力部署。圣·伊沙贝尔岛由1名欧洲籍医生负责监视。在洛维阿纳岛,英属所罗门防卫部队成员之一的哈里·维克哈姆中士组织美拉尼西亚人牢牢地盯住蒙达角。
为了防止被日本军不时组织的讨伐队消灭,肯尼迪还组织了一支小型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保护他的藏身地安全。虽然海岸瞭望员的任务是监视敌人的动向,而非战斗,但肯尼迪在美国海军潜艇和卡塔琳娜飞艇不时空投武器弹药和粮秣的支援下,迅速发展壮大,甚至到了可以有效歼灭靠近藏身地的敌军巡逻队的地步。在一次行动中,肯尼迪带着他的游击队坐着10吨纵帆船“达达瓦塔”号出巡侦察,和一艘满载日军步兵、在马洛沃环礁湖巡逻的捕鲸船遭遇,结果“达达瓦塔”号一边组织步机枪射击,一边快速前进,撞沉了捕鲸船,继而击毙了载运的所有日军士兵。
除了组织对新乔治亚地图进行地形研究、对日军的审讯和请来战前驻新乔治亚的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了解情况,以及海岸瞭望员的报告外,南太平洋战区还组织一系列深入敌占区的隐蔽侦察,获取敌情资料。第一次侦察是由陆战队第1军军长沃格尔少将直接负责的。陆战队第1突击团4个营各抽人,组成4名军官和8名士兵的侦察组,于3月1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集结,然后乘船抵达佛罗里达岛,再坐卡塔林娜水上飞艇深入敌占区——塞吉角,与肯尼迪会合。在土著向导的带路和土著辅助兵的支援下,侦察组对科隆班加拉岛、比尔港、蒙达角和其他地区进行了侦察。在陆路行进侦察和乘土著独木舟侦察期间,他们仔细地勘测了每一个岩洞、每一个锚地和每一条航道。4月9日,侦察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塞吉角集合。
他们的第一手资料是宝贵的。正是根据侦察组的报告,南太平洋战区才第一次得知步兵登陆艇可以穿过狭窄的翁奈阿维斯航道,可以在巴里克河东面、宽约200米的扎纳纳海岸登陆,然后向西直扑蒙达角。D日(6月30日)前,美军第二支巡逻队登上新乔治亚岛并一直留在岛上。
除了加强敌情和地形水文状况收集外,从1942年11月到D日登陆前夕,美国陆军第13航空军,以及安斯沃斯少将率领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群反复对蒙达和维拉机场进行轰炸和舰炮轰击,重点是蒙达机场(因为维拉机场周围都是沼泽地,日军难以有效使用)。从1943年1月到1943年6月30日,盟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群一共对蒙达实施了4次夜间炮击,维拉机场也挨了3次炮击。频繁的空袭和舰炮射击,使蒙达机场完全无法发挥正常的航空基地效能,只能用作前沿机场和备用机场。从这个角度来看,盟军对蒙达的海空火力准备是成功的。
后勤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美军不顾台风暴雨,硬是在瓜岛和鲁塞尔岛储备了足够作战三个月的军需物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1943年1月,南太平洋后勤司令部就根据哈尔西中将的命令,为即将展开的新乔治亚战役囤积物资、扩建基地和港口。第32特混部队司令特纳中将根据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经验,建议粮秣弹药储备应尽可能前置,应以瓜岛作为战役后勤基地,在此囤积弹药粮秣。2月,美军开始实施代号“干货”行动,向瓜岛大规模囤积作战物资。尽管努美阿、新喀里多尼亚各港口挤满了等待装卸的船只,尽管瓜岛港口设施依旧简陋,尽管5月一场大型热带风暴的到来摧毁了瓜岛所有浮动码头和桥梁,但在南太平洋战区后勤司令部的不懈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还是在6月于瓜岛囤积了足够的战备物资。这得感谢努美阿那些忘我工作的后勤司令部人员,他们根据新乔治亚岛作战物资囤积的优先权,把装载急需物资的船只直接发往瓜岛,并让装载进攻新乔治亚作战物资的船只优先卸货。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南太平洋战区后勤司令部及时考虑到了热带风暴的影响,因而早早给瓜岛运去了大量的2.5吨卡车和6轮两栖卡车(鸭子),有力地支援了舰对岸物资登陆转运作业,提高了物资转运和囤积效率。到1943年6月初,共有54274吨作战物资,含装备、粮秣、弹药和航空汽油在瓜岛卸货囤积。此外还有大量载重卡车、13085吨齿轮、23775桶汽油和润滑油从瓜岛前运到鲁塞尔岛,在瓜岛囤积的散装汽油罐也达到了8万之多。虽然努美阿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圣·埃斯皮里图仍是南太平洋战区最重要的后勤基地,但无可否认的是,瓜达尔卡纳尔岛已经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了。这次战役,南太平洋战区确信,在后勤准备上,他们已经超过了瓜岛战役,即将展开的新乔治亚战役在后勤上绝对不会再犯瓜岛之错。
战术计划
经过一再修改,“脚趾”行动计划最终在6月成型。此前,哈尔西中将曾打算在4月进攻新乔治亚岛,但西南太平洋战区远未完成对拿骚湾的战役准备。为了打好1943年的进攻战役,哈尔西中将组织了南太平洋战区计划委员会,由他的参谋班子和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哈蒙中将、航空部队司令菲奇中将和两栖登陆部队司令特纳中将、陆战队第1军军长沃格尔中将组成,主要的参谋人员是威尔金森少将、布朗宁上校(南太平洋战区参谋长),以及哈尔西中将的得力助手皮克少将。5月,南太平洋战区计划委员会就新乔治亚战役达成一致意见,第一阶段将同时进攻伦多瓦岛、比尔港、威克哈姆港以及塞吉角,并准备在塞吉角修建一个战斗机机场。作战重点是伦多瓦岛,登陆后步兵登陆艇和坦克登陆艇将往返穿梭于伦多瓦岛和瓜岛、鲁塞尔岛之间,将兵力和物资运往伦多瓦岛集结。继而在伦多瓦岛和附近岛屿建立炮兵阵地,进驻155mm榴弹炮和105mm榴弹炮,轰击蒙达机场,并为进攻蒙达和维拉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援。
执行第一波进攻任务的地面部队是第43步兵师(师长:约翰·希斯特少将),他们将得到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和海军,以及陆战队的支援。第37步兵师作为战役预备队。
6月1日,“指头”行动出炉,决定新乔治亚战役第一阶段同时在4个方向打响,重点是新乔治亚岛。
6月3日,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尔西中将下达进攻命令,特纳中将担任新乔治亚战役指挥官,下辖4个特混舰队——第33特混舰队,即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由菲奇少将指挥;第72特混舰队,即第7舰队一个潜艇群,由詹姆斯·菲弗上校指挥,但归哈尔西中将节制。第36特混舰队,即海军护航舰队,由哈尔西中将亲自指挥。第31特混部队,即进攻部队——第43步兵师。
新乔治亚群岛登陆战总负责人、瓜岛战役的英雄雷蒙德·凯利·特纳中将
第33特混部队〔含第22航母分队(3艘护航航母)的战机〕要为新乔治亚战役,以及西南太平洋战区进驻伍德拉克和克里文纳提供防空支援,作战范围最远要涵盖到所罗门群岛东北部(西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负责俾斯麦群岛),务必摧毁威胁南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进攻部队的日军部队,特别是从新乔治亚群岛和布干维尔南部机场起飞的日军战机。具体到作战,南太平洋航空部队要为新乔治亚进攻部队提供战斗机掩护、直接空中支援、联络和炮兵校射。从D5日起,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要对蒙达、巴拉尔、卡希利和维拉的日军机场实施大规模轰炸和扫射,打击蒙达和布干维尔之间的海上航运,从空中封锁战场,切断新乔治亚群岛和布干维尔的联系。昼间,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的战斗机务必为航行中的船团提供空中掩护和反潜巡逻,夜间的掩护和巡逻任务交由PBY执行。中型轰炸机群和重型轰炸机群应随时做好准备,一旦侦察机发现新乔治亚群岛和布干维尔之间出现敌舰船,立即出发实施攻击。自D日起,鲁塞尔岛上必须时刻保持18架SBD俯冲轰炸机处于最高战备状态,中型轰炸机(B-25和B-26,以及A-20)也应做好随时支援进攻部队的准备——即使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南太平洋航空部队也应做好及时给地面部队空投补给和装备的准备。
根据参加过瓜岛战役的前陆战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少将的建议,南太平洋战区对航空支援管制计划进行修改,哈尔西中将下令从瓜岛和鲁塞尔起飞的战机,在飞临新乔治亚群岛上空后的对地支援,由伴随陆军登陆的航空管制员负责指挥。在登陆前,飞临第31特混舰队上空的战斗机先由1艘驱逐舰上的航空联络组指挥,登陆后再转由地面航空指挥官协调。同样,轰炸机群最初也由“麦考利”号上的航空联络组指挥,待登陆部队巩固阵地后再转由登陆的航空指挥组协调。6月初,菲奇中将下令瓜岛航空兵力统归米切尔少将节制。至6月30日,南太平洋航空兵力总兵力计533架各式作战飞机,其中213架战斗机、170架轻轰炸机和72架重轰炸机处于战斗状态。
范德格里夫特将军。根据瓜岛的经验,他对新乔治亚群岛战役有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第36特混舰队含第37步兵师一部,海军作战支援部队含2艘航空母舰和3艘护航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从努美阿、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起航,在珊瑚海和所罗门群岛海域会合,准备拦截和消灭任何胆敢攻击运输船团的日军舰队。根据哈尔西中将的命令,作为战役预备队的第37步兵师主力自D日起维持5天最高战备状态。
法伊夫上校指挥的潜艇群在北纬1°向南沿着赤道线展开,形成一条潜艇警戒线。一旦日军得知南太平洋战区发动攻势并作出反应,法伊夫的潜艇群要么集中兵力查明敌舰队的集结动向,要么南撤封锁布干维尔海峡和新爱尔兰与布卡岛之间的水域。与此同时,中部太平洋战区潜艇也加强侦察,防止敌水面舰队自中部太平洋进入南太平洋。
特纳中将指挥的进攻部队(第31特混舰队)由南太平洋战区的舰艇和战机,以及第43步兵师编成,任务是进攻新乔治亚岛。
编组新乔治亚进攻部队,并将所有地面部队全部纳入进攻部队序列(并非仅仅是加强给第43步兵师的作战支援部队),使得第43步兵师有必要再成立一个指挥部,无形中给第43步兵师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为了有效指挥整个进攻部队,同时兼顾第43步兵师,师长希斯特少将把师部一分为二,副参谋长带着G1、G2、G3和G4的主要参谋协助师长指挥整个进攻部队,其余参谋在第43步兵师副师长,同时也是整个进攻部队炮兵司令(含野战炮兵、海岸炮兵和高射炮兵)哈罗德·巴克准将的带领下,负责第43步兵师的指挥工作。
然而,这种人事安排却引起了经验丰富的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哈蒙中将的担忧,他认为第43步兵师师部一分为二的做法很有问题,会让希斯特少将和巴克准将两人都没有足够的人手在作战中完成指挥和协调。6月10日,在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哈蒙中将指示第14军军长奥斯卡·格里斯伍德少将,根据瓜岛的经验,要求他时刻与希斯特保持联络,了解即时战况和相关指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接手指挥。事实证明,哈蒙中将的担心并非多余。
为了绞杀日军南太平洋航运,美军航空兵对辛普森港周围航运展开猛烈攻击
最初的兵力编成如下
第43步兵师
陆战队第9守备营
陆战队第1突击团(欠2个营)
第37步兵师所属的第136野战炮兵营(装
备155毫米榴弹炮)
第70海岸炮兵营(高射炮)
一又二分之一的海军工兵营
斐济游击部队之第1突击队
雷达部队
海军基地建设队
1艘海水淡化船
根据计划,第43步兵师进攻部队搭乘武装运输船、运输舰、货船、扫雷艇和布雷舰自瓜岛和鲁塞尔岛出发,朝伦多瓦、塞吉角、威克哈姆和比尔港进击。在第一波进攻中,第43步兵师应以小股兵力夺占塞吉角、威克哈姆和比尔,确保往伦多瓦岛的运输线畅通,作战重点是伦多瓦岛。夺取伦多瓦岛后,务必在该岛和邻近岛屿部署重炮,轰击蒙达机场。同时D日到D5日,坦克登陆舰和步兵登陆舰将兵力和装备补给源源不断地送上伦多瓦,做好直接登陆蒙达角的准备。在威克哈姆和比尔港,运输船务必在夜间入泊,在白昼撤离,避免遭到日本海军第11航空舰队的反击。D4日,待伦多瓦岛集结了足够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以及囤积粮秣弹药后,再搭乘登陆艇穿过洛维阿纳环礁湖,登陆新乔治亚岛,进攻蒙达角。为了策应伦多瓦方向的主攻,美军还同时组织兵力攻占库拉湾的埃诺卡伊港,切断蒙达和巴伊罗科之间的增援、补给和撤退之路,并阻止科隆班加拉岛守军增援新乔治亚。一旦蒙达和埃诺卡伊——巴伊罗科在手,美军将向维拉岛和科隆班加拉岛进攻,继而北上朝布干维尔推进。
为了打好进攻,特纳中将把第31特混舰队分成5个支队。西部进攻部队(第31.1特混支队)由特纳中将亲自领导,任务是占领伦多瓦岛,继而突击蒙达、埃诺卡伊和科隆班加拉岛。东部进攻部队(第31.2特混支队),由乔治·福特少将指挥,任务是拿下塞吉、比尔和威克哈姆。在最初的进攻中,没有大规模舰炮火力支援任务,但所有驱逐舰和武装运输船都接到命令,一旦需要,随时展开射击,以猛烈的舰炮火力支援登陆部队。
具体到登陆战。希斯特少将指挥的新乔治亚进攻部队由西部登陆部队(由希斯特少将亲自指挥)在航渡阶段受特纳中将的西部进攻部队节制;东部登陆部队(由丹尼尔·霍德雷上校)在航渡阶段归福特少将的东部进攻部队节制,海军基地建设队待西部登陆部队和东部登陆部队夺取目标后登陆修整机场,预备队由陆战队上校哈里·利弗塞奇上校节制。
为了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特别成立的新乔治亚航空部队司令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航空联队司令弗朗西斯·P·穆尔卡希少将领导,以陆战队第2航空联队司令部为班子组建。穆尔卡希少将的任务是在登陆阶段一旦特纳中将移交航空作战指挥权,他将立即接手,指挥从瓜岛和鲁塞尔岛出发,飞临新乔治亚岛的所有战机,实施对地攻击和滞空掩护。战役结束后,他将留在新乔治亚岛,统一指挥驻蒙达机场和塞吉机场的所有航空部队。海军突击中队主要装备坦克登陆艇和步兵登陆艇的任务是在D4日到D5日,把陆军由伦多瓦岛运送到新乔治亚岛上,进攻蒙达角。
除了上述进攻部队外,特纳中将还保留了2支小型地面部队。一支是翁奈阿维斯进攻部队,由第169步兵团A连和B连组成,搭乘2艘武装运输船和1艘扫雷艇在翁奈阿维斯水道对面的萨萨维勒和巴劳鲁两岛登陆,确保水道安全,掩护主力部队在D4或D5日穿过翁奈阿维斯水道,登陆新乔治亚本岛。翁奈阿维斯进攻部队定于6月30日凌晨03点30分登陆。伦多瓦先遣队由第169步兵团C连和G连(欠1个步兵排)组成,于05点40分在伦多瓦登陆,掩护主力6300人于06点40分登陆伦多瓦岛。
一旦上陆,根据哈尔西的命令,地面作战指挥权将由特纳中将移交给希斯特少将。
战前于瓜岛囤积物资的“干货”行动给新乔治亚岛进攻战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南太平洋战区计划进攻展开后向伦多瓦岛运送3个基数的弹药和30日份口粮,向比尔、塞吉和威克哈姆运送5个基数的弹药和30日份口粮。瓜岛基地在战前储备的各种物资和军需品足以保障60个作战日,负责物资转运任务的第14军军长格里斯伍德中将将根据特纳中将的需求,向战场运送物资。
突击登陆阶段的卸货和陆军下船任务简单明了。特纳指示所有船只靠岸后务必以最快速度卸载,不得拖延。为了防止拥挤,靠岸前各艘船只务必散开队形,保持横向间距,尽可能两舷同时卸货,加快进度。卸货小组规定每艘货船和运输船150人,每艘坦克登陆舰150人,每艘步兵登陆舰50人,每艘步兵登陆艇25人。岸勤工作组计300人。一旦登陆,务必快速在滩头卸货,并转往内陆疏散储存。
设在瓜岛的第43步兵师指挥所
1943年6月中旬,“指头”计划要旨传达给参战各部,6月下旬参战各部进行最后的作战准备——检查武器装备和补给,在赫布里底群岛进行演习,研读命令、地图和目标航拍照片。在准备期间,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继续空袭维拉、蒙达和肖特兰——布干维尔基地,西南太平洋战区航空部队也对拉包尔进行远程轰炸。
随着D日——6月30日的临近,美军开始了新乔治亚群岛战役倒计时。面对即将临头的大祸,日本人会坐以待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