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释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的标题是“依时间性解释此在和将时间解说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根据其所含意义,这个标题可以分为两部分,那个“和”字将这两部分区分开来又关联在一起。根据海德格尔给出的此书的提纲,“依时间性解释此在”应该是第一篇《准备性的对此在的基本分析》和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的任务;而“将时间解说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则是计划中第三篇的主题,但因为海德格尔在出版《存在与时间》时将第三篇撤了回去,所以《存在与时间》实际最终没有处理把时间解说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的问题,而只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存在与时间》可以说就是“依时间性解释此在”。它的第一篇将生存分解为它的各生存论结构,根据其生存论意义将它解释为操心。而第一部的第二篇则是根据其存在意义把作为操心的生存解释为生存论的时间性。生存本身的存在意义就在出位的时间性。生存行为就是在三个时间性出位状态中时现自己,生存(此在)的自我出位的展示性就这样时间性地开显。Cf.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Hermeneutische Phänomenologie des Dasein,Bd.2,Frankfurt am Main:Vittorio Klostermann,2005,S.24.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自用本上对这标题的两部分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旁注。对第一部分的旁注是:“已出版的只是这部分。”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存在与时间》其实就只处理了第一部标题的第一部分内容,即“依时间性解释此在”。与第二部分有关的旁注是“参看1927年夏季学期马堡的课程”。这个课程就是作为《海德格尔全集》第24卷出版于1975年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在该书第一页上有个脚注,说这个课程是“《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新稿”。在作为《海德格尔全集》第9卷的《路标》中,刊登了海德格尔在《论根据的本质》第一版的样本上写的一个旁注:“这个课程(指《现象学的基本问题》——笔者注)整个属于《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时间与存在’。”Heidegger,Wegmarken,Gesamtausgabe,Bd.9,S.134.海德格尔亲手写的这两个旁注明白无误地表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其实就是《存在与时间》原计划的第一部第三篇。

这个第三篇的任务就是第一部标题的第二部分“将时间解说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这里,“解说时间”的意思是从第二篇揭示出来的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性,亦既此在的时间性出发阐明源始的时间,亦即存在所是的那个时间。这里就涉及生存的时间性与源始的时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就像此在生存自我的开显与一般存在的开显的关系。此在在时间性的三种出位状态:来到自身(将来)、回到自身(过去)和当前(现在)中自为地、时现地开显自己,它也在这三种出位状态开显着一般存在时间般的开显。

那个在生存的时间性过程中开放着的源始时间不仅是哲学的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而且也是外哲学的生存过程的“超越境域”。如前所述,这个“超越”(transzendentale)在德语中,尤其在康德哲学那里,一般应是“先验”的意思。在海德格尔这里之所以要理解为“超越”,是因为它要强调这种超越性s不是主体的先验性,而是此在的超越性。它必须从此在的开显和生存性,亦即此在被抛、被抛的投开和操劳等生存结构,从操心上来规定。在《论根据的本质》中,海德格尔就将操心(Sorge)认做是超越。此在在其存在上就被规定为超越,它的生存过程,即操心就是超越的发生。超越是超过的意思,此在这个存在者从一开始向来已经被超过,或者说它向存在超过自己,由此它才是它所是的这个存在者,才能(与自己、与他人、与非此在的存在者)相遇。这种超过,就是此在时间性的出位状态,它向来已经超向的地方,就是一般存在的展示。

拿海德格尔的这个超越性与康德的先验性作一番比较是颇能说明问题的。在康德那里,存在者、经验的对象只能在经验中碰到,它也是从一开始就要超向它的存在,即超向认识主体时空的对象结构。对于康德来说,存在者先天被认识的存在就是它与纯粹的范畴结构的统一中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时间和空间被规定为主观的、纯粹主体本身具有的感性直观形式。而范畴结构则是对应于纯粹知性、纯粹统觉(自我意识)的概念,它们对于经验对象的客观有效性在先验演绎中得到了证明。这个证明的目的是要表明,纯粹主体的主体性是如何以自我意识源始的综合统一及其范畴统一形式的形态,在其将直观的纯粹杂多统一在一起时构成经验客体的客观性的。纯粹的时空直观和范畴思想构成了先验境域,但它与对象相关时,向来已经为纯粹主体所有和维持。Cf.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Subjekt und Dasein,S.41.

从表面上看,康德与海德格尔颇为相似,他们的境域似乎都与人(此在或主体)有关,其实两人的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对于康德来说,先验境域(与海德格尔讲的“超越境域”德文是同一个术语)在于纯粹主体性的主观形式和思维的统一形式;相反,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超越境域在于一般存在时间般的展示(Erschlossenheit)。虽然这种展示只是在人生存论和时间性的展示中才显露出来,但它本身不是人的存在,不是主体的主体性。它是此在之“此”(Da),在这里,“此在”的意思是,人自为地在它生存的存在中敞开着,它生存在一般存在的展示中。存在的展示本身超出人在其生存和生存结构中的自我展示。它不是我(Das Ich)的展示,不是自我(Das Selbst)的展示,因而它不是自我性质的主观本质,它已经超出了生存的自我在其存在方式中自为被展示的方式,它是一个普遍的领域,人处在这领域中,通过理解存在与存在发生关系,也就是在其生存存在的展示中,理解而开放地为一般存在普遍地展示生存。在康德那里,使我们能在经验中与作为对象的存在者相遇的存在的先验境域是彻头彻尾自我的、主观性质的东西。但是,在海德格尔那里,作为超越境域的源始时间绝不是任何意义上主观和自我的东西。它是由在此在的时间性的生存过程中时现和敞开的一般存在的时间般开显建立的,人只有在此境域中才能遇到它世界中的种种。“超越境域”之“超越”意味着超出此在。Cf.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Subjekt und Dasein:Interpretationen zu”Sein und Zeit“,S.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