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乱世中的兴衰更替(2)
李从珂也不等时局再起变化,即刻重整旗鼓,率领兵马攻打洛阳。一路杀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李从厚听见消息慌忙出逃。凑巧的是,他逃命逃到一半,碰见了受李从珂邀请去商议军国大事的石敬瑭。李从厚舒了一口气,以为遇见了救星。可是石敬瑭并不那么想,他知道局势的发展,接下来该是李从珂当皇帝了。他正愁没法向李从珂邀功,没有礼物可以送。这不,正好,礼物自动送上门来了,而且是一份再好不过的礼物。他相信李从珂先生见了一定会高兴得睡不着觉。
于是,他下令斩杀李从厚所有的随从,将李从厚软禁起来,然后去向李从珂请功。
后唐长兴五年四月九日,李从珂登上帝位(史称末帝),正式宣告了李从厚的死亡。
3.石敬瑭与耶律德光的肮脏交易
李从珂登上帝位做的第一件事和李从厚一样,都是拔除眼中钉。先前早已说过,他们有一个要对付的共同目标--石敬瑭。虽然石敬瑭把李从厚献给了李从珂,立下大功,可是李从珂并不领情。因为石敬瑭的功劳更上了一层楼。危险啊!
李从珂想先把石敬瑭从他的根据地河东赶出去,然后再找个机会杀掉石敬瑭。
这一点石敬瑭比任何人都再清楚不过。于是他开始暗中准备对抗李从珂。一方面在首都的来客面前装出一副病态,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囤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打算。
李从珂经常中这两招,被石敬瑭牵着鼻子走。他以为石敬瑭病入膏肓,已经没几天好活了,所以总是把一批又一批的军粮往石敬瑭家中送。好好享用吧!用不了多久你就没这个福气了。
石敬瑭面对中央前来送军粮的士兵,总是一副收也不好、不收也不好的样子。磨蹭了许久,才勉强收下。然后继续装病,继续问李从珂要军粮。
但是装病和要军粮这两件事是不能长时间做下去的。因为李从珂先生只允许石敬瑭尽快病死,而如果石敬瑭要死不断气的话,李从珂先生等不及了,最后还是得出手送他一程的。
于是石敬瑭决定孤注一掷,试探一下李从珂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把他赶出河东根据地,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万事好商量;如果是的话,那么亮家伙吧。
石敬瑭的试探是欲擒故纵。他上书李从珂请求辞去马步兵总管的职务,并请求让他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
李从珂被石敬瑭这突如其来的举措搞蒙了。他给石敬瑭的回复是:批准了。
石敬瑭给李从珂的回复是:抄家伙。
这一天终于来了。打就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兵力优势在李从珂这边,他并不怕。他认为用不了多久石敬瑭的头颅就会当着他的面落地。
石敬瑭的兵力虽然很少,但他也不害怕。因为身为一个政治阴谋家的他,不仅有着很厚的脸皮,而且有着令人害怕的谋略。
李从珂就是忽略了石敬瑭的这个强项,所以他注定要败在石敬瑭手下。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契丹主耶律德光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我想大家很有必要记下这次交易双方的具体情况,特此列出。
卖主:石敬瑭。
买主:耶律德光。
交易中介:没有。
卖主所付代价:一、将幽云十六州永远割让给契丹。二、每年向契丹进贡三十万匹绢。三、称小于自己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买主所付报酬:出兵帮石敬瑭灭掉后唐,让石敬瑭当上皇帝。
交易谈成,签字生效,绝不反悔。
耶律德光即日出兵援救石敬瑭。李从珂的军队在彪悍的契丹铁骑冲击下立刻溃散,后南唐军队大败。石敬瑭与契丹大军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
在穷途末路之下,李从珂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姜还是老的辣。他是斗不过石敬瑭的,因为石敬瑭敢做的事,他不一定敢做,比如卖国。在这一盘博弈之中,石敬瑭是一个从不讲规则的人。所以李从珂输了,输得彻底,于闰十一月二十六日(937年1月11日)自焚而死。
石敬瑭顺利地当上皇帝,建立后晋,史称后晋高祖。虽然这个时候石敬瑭先生荣耀无限,不过都是虚假的。他的子民们不是祝贺他登上大宝,更多的是祝贺他早日断气。
耶律德光的事情已经做完,他在等石敬瑭给他应得的那一份。
石敬瑭很有信用地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十六州,即现在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契丹。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并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耶律德光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
耶律德光很满意地收下了。
4.儿皇帝的后患
好吧,石敬瑭先生和耶律德光先生之间的交易已经完成,下面针对石敬瑭的卖国行为,我们来开一次批斗会。我们将石敬瑭请到台上来,各位爱国人士不要急着抄家伙冲上来,稍安毋躁。还有那些随时准备发射暗器的朋友,请你们千万瞄准一点,别伤及无辜。石敬瑭请放心,大不了残废,想死不是那么容易的。
行了,我们来分析一下石敬瑭这一卖国行为所造成的无穷后患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所造成的危害。我们知道,长城是中原农耕民族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道有力的屏障。有了长城,我们的骑兵进则可以远征千里塞外,退则可以固守边塞自居,外面的人完全打不进来。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一个汉代,一个唐朝,都是靠着长城才得以长治久安的。汉代抵御的是匈奴,唐朝抵御的是突厥。有了长城,才会出现汉唐的盛世局面。没有文化的石敬瑭先生不知道长城的重要性,义无反顾地将幽云十六州卖给了契丹,而长城就在这个地方。这一恶行令后来的中原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使得中国一直在走下坡路,祸害了子孙后代三百多年,开了千古割地之先河。
好了,石敬瑭,不用哭了,恶行已经犯下,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下面的爱国人士也不用发暗器和抄家伙,暴力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石敬瑭先生每年向契丹进贡三十万匹绢这件事。同样,这一行为开了千古赔款之先河。三十万看着虽少,但这些都是民脂民膏,百姓的血汗钱,长久赔下去就多了。此先河一开,弄得接下来的宋朝也有样学样,没钱还要年年送岁币打发几个邻居。
最后,我们来说说石敬瑭向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这件事。石先生不要为维护你的名誉权动怒,只要你做的事足够无耻下流,就不要妨碍别人用无耻下流的话骂你。我们知道,要生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儿子是不可能的。耶律德光当时真的是被弄得哭笑不得,但是为了幽云十六州和每年的三十万匹绢,在后宫住着众多嫔妃、膝下拥有众多子女、自己还比对方年轻十岁的严峻形势下,耶律德光决定就这样从了。石敬瑭因此沦为千古笑柄,也给后来的卖国贼们带了个坏头。
好吧,今天的批斗会到此为止。至于石敬瑭,大家先不用打死他,也不要弄残他,因为在后面的故事里,我们还会提到此人,还请大家配合。
好,我们继续来讲后话。
石敬瑭虽然当了七年的皇帝,但是他的日子是颇为不好过的。
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由于石敬瑭当的是耶律德光的儿皇帝,所以耶律德光那边也不会闲着,经常派出使臣,去干预后晋的政事,还趁机索要贿赂。
石敬瑭对此能做的就是答应和给钱,顶多在暗地里将耶律德光祖宗十八代臭骂一遍。
更令石敬瑭头疼的是,他的卖国恶行很不得民心。所谓"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从后晋开国以来,国民们便经常开展"造反"这项危险的活动,并把它当成一个神圣的任务,每天早上爬起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反。为此,石敬瑭制定了许多残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罚惨不忍睹,例如,割舌头、将人肢解、灌鼻子、放在锅里蒸煮等。
石敬瑭的这一做法验证了物理学上的一个定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施加刑法越是严酷,人们造反的热情就越高。
怕了吧?石敬瑭先生。
最致命的是石敬瑭的部下也跟着起来造反,而且经常有部下造反。由于先前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凭借武力夺得了帝位,和他原来一样的各地将领们心中就不平衡了。你石敬瑭能靠武力坐上皇位,难道我们就不能靠武力把你拉下皇位吗?于是,反叛接连不断。
石敬瑭也不会坐着等死,虽然这个皇位让他很不好受,但是他不允许它落到外人手上。所以他坚决派兵镇压。
由于经常要镇压叛乱,石敬瑭在治国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建树,也没有任何时间去治国。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两个儿子在镇压叛乱中被杀掉的消息,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大哭了一场,哭得神情相当憔悴。
可是叛乱依旧接二连三地到来。此时的石敬瑭已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倦。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便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要结束了。
后晋天福七年(942),石敬瑭在忧郁中死去。国民们等这一天的到来等得花儿都谢了六七次。死得好啊!于是大家集体欢呼,额手称庆。
也就在这一年,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继位。
这位石重贵先生治国的能力虽然一般,但却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石重贵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耶律德光:"我只向你称孙,不向你称臣。"
耶律德光给他的评价是:老子(石敬瑭)怪,儿子更怪。给出的回应是:找打。我捧得起你老子,难道还踩不倒你这个当儿子的吗?于是,耶律德光领着大军气势汹汹地往开封杀过去。他准备给他这个孙子一个惨痛的教训,不然这位孙子连死字怎么写的都不知道。
结果很出耶律德光意料。他这一战居然被石重贵打败了。看来这孙子还有两把刷子,不能小觑。耶律德光回去重整旗鼓,第二年再度领着大军杀过来。很遗憾,再次失败。耶律德光不由得震惊了,他甚至对这个孙子产生了一丝畏惧。看来这位孙子不止有两把刷子那么简单。
其实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面临契丹两次大规模进攻中,石重贵的指挥水平和用人水平都是极为低下的。由于只见过猪跑,没真正吃过猪肉,石重贵的指挥经常出错,部下将士们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因为听了的话就等于送死。在这两场战争之中,石重贵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大家都知道皇帝亲自来了,就在大家的身边,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出声音(瞎指挥)。
后晋之所以能够两次打退契丹的进攻,全靠军民一心,同仇敌忾。他们早就恨透了那些惨无人道的契丹侵略者,所以在打击契丹的时候,他们变得空前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凭借这股力量,他们成功地保卫了祖国的疆土。
石重贵凯旋之后,认为天下从此便太平了。他不思进取,开始过上奢侈的生活,鱼肉百姓,宠幸无能的大臣,甚至无能的人--宦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晋在石重贵的操纵下,一步一步地朝着它的末日前进。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相州节度使张彦泽投降了契丹,率领两千人充当先锋军,攻进了汴梁。同时,耶律德光领着大军,得偿所愿地进入汴梁。后晋宣告灭亡。
抢劫这种活动马上遍布汴梁。首先制造抢劫的人正是张彦泽。他的抢劫方式有一种名称,叫作"夯市"。这是什么意思呢?司马光的《涑水记闻》里曾这样记载过:"太祖曰:"近世帝王,初举兵入京城,皆纵兵大掠,谓之夯市。汝曹今毋得夯市及犯府库。""简而言之,夯市就是抢劫街市的意思。
"夯市"一般都属于五代各位武将的专属作案手法。请注意,契丹人除外。并不是说契丹只会抢劫农村的阡陌小巷,不会抢劫城市里的街市,所以这个称号他们不配用。实则是因为契丹人有他们自己专属的抢劫方式,叫作"打草谷"。很多人一看就以为它是专门对付农村所用的,因为"草"和"谷"这两种作物都源于农村。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
《辽史·兵卫志上》这样记载过: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打草谷的含义。不过,还是由我来具体解释一下。打草谷就是一种无专门的后勤保障,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