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易学传承

古代学者极为重视《周易》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从汉代开始,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传、注性文字。现在还能够看到的,《四库全书》收载182种,存目也大体相当。加上未能收载以及后来新出现的,总计大约有五六百种。这五六百种,大多是宋代及其以后的,唐代以前的,绝大部分都散失了。从西汉至今的两千多年时间内层出不穷的易传、易注,便是所谓的易学,即关于《周易》的学问。

易学源远流长,流派至为繁杂。战国后期,一些系统阐释《周易》的文字就已被陆续收集起来,并汇成了《五传》。清代时,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两千年易学发展的历史作了一个精辟而扼要的总结,他将占主流的易学流派概括为“两派六宗”,其余三教九流的易学则为旁支。两派是指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机祥宗、图书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又分别归属于象数、义理两派:占卜、机祥、图书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

但“两派六宗”只是针对易学的主要流派而言,实际上,从先秦到清代的易学硏究所涉门类非常广泛,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

§§§第一节象数学派

象和数在易学中经常被连起来用,其实象和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象数本是分开的,“象”指形状,也称“易象”;“数”指数目和计算,也称“易数”。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象有数。

传统观点认为,《周易》的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即卦象、爻象;二是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兑卦象征泽,震卦象征雷等;三是指卦辞、爻辞中所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卦辞中提到的龙,坤卦卦辞中提到的牝马等。这三层含义统称为易象。

《周易》的数也有三层含义:一是表示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一共有六、七、八、九四个数,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数,大数为老,小数为少,所以这四个数分别表示为少阳七、老阳九、少阴六、老阴八;二是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一卦由六爻组成,其排列数序为由下向上数,初爻称初,依次而上分别称为二、三、四、五、上,这种顺序标示了爻的变化规律;三是表示占筮求卦的方法,也即通过对揲蓍(diéshī,即数蓍草,古代问卜的一种方式)过程中蓍草数量的计算推导出所需要的卦象。

而所谓象数学派就是注重于对《周易》的卦象、卦变的研究,以其所理解的道理而推导人事吉凶的学术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寿,宋代的陈抟、邵雍等人。

根据司马迁和班固在《史记》、《汉书》中记载:秦始皇焚书,《易》因为是卜筮之书而得以幸免,故先秦易学的传授并未中断。孟喜、京房、焦延寿都是汉代易学的代表人物。其中焦延寿的著述失传,而孟喜和京房的易学观点被易学界称为孟京易学,属于汉代的官方易学。但汉官方易学大师的著述大多失传,仅有京房的《京氏易传》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孟京易学发展到东汉逐渐衰落,直到宋朝,象数学派才又得以崭露头角头角,这就是以北宋初年的华山道士陈抟及继承人邵雍为代表的易学派别。这个派别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以各种图式解说《周易》原理;二是尽量回避和排除阴阳灾异说和天人感应说。但同时,邵雍又提出了一个与天人感应说相似的皇极经世图,这个图将六十四卦卦序图和其制定的古代历史年表相参照,以说明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以陈抟和邵雍为代表的宋易图书学派,是孟京易学的变异,所以一般也将他们归为象数学派。

【插图】邵雍

邵雍(1011一l077),北宋哲学家,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字尧夫,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邵雍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奇才,慕高远,从北海李之才习《河图》、《洛书》及先天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妙悟神契,多所自得。时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以先知而名闻于后世。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梅花易数》、《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最为历代易学家所推重。

§§§第二节义理学派

“义”是意义,“理”是道理。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表述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象数和义理可以看做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如对乾坤两卦的理解,取象说以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取义说以乾为刚健,坤为柔顺。而乾、坤之所以有刚健与柔顺之意,就是因为日月等天体的运行周而复始,能量流转从不间断,且威力强大。顺承天体的运动而生化万物,这就是所谓的“理”。义理学派就是注重发掘《周易》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的学术派别。

《四库全书提要》将这个派别的创始人确定为魏晋时的王弼,将继承者确定为宋朝的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

王弼是山阳人(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据《魏志·钟会传》记载,他是一个“神童”,聪明过人,能言善辩。才十岁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老子的著作,在他短短二十四年的人生历程中,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大衍论》等书,前两种对后代易学影响至大。王弼一扫之前四百年易学研究只重“象数”的流弊,独树新帜,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主张,着重从哲理角度阐说《周易》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

“义理派”的基本思想,主于阐明《周易》的哲学大义,王弼以老、庄思想解《易》已开其风气,至胡瑗、程颐则蔚为大观,而李光、杨万里援史证《易》则又将义理《易》说进一步引申推展、发扬光大。

平心而论,汉儒以“象数”解《易》,有时执泥卦象,并杂入种种术数之说,每使《易》义支离破碎;王弼一扫旧习,独树新帜,援玄理为说固有微弊,但他也并非尽弃象数,其宗旨实在于探寻完整的《易》象,把握《易》理内蕴,使六十四卦经义条贯不紊。所以,“象数”、“义理”两派立说互有可取之处。近人吴承仕先生曾说“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即是表明两派的主张应当相互参用,才能明辨《周易》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