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愿你独立美好,无惧时光
罗红玫更新时间:2024-10-09 14:24:22
最新章节:第20章 遇见最好的自己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愿你独立美好,无惧时光》是作家罗红玫精选的励志情感故事集,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只是书上写的美好词语,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荆棘密布,礁石暗生。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让自己消沉颓废,哭过之后也必须从容面对。只要心有理想,相信坚持的力量,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你所付出的一切,时光会带给你,岁月会带给你一个最完美的答案。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世界那么大,我遇见你”,“你是我今生流浪的地方”“你和我的小时光”,“遇见最好的自己”,每篇由5个故事组成,故事来源生活,贴近生活,有恋人之间的轰轰烈烈,有朋友之间的陪伴感恩,有爱人之间的相伴相随……每个故事独立成章,情节百转千回,引人入胜。语言简洁质朴,清新隽永,将成长和生活中的挫折,挣扎,蜕变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从文字中感受到美好与力量,是一本充满正能量,激励万千读者的励志情感故事集。
上架时间:2018-08-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愿你独立美好,无惧时光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0章 遇见最好的自己
- 第19章 亲爱的女孩,你有过爱情吗
- 第18章 在别处的生活
- 第17章 回不去的过去
- 第16章 《遇见最好的自己》:爱一个人不会走前面
- 第15章 总有一个人会喜欢你
- 第14章 我和你之间的距离
- 第13章 爱情不是百分之百完美
- 第12章 士兵和公主的另一种结局
- 第11章 《总有一个人会喜欢你》:我将那时的你,留在回忆里
罗红玫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真正的归宿: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
2011年,在其日常写作的地点——塞尔吉的家中,安妮·埃尔诺接受了纪录片女导演米歇尔·波尔特的采访。没有哪个作家比埃尔诺更符合这样的访谈前提:我们长大和生活的地方是写作扎根的现实背景。在这本访谈录中,埃尔诺谈论了自己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谈到了其写作欲望的诞生,以及她赋予写作的社会、政治和神话的意义。如何以作家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为什么会有这样风格的作品?为什么必须书写生活?文学意味着什么?通过书文学4.1万字 - 会员
设若有一位园神
收录了《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史铁生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散文19篇:关于童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地坛,关于生命中的喜悦与伤痛。“生者必定死去,死者必定再生。”“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生命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诸法无去来处,生命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文学8.1万字 - 会员
城市文学地图(第三辑)
本书是论文集,这些论文涉及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杭州等,既有文学的,也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学科。从时间跨度上看,既有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对现当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就研究方式来说,既是文学研究,也是文化研究,可以说是一种“以城市为方法”的文学/文化研究方式,打破了原来以文学文本为研究中心的文学研究范式。城市文学这一新的研究空间的打开,使原来以时间为维度的静态的文学研究,扩文学20.5万字 - 会员
厚重的积淀: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优秀成果文集
本书汇集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年来科研工作者获得的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优秀科研成果,内容涵盖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要学科研究领域,集中展示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再现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为推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库服务的奋进足履,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鲜活缩影和学术印记。文学46.6万字 - 会员
好运设计
收录了《好运设计》《放下与执着》《乐观的依据》等史铁生的杂感断想十三篇:关于疾病、关于生死、关于来世,关于金钱,关于放下,关于执着。作者在书中写道:“沉默就常常是必要的。沉默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就像浪,舒缓下来,感悟到了水的深阔、水对浪的包容、水对于浪的永久的梦想意义。”“每一个音符中都有全部乐曲的律动,每一个浪的涌落都携带了水的亘古欲望,每一个人的灵魂都牵系着无限存在的消息。文学7.1万字 - 会员
冯中一文选
本书精选了冯中一晚年学术成熟时期的若干代表作,以及他生前未曾结集的散佚文稿,汇编成这本《冯中一文选》。文选分为三辑,“诗苑耕耘”辑有新诗研究类著述40篇,“学林雨露”辑有写作教学类著述40篇,“文坛拾零”辑有其他题材类著述10篇。均按撰稿时序分类汇编,呈现出冯中一在诗歌和写作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展示其堪称教书育人楷模的学者风采。本书旨在再现20世纪末的新诗繁荣和文教昌盛,彰显老一辈学人的自我超越和敬文学24.6万字 - 会员
藏族史诗《格萨尔》论稿
藏传佛教文化不等于藏族文化,但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许是解决学科领域某些疑难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本书以作者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积淀为依托,解决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研究中源头的许多疑难问题。作者认为,史诗《格萨尔》中不仅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史诗的圆形结构。在藏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广大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以及藏传佛教界宗教人士,共同为文学20.2万字 - 会员
文史观微:郭康松自选集
集曰文史观微。所谓文者,文献也。所谓史者,杂撰之学术史、文化史也。愚资性顽钝,出生乡野,少年就学,课余牧牛打柴,读书甚少,于学术为何物,懵然不知也。八一年就学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始知学术为何事。八五年入湖北大学古籍所读研,得恩师诱导,得窥学术门墙,始撰文刊发,至今已近三十年矣。古人论学术云:学以本之,识以充之,才以融之。愚学识浅陋,不具才华,所论皆非大道,乃一孔之见,故曰观微。虽有灾梨祸枣之虑,然文学27.3万字 - 会员
京隐述作集(二)
京隐,为彭树智先生的别名。《京隐述作集》从“文以载道”“史以明道”和“哲以论道”三方面探索人类文明交往自觉之道,是彭先生治学的新作。该书关注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关注美学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以关注人的内心为旨归,全方位展示了老一辈历史学者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今将前两集出版,“哲以论道”且待来日。《京隐述作集》第二集《史以明道》分六编。第一编史道:人类文明交往探源;第二编史道:明人类文明交往“自觉化”之文学2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