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冲击
(美)阿尔文·托夫勒更新时间:2019-01-05 06:52:09
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社会未来学派的战略开会员,本书8折购 >
世界著名未来学大师、未来学奠基人阿尔文·托夫勒在其奠定声名之作《未来的冲击》中指出,无论个人、组织或国家都会因变革太快而超载,成为未来冲击的受害者。托夫勒大胆且反潮流地指出核心家庭将逐步破裂,一次性消费社会的兴起,并预言逐渐实现的教育改革。发达国家今日所面临的危机,乃是过去盲目地单向发展科技所致。倘若我们能借鉴其中,计划性地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不仅可以减少西方国家过去遭遇的危机,而且可以克服未来的冲击。倘若能掌握问题的症结,明智地控制变革速度和过程,我们便会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我们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还能安身立命于变革的浪潮之上,重新掌握未来的命运。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黄明坚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未来的冲击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二十章 社会未来学派的战略
- 第十九章 征服技术
- 第十七章 面向未来的教育
- 第十六章 应对明天
- 第六部分 生存的战略
- 第十五章 未来的冲击对心理的影响
- 第十四章 未来的冲击对人体的影响
- 第五部分 适应性的限度
- 第十三章 小团体组织的兴盛
- 第十二章 选择余地过大的由来
(美)阿尔文·托夫勒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女性身份认同研究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社会性别是一种有误的再现,暗藏着男/女二元对立的结构。在这一再现系统中,男性被确立为主体,女性则被再现为他者。如果说反再现为女性身份认同确立了逻辑起点,那么解构则为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而言,(对结构与中心的)解构与(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女性身份认同是被召唤出来的否定性存在,这种否定的身份认同为缺席的女性提供了实现身社科23.7万字 - 会员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
本书作者通过“倾诉”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反身性的书写方式,这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还较为鲜见。阅读本书,服务对象不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再是被“测量”的对象,而是被“理解”的主体;不再是属于一类,而是被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人。社科15.5万字 - 会员
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理论与案例
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理方向不清晰、治理定位不准、治理能力不足、治理效率不高。伴随社区治理创新的不断深入,中国社区治理正在走上精细化、技术化和持续化的轨道。本书对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社区治理持续创新的案例以及社区营造、精英治理、党建与社区基金嵌入等专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突出了新时代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持续创新提供前瞻视角,并为其他地区的社区治理提供经验参照。社科15.2万字 - 会员
政府行为与农村合作社发展: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合作政策的历史解读
乡村社会的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土地制度、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社会教育及各利益团体间的协调等方面做出努力。本书利用1927~1937年南京政府推动的农村合作化资料,利用实证分析和历史比较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出这一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相对完整的运行机制,提供了南京政府农村合作政策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对当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合作化健康发展有借鉴作社科17.7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变迁最强大的力量,被埃吕尔称为“技术化社会”的现实已然出现。本书从技术应用视角出发对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分为4编:第一编集中探讨对技术的社会理解;第二编关注技术应用的常见场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与工作特征的变化;第三编集中探讨沟通技术的应用与生活变迁的关系;第四编则从宏观视角讨论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兼及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社科14.2万字 - 会员
农民工机会公平问题研究:基于制度正义的视域
农民工现象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书认为,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的目标是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不断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书中从制度正义切入,探讨农民工的生存机会、发展机会的公平问题,指出要从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机会和公共服务分享机会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公平制度规范,做到农民和市民同等对待。社科22.4万字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年代
娜拉,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本是一名家庭主妇,为救丈夫不惜伪造文书,却只换来丈夫的辱骂。她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玩偶,最终毅然决然离开家庭。20世纪初,《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娜拉以其反抗与自立精神鼓舞了许多中国女性走出传统、寻求独立。然而,她也被各种男性本位的大叙事利用,来塑造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新女性形象。为了深入思考这种现象,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娜拉”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演变的历史,剖析中国女社科27.8万字- 会员
悄然而深刻的乡土变革:本土性农村社会工作探索
实践知识是另一种品质的知识。实践者是实践知识的创造者,因此也应该是他们所创造的实践知识的书写者。本书呈现了一批多年来扎根于农村/牧区的实践者书写的推动了乡土变革的实践知识,为当下正在迅猛发展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本书也呈现了这些实践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这更值得学习和传承。社科20.8万字 - 会员
村改居:城镇化与居民需求
村改居是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多为不断产生的、新的、现实性问题。村改居带来了社会保障、户籍改革、环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也带来了民众利益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主要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以问题为导向,描绘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诉求的新形态。社科32.4万字